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措施范本6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一、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高处坠落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高处作业、巡检现场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高处作业或巡检。造成人员伤亡。影响范围本岗位。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高处作业未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质量不合格,系挂不规范,高层厂房防护栏或楼梯护栏锈蚀,强度降低等;
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人员伤亡。
二、应急工作职责
1、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成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办公室成员、施工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及作业人员。
2、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二级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应急处置
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目击者发现事故发生和人员受伤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事故发生地点、受伤人数、伤势情况、现场救援人员人数等)。
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1)事故报警程序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项目安全部长,安全部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二级公司安全部部长、二级公司主管安全副经理,由二级公司安全部部长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如有人员伤亡应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
(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二级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二级公司应急预案。
四、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高处坠落,应迅速赶赴现场,检查伤者情况,不要乱晃动。
2、发现坠落伤员,首先看其是否清醒,能否自主活动,若能站起来或移动身体,则要让其躺下用担架抬送医院,或是用车送往医院,因为某些内脏伤害,当时可能感觉不明显。
3、若伤员已不能动,或不清醒,切不可乱抬,更不能背起来送医院。这样极容易拉脱伤者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伤者是否骨折,若有骨折,应采用夹板固定,找两到三块比骨折骨头稍长一点的木板,托住骨折部位,绑三道绳,使骨折处由夹板依托不产生横向受力,绑绳不能太紧,以能够在夹板上左右移动1-2厘米为宜。
4、送医院时应先找一块能使伤者平躺的木板,然后在伤者一侧将小臂伸入伤者身下,并有人分别托住头、肩、腰、胯、腿等部位,同时用力,将伤者平稳托起,再平稳放在木板上,抬着木板送医院。
5、若坠落在地坑内,也要按上述程序救护。若地坑内杂物太多,应由几个人小心抬抱,放在平板上抬出。若坠落在地井中,无法让伤者平躺,则应小心将伤者抱入筐中吊上来。施救时应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伤者脊椎、颈椎受力。
五、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从事应急救援的任何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穿好工作服、工作鞋,正确佩戴安全帽,涉及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或防坠器。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所使用的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严禁使用没有进行检验、试验、不合格的器材从事应急处置活动,包括:从事救援用的医疗器悈、担架、起重工器具、手持工器具、电动工器具、绝缘工器具等。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对于高处坠落物体造成的打击伤害,首先判断伤者是否清醒,是软组织损伤还是骨折,是否有明显伤口或出血症状,然后采取急救措施。止血、包扎伤口、骨折伤者别的随意搬动。
(2)当发生人员轻伤时,现场人员应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向应急处置管理办公室报告。
(3)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低稍后仰,急救者面对受伤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4)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抢救脊椎受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二种后果:1)骨折端移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2)骨折断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5)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6)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7)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该类伤员必须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
4、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人员应熟悉紧急救护法,学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外伤急救等应急状态下紧急救护方法和逃生的各种方法。以防在执行救援任务时被困或受到伤害时自救和互救。
(2)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做好自救还互救的思想准备,一旦威胁到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做好逃生准备,一旦发生伤害要采取得当抢救方法,(例如:止血、包扎、背、抬等医疗方法)严禁次生伤害的发生。
(3)积极与应急救援医疗处置人员取得联系,得到及时的支援。
5、应急处置能力的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应对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的进行应急情况下的紧急救护培训教育,提供应急救援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以及紧急救护的能力,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队伍。对在培训、考试过程中不遵守纪律、徇私舞弊者进行严格的考核。
(2)应急救援所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购置、保管、存放、发放、使用、佩戴应符合标准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应掌握原理、构造、工艺、检修、维护、使用佩戴的方式方法。严禁购置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救援人员撤离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清点人数,检查所带工器具,以及严格保护现场,带事故调查。
(2)受伤人员转送医疗部门救治,应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举一反三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责任、开展反事故教育,对责任者进行处罚,为事故调查收集资料。
(4)恢复现场正常生产秩序,稳定员工思想情绪,拆除临时措施,恢复常设措施、补充完善安全技术措施。
7、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对于高处落物伤人的地点,设置隔离围栏、遮拦网、悬挂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
(2)进行骨折伤害救治时,必须注意救治时的方法,防止由于救治不对造成的二次伤害。
(3)对于通道口、楼梯口、以及其他物体坠落伤人事故处置与以上处置相同。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通过对施工全过程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几率较大,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较严重,列为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因素。
1.2事故类型
依据高处坠落事故对人体伤害的坠落方式,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类型:
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坠落等);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坠落;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屋面作业或桥面作业坠落;其它高处作业坠落(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它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1.3事故发生的区域及地点:临边、洞口及2m以上高度处施工。
1.4事故发生的季节
该事故没有季节性,但在雨雪季或炎热的夏季更容易发生。
1.5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6.1高处作业人员不使用爬梯、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
1.6.2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
1.6.3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2.1.1应急自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1.2自救组:副经理、各施工队队长及指定人员组成。
2.1.3救护组:办公室、各施工队工班长指定人员组成。
2.1.4疏导组:由项目副经理、安质部、测量室、各施工队值班人员组成。
2.1.5保障组:由项目总工、办公室、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及指定人员组成。
2.1.6善后组:办公室、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1.7调查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工程部、安质部、设备部、物资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2应急领导小组岗位职责
