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消防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企业消防应急预案1

一、厂区基本情况

二、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图

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处理程序

七、管道发生泄漏时的堵漏工程抢险抢修方案

八、现场医疗救护

九、紧急安全疏散

十、社会支援

一、化工厂“厂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环境、工程地质概况。

例如:本厂位于北纬某度某分,东经某度某分。

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

厂区东邻某丙烯酸厂;南邻某煤气厂;西邻某码头;北邻某化工厂和某精细化工厂(以下内容略)。

2、规模与现状。

例如:本厂创建于某年,是我国最早建设的化工基地之一。

目前,本厂共有数千人,主要生产车间9个,辅助车间6个,组成以处级为单位的管理网络,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见图(略)。

本厂的主要产品有:顺丁橡胶、ESP、AS、苯酚、丙酮、丙烯腈、乳胶漆等。

厂内因生产需要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介质和易燃易爆物料。

如:液氨、氢氰酸、丙烯腈、碳四、丁二烯、苯等,分布于全厂各个车间和部门。

由于这些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料分布面广,贮存量大,一旦事故发生,必将导致物料外溢,燃烧爆炸,给工厂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厂区道路与运输车辆情况。

A.交通情况:本厂主要交通道路有8条,浮码头2座,材料码头2座(建材码头和危险品码头),登陆艇码头1座(分布状况略)。

B.运输能力:本厂现有机动车201辆。

车辆按功能,分布情况列表(以下内容略)。

二、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图

1、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生产、使用、贮存危险物质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应急救援的危险源,可按危险性的大小依次排为1号危险源、2号危险源、3号危险源等。

2、画出分布图并标出数量。

3、潜在危险性的评估。

对每个已确定的危险源要做出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影响范围。

预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物料不纯、泄漏等。

①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②生产工艺路线及流程图。

例如:本车间两套装置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

2.4万t/a苯酚丙酮(老装置)采用传统的三氧化铝非均相烃化技术生产异丙苯,经氧化后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再采用树脂分解法生产苯酚丙酮(工艺流程图略)。

12万t/a苯酚丙酮(新引进装置)采用先进的分子筛液相烃化技术生产异丙苯,经三塔氧化后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再采用硫酸分解法生产苯酚丙酮(工艺流程图略)。

③物料情况及危险分析。

根据物料的分布情况,确认装置的重点安全控制点为聚合釜。

2、重点安全控制点的监控网络和防范措施。

①重点安全控制点的管理网络图(略);

②重点安全控制点各级管理责任网络图(略);

③重点安全控制点、设备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监控责任制:

车间主任:全面负责,重点负责落实重点安全控制点的工艺操作指标及巡回检查内容;

车间生产主任:负责制订、修订重点安全控制点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检查人员定期对重点安全控制点检查并作好记录;

车间设备主任:负责制订、修订厂控制重点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

车间安全员:负责对重点安全控制点和易发生事故的部分进行日常检查、设置醒目的警告牌;

车间工艺员、设备员、工段长在日常的岗位巡检中,加强对重点安全控制点的巡检,每天2次,并在日岗位台账中记录;

操作工:每小时巡回检查挂牌一次,在交接班簿上记录重点安全控制点的情况。

3、重点安全控制点的隐患及处理。

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隐患,操作工会同班长确认后,按操作法及时消除隐患;如班内不能消除的,则通知车间管理人员及时制订消除隐患的方案并消除隐患;车间不能解决的,则上报厂调度及有关专业科室,共同协商消除隐患;对于装置运行过程中不能消除的隐患,则会同厂调度及相关专业科室制订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4、压力容器及附件安全管理规定。

车间内在用的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查和检测,并做好记录;对容器的安全附件经常进行检查;要求操作工认真检查生产中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技术人员,根据情况作必要的检查,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六、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处理程序

1、事故预分析。

①外界因素。

停电:配制岗与脱气岗停止工作,无危险;聚合岗根据反应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具体措施略)。

