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支部组织理论学习不够,学习效果不好。
具体表现为支部组织党员理论学习缺少系统性计划,党员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和学习效果不好,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对业务的学习不钻、不深,熟悉程度、灵活运用程度不够,支部未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整改目标:
在支部的学习上下功夫,营造讲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支部,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来提高党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整改措施:
1、强化政治理论和党史业务学习。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习主线,使全体党员通过学习在改造世界观上不断有新成效,在身体力行上不断有新进步,在推动工作上不断有新进展。
政治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史工作的实际,结合业务学习,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在自觉性、经常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工夫。
2、支部委员起表率作用。
支部委员要带头学好政治理论;要定期召开支委会议对党员思想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要根据党员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要在学习中注意解决支部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自满情绪、松懈情绪、厌烦情绪以及夸夸其谈,不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的不良学风。
3、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
(1)支部认真完成年度综合培训计划,建立党员学习制度,坚持以制度作保障,不断强化学习的重要作用。
坚持集中学与党员个人自己学相结合的灵活学习机制,保证全体党员每月两次的集中学习时间,落实考勤制度,每月检查一次支部党员的学习笔记;建立学习考核制度,对党员学习效果,在适当时候进行抽查,通过考试的形式,考核学习成效。
(2)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党支部定期向党员推荐读书书目,并有针对性的购置一批涉及党史、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书籍,鼓励党员多读书,读好书。
(3)加强时事教育。
利用报刊、网络等传媒,组织党员阅读各类时事报道,引导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通过时事学习,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将知识综合的过程中,提高党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缺乏针对性。
整改目标:
促进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强党员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党史工作要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宜宾多作贡献。
整改措施:
党支部要灵活运用“正面教育、传统教育、形势教育、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开放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结合形势和党史工作实际,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党风、党纪,党的宗旨教育,认真落实党支部目
标管理制度,对党员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三、存在问题
支部对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对党员日常学习、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对党员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对其权利、义务、纪律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整改目标:
支部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党员队伍,使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处处起好表率作用,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整改措施:
1、研究、探索建立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的量化考核体系,把党员有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发挥多大的模范作用作为考核党员的主要依据,并将党员考核纳入到个人综合考核中,目的是使党员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以推动整体工作发展。
2、进一步健全党员大会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支部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要真正发挥组织生活会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敞开思想,联系工作,结合问题,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严肃、真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帮助党员进步。
3、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支部定期召开党外座谈会向非党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向他们了解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使党外监督和党内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党支部要公布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设立意见箱。
四、存在问题
支部在开展各项工作、各类活动时,在形式、内容、深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等方面创新不够。
支部特色活动、精品活动、品位活动推出不多,支部党员在日常的党史研究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够,缺乏新思路。
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等制度,提高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用好兰考“六步工作法”,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
三是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发挥党组织对乡村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厚植文化这个土壤,全面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一是以改革为乡镇赋权。
推进县乡体制改革,坚持权责对等,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有效形式,真正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
二是以政策激活人的因素。
实施乡村人才回流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
三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
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文化氛围。
促进“四治”有机结合。
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数治为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
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法律素养。
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
四是探索乡村数治模式。
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
一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资产有稳定收益。
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污水管网铺设进度。
三是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
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村入户,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适时推进乡村5G基站建设,全面优化农村“雪亮工程”。
篇三: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委班子在党性意识方面
1、对党的建设意识不强,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
平时工作抓经济工作多,抓党建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抓党员学习有走过场和完成任务现象存在;培养后备力量不够。
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发展党员好办法和点子。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