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小学思品听课记录如何写合适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一、导入:
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课件: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
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角)
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
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圆的中心)
(课件: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
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
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练习拓展:
1、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
2、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有关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
半径r圆中心的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d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2*半径半径=1/2直径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课的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是圆。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知道圆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是最美的。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
这应是本课的重点,我觉得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点数4以内的物品,明白总数。
2、鼓励幼儿用心参与点数游戏,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4名虫虫卫兵、虫宝宝若干、虫虫的家、圣诞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圣诞节快到了,虫虫王国要开一个圣诞宴会。虫虫王国的虫虫们可热情了,也邀请了小朋友去参加。
卫兵:“欢迎光临。”
师:“这四个卫兵长的一样吗?”
二、欢庆圣诞——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卫兵发给每个幼儿一个虫虫朋友进入圣诞宴会做游戏。
唱玩歌曲后,教师出示虫虫,请和老师一样的'虫虫将虫虫举起来,一齐点数。(4次)
三、宴会结束
卫兵:“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我们要回家了。”
师:“谢谢你们的邀请,我们一齐送你们回家吧!”
步骤:
1、送小朋友手中的虫子
师:“天黑了,我们必须要数清虫子的节数,不要把他送错家了。”
2、纠正送错家的虫虫
3、将剩下的虫虫送回家
四、自然结束
和虫虫们说再见!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四(2)班
课时:1
科目:数学
课题:《角的分类》
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尝试给角分类
(2)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学生自学课本;并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边用活动角演示边讲解周角的好处。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4)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5)体验
A.提问: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动:谁能用身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6)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角分为哪几类?怎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复习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学上利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3、练习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状况。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燕子专列(越溪实小吴文祖)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你知道小学思品听课记录如何写合适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一、导入:
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课件: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
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角)
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
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圆的中心)
(课件: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
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
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练习拓展:
1、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
2、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有关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