停水:配制岗与脱气岗停止工作,无危险;聚合岗用水为夹套介质与搅拌轴封冷却(具体措施略)。

停汽:配制岗在进行皂液配制时,若未加热或加热温度未达到指标,则停止配制。

停风:聚合釜生产用氮为瓶装氮气,无影响;配制、脱气停止输送助剂至贮槽,其余无影响。

停冷冻盐水:配制、脱气岗无影响。

②工艺过程异常导致的危险。

设备故障:聚合岗位可能混合釜搅拌故障或混合单体进料泵故障,请电工修理。

仪表失灵:装置内聚合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均有一次仪表与二次仪表,若二次仪表故障则以一次仪表为准,若二次仪表失灵,造成一次仪表指示超温、超压,则按超温、超压采取措施(具体措施略)。

超温:停止进料,开足夹套冷却水带走热量。

超压:停止进料,超压原因由于丁二烯等单体自聚产生端基聚合物,造成安全阀堵塞,失去泄压作用。

开启安全阀旁路使其泄压,当压力呈下降并于可控范围内,恢复进料。

物料泄漏:胶乳生产中有危险的泄漏物质,主要有丁二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一般是液面计管断裂或垫圈损坏阀门内漏引起,应马上关闭有关阀门,减少泄漏量,并迅速解决问题,同时用水冲散物料,使其气化散发掉。

苯乙烯:泄漏原因同丁二烯,另外,当贮槽放空管跑料时,查明原因,马上关闭有关阀门,减少泄漏量,并用水冲,使苯乙烯集中后,尽量回收装桶。

2、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事故一旦发生,车间救灾领导小组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机构汇报,并留有专人与上级保持联系,其他领导应带领全体成员及时奔赴事故现场,立即召集突击队员集中,了解事故的发展情况,积极地投入抢险,并根据险情的不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与上级来现场人员的配合,外车间支援人员的协调,岗位人员的留守和安全撤离等)。

3、具体应急对策。

①火灾、爆炸事故。

外部:打电话通知调度;

内部:一般是于胶燃烧以及苯乙烯、丁二烯跑料燃烧。

火势较小时,班长组织当班人员用轻水泡沫灭火机灭火,同时报告调度;火势较大时,直接报警,同时按岗位操作法紧急停车处理。

②暴雨洪水、风暴(略)。

将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静卧;

将中毒者松解衣扣和腰带;

予以止咳、吸氧等对症治疗。

(2)丙烯腈。

①特征:无色透明流动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

②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口苦、手足麻木、有时心悸、恐惧、烦躁、多汗、抽搐、昏迷等症状。

③急救措施:

将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更换被丙烯腈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

给予氧气吸入;

轻度时注射50%硫代硫酸钠10~20mL必要时可反复使用;

对内吸中毒者,除上述急救外,还需2%碳酸氢钠或1:50000高锰酸钾洗胃;

对症治疗;

严重者送医院急救。

(3)苯。

①特征: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

②中毒症状:

轻度:有兴奋、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心悸等症状;

重度:有眩晕、全身醉样感觉、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症状;

严重:可产生神志突然丧失、深度昏迷、血压下降、瞳孔放大及心跳加快、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

③急救措施:

将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服、彻底清洗皮肤并注意保暖;

有呼吸困难则给予氧气吸入;

若呼吸有停止,应持续人工呼吸;

严重者送医院治疗或抢救。

九、紧急安全疏散

1、紧急疏散信号。

公司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特指在公司应急疏散警铃鸣响时),公司所有员工以及来访人员,必须遵循公司“应急疏散计划”行动。

2、对应急准备小组成员的要求。

警报发出后,小组成员应立即到达指定负责区域,指导公司员工与来访人员有序离开大楼。

在所有人离开后,检查各人负责的区域,在保证没有任何无关人员滞留后再行离开。

发现受伤人员时,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进行伤员救助,同时有权要求附近任何员工协助。

在不能确认环境安全或环境明显对救助者存在伤害时,应首先做好个体防护后再进行救助工作。

3、对员工的要求。

警报发出后,全体员工应无条件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同时按照“紧急疏散示意图”离开大楼到指定地点集合。

在发现有同事或来访者受伤时,应首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

全体员工尽快离开大楼后,应迅速在事先指定地点集中,同时由各部门经理或授权人员统计应到人数及来访人员人数并及时向集中区统计人员报告

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或来访者滞留建筑物中。

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4、对司机及警卫的要求。

警报发出后,公司司机、租赁车辆司机、来访人员车辆司机必须立即将各自车辆驶离停车场,以免阻碍外部组织救助车辆的通行。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