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的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研究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1

社团名称:

智多星

社团口号:

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爱数学、

社团辅导教师:

xxx

社团成员:

三年级学生

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小制作

辅导形式:

学生实践教师引领家校互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玩中学习应用或延伸所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

2、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在实践与体验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通过社团活动,树立榜样,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起引领作用,由此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中来,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安排:

一、开团仪式

时间:3月19日下午

地点:三年级教室

二、具体活动:

1、怎样写数学日记(讲座、优秀日记分享)

活动预设:讲座“怎样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跟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写作技巧。

2、设计校园(实践活动)

活动预设: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这个校园,对校园的布局进行整体了解;通过讨论,对学校提出规划建议,独立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平面图

3、寻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

活动预设:在教师的带领下,寻找校园中的数。

周末,在父母的带领下,寻找生活中的数。

之后,一起交流分享,感受数的魅力。

4、制作xxxx年年历(数学小制作)

活动预设:室内活动。学习过“年、月、日”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设置精美的xxxx年年历,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以挖掘出更优秀的作品。

5、数学美(讲座、分享、创造)

活动预设:通过幻灯,展示通过旋转或平移而创造出的美妙图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三、团队成果展示

1、阶段展示:

每进行完一个活动,便及时地通过宣传栏展出我们的活动过程及收获,以便引领和督促其他同学。

2、总结性展示:

时间:5月初。

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习例2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习例3

(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5=()…(),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

2、智慧小博士。

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3

一、活动目标:

为了丰富我校数学课的活动形式,实践与体会数学的功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参与数学研究活动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本学期安排了本节数学学科活动——有趣的分形图。

二、活动宗旨: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

三、活动口号:

精彩数学,乐趣无穷。

四、活动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校数学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动员宣传。各班做好宣传发动,利用班会课进行动员。通过对数学家、数学史料的查找让家长知道本次活动,营造一个较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做到:宣传与活动相结合,发现分形图与创作分形图形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的自由材料,发现数学美,并能创造美。

3.突出年级特性,根据学生实际,做到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数学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结合全等与相似,发现分形图中的数学知识。

五、活动内容:

收集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学生分小组完成有趣分形图的收集与整理,并在小组中开展竞赛,评出优秀小组。

创作篇: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发现分形图的特点,自己动手会发出有趣的分形图,每小组拿出3幅精美的图片,参与全班评选。

总结篇:

学会发现,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欣赏,欣赏艺术的魅力,心上数学的艺术。

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的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研究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1

社团名称:

智多星

社团口号:

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爱数学、

社团辅导教师:

xxx

社团成员:

三年级学生

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小制作

辅导形式:

学生实践教师引领家校互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玩中学习应用或延伸所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

2、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在实践与体验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通过社团活动,树立榜样,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起引领作用,由此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中来,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安排:

一、开团仪式

时间:3月19日下午

地点:三年级教室

二、具体活动:

1、怎样写数学日记(讲座、优秀日记分享)

活动预设:讲座“怎样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跟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写作技巧。

2、设计校园(实践活动)

活动预设: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这个校园,对校园的布局进行整体了解;通过讨论,对学校提出规划建议,独立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平面图

3、寻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

活动预设:在教师的带领下,寻找校园中的数。

周末,在父母的带领下,寻找生活中的数。

之后,一起交流分享,感受数的魅力。

4、制作xxxx年年历(数学小制作)

活动预设:室内活动。学习过“年、月、日”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设置精美的xxxx年年历,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以挖掘出更优秀的作品。

5、数学美(讲座、分享、创造)

活动预设:通过幻灯,展示通过旋转或平移而创造出的美妙图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三、团队成果展示

1、阶段展示:

每进行完一个活动,便及时地通过宣传栏展出我们的活动过程及收获,以便引领和督促其他同学。

2、总结性展示:

时间:5月初。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