2.2.1组长的职责:
A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
B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C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项目现场处置方案;
D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项目应急演练,指挥项目应急行动。
2.2.2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落实项目应急行动,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D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2.3自救组职责:
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2.4救护组职责:
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2.5疏导组职责:
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2.6保障组职责:
提供技术保障,并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畅通,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供给。
2.2.7善后组职责:
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和安抚伤亡人员的家属,配合项目做好理赔工作。
2.2.8调查组职责:
按要求提供事故情况和相关资料,参与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
3.应急处置
3.1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当发生险情时,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危险区域施工人员撤离,迅速报告应急自救组长,自救组长迅速上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1.2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值班室报警。
3.1.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应急自救组长向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3.1.4现场应急自救领导小组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
3.2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见应急处置方案后的图表式样附件)。
3.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3.1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A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B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
C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尽早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停止高空作业,撤离人员,必要时加固高耸设备。
3.3.2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急救人员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并及时通知医疗部门,尽量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4.注意事项
4.1作业人员严禁穿易滑鞋、高跟鞋、拖鞋,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4.2现场所有洞口、悬空、临边的地方要严格按安全技术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
4.3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对休克者,应先处理休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保持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5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6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
4.7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自救组长。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依据高处坠落事故对人体伤害的坠落方式,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类型: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坠落;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屋面作业或桥面作业坠落;其它高处作业坠落(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它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1.2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处理事故险情时,由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实施;
2.2以人为本。险情处理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包括救护人员和遇险人员);
2.3强化防护。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阻断危险物质来源,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项目行政主管领导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与办公室、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安质环保部、财务部、单位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负责人组成。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指挥机构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抢险组、救护组、疏导组、保障组、善后组、调查组和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组成。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值班电话:XXX,项目部事故应急自救办公室应设在办公室,明确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和固定电话。
抢险组:安质部和工程部、机动部、物资部和项目自救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救护组:由安质环保部负责人和事故所在地医疗机构组成。
疏导组:由安质环保部负责人和部门人员组成。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措施范本6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一、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高处坠落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高处作业、巡检现场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高处作业或巡检。造成人员伤亡。影响范围本岗位。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高处作业未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质量不合格,系挂不规范,高层厂房防护栏或楼梯护栏锈蚀,强度降低等;
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人员伤亡。
二、应急工作职责
1、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成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办公室成员、施工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及作业人员。
2、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二级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应急处置
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目击者发现事故发生和人员受伤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事故发生地点、受伤人数、伤势情况、现场救援人员人数等)。
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1)事故报警程序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项目安全部长,安全部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二级公司安全部部长、二级公司主管安全副经理,由二级公司安全部部长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如有人员伤亡应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
(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二级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二级公司应急预案。
四、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高处坠落,应迅速赶赴现场,检查伤者情况,不要乱晃动。
2、发现坠落伤员,首先看其是否清醒,能否自主活动,若能站起来或移动身体,则要让其躺下用担架抬送医院,或是用车送往医院,因为某些内脏伤害,当时可能感觉不明显。
3、若伤员已不能动,或不清醒,切不可乱抬,更不能背起来送医院。这样极容易拉脱伤者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伤者是否骨折,若有骨折,应采用夹板固定,找两到三块比骨折骨头稍长一点的木板,托住骨折部位,绑三道绳,使骨折处由夹板依托不产生横向受力,绑绳不能太紧,以能够在夹板上左右移动1-2厘米为宜。
4、送医院时应先找一块能使伤者平躺的木板,然后在伤者一侧将小臂伸入伤者身下,并有人分别托住头、肩、腰、胯、腿等部位,同时用力,将伤者平稳托起,再平稳放在木板上,抬着木板送医院。
5、若坠落在地坑内,也要按上述程序救护。若地坑内杂物太多,应由几个人小心抬抱,放在平板上抬出。若坠落在地井中,无法让伤者平躺,则应小心将伤者抱入筐中吊上来。施救时应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伤者脊椎、颈椎受力。
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