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放假出行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 篇1

倡导就地过节

全体师生按照“非必要不离杭”“原则上不离省”的要求,尽量减少跨市域流动,提倡在市域范围内休闲度假,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区域或有本土疫情发生城市。

严格离杭请销假制度

师生离杭须请假报告,教职工向所在部门、学院负责人报备,中层及以上干部向分管、联系校领导报备。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由辅导员、副书记分级审批。离杭人员返校需要主动报告,返校时要严格查验健康码、通行码和核酸检测报告。中高风险旅居史的,暂缓返校。

落实核酸检测要求

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须在校外或者学校观察点完成“三天三检”,方可进校学习生活。其他地区返杭人员,抵杭后主动完成一次“落地检”,方可返校,有省外旅居史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应完成三天三检。在杭师生进入校园应符合杭州市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继续加强校园管控

校外人员“非必要不进校”,严格审批管理,落实进校戴口罩、亮码、测温、查验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制度。近期继续严格校园活动管理,除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体育艺术外,原则上不安排线下大规模集聚性活动,必须安排的按规定做好防控预案并报备。

主动做好个人防护

请全体师生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分餐食、一米线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规范就诊。请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师生,尽早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共同筑牢免疫屏障。

加强校园值班值守

每天1名学校领导在岗带班,1名中层干部24小时在岗,遇突发事件按程序及时处置上报,24小时应急处置电话xxxxxx继续开通。学校网格化流调工作组继续做好值班值守,落实属地24小时区域协查工作要求。各学院、部门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 篇2

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多点多源、散发频发、局地暴发,节假日人员流动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五一”假期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防”的关口,切实管住各类风险人群

1。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倡导“五一”期间就地过节,原则上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跨省流动或前往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应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工作单位报备,返安第一时间分类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措施。

2。对所有外省人员、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来安返安人员,要落地查(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地检(抗原、核酸“双检测”)、落地管(登记并推送信息、重点风险人员“点对点”转运、其他人员第3、第7天两次核酸检测)。

3。各交通卡点要严格执行健康码、行程卡查验措施,坚决做到不漏一人一车,严格落实外省和省内有本土疫情人员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措施。对货运物流车辆单独设立查验通道,做到快查、快检、快放,尽最大限度阻断病毒、畅通物流。要配齐配强交通卡点领导和专班力量,做好个人防护和服务保障。

4。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执行“点对点”转运、14天集中隔离观察、4次核酸检测措施。

5。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包括发生疫情但未划定风险区域的地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人员,“点对点”转运至居住村(社区)、14天居家隔离、4次核酸检测。

6。对疫情形势严峻的省市(不含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区县)人员,实行“点对点”转运、3天集中隔离观察+7天健康监测、4次核酸检测。

7。近期对上海市、吉林省和北京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人员落实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4次核酸检测措施。

8。有国(境)外旅居史的口岸入境人员,继续执行口岸城市14天集中隔离,抵陕(抵安)后“点对点”转运,再落实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

9。加大社区排查力度,压实领导干部“三级包保”责任,发挥321基层治理模式作用,网格化排查追踪,确保各类风险人员全面、及时管控到位。

10。快速开展重点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对推送的密接、次密接和时空伴随等高风险人员信息,要迅速全面核查、追踪、管控到位,并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反馈管控结果;涉及辖区以外人员,要及时发送协查函。

二、夯实“管”的责任,切实管好各类重点场所

11。扛牢压实“四方责任”,理清市、县、镇、村“四级责任”和各级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明晰指挥体系和防控单元中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疫情防控人人发力、个个尽责,避免“权责不清”,杜绝“责任甩锅”。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失职失责,以及党员干部我行我素、违反防控规定的,严肃追责问责。

12。加强聚集活动管控,各类人员聚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控制聚餐聚会活动,家庭聚餐一般不超过10人,会议会展等原则上不超过50人,倡导白事简办、红事缓办、宴会不办,50人以上的必须报备审核,落实管控措施。

13。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娱乐场所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控制人流,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常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宾馆酒店要对外省、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人员严格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院感防控措施。落实学校师生定期核酸抽检措施,学生和教职员工原则上不出市。

14。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各疫苗接种点五一期间原则上不放假,持续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各县(市、区)要利用好假期有利时机,进一步实施敲门行动,组织重点人群“应接尽接”,组织老年人群及时接种。

15。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对冷链食品、进口货物要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来源、流向清晰可追溯。对国内快递物品采取静置或全面消毒措施,防止出现“物传人”。

三、提高“控”的速度,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

16。应急指挥要保持临战状态,加强值班值守,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报告、立即响应、立即处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提级扁平化管理,以最强力量、最快速度开展核心信息流调溯源,迅速划定封控管控区域,防止疫情外溢扩散。

17。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推广实施41类重点人群定期核酸筛查措施,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责任,做到检测工作职责明确,检测人员底册精准,检测频次和覆盖面到位,切实提升“早发现”能力。五一假期,要特别关注、扎实做好交通运输、冷链物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

18。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用好网络、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切实加强防控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做到公共场所戴口罩、一米线、不聚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意识。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凝聚起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

19。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联县督导组、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要持续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大检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及时查找漏洞、补齐短板。五一期间,要针对人流物流聚集的风险点,开展明察暗访,

20。灵通疫情防控信息,坚决做到“逢阳即报、逢阳必报、接报即查”,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市、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先管后筛”的要求,迅速开展“阳性标本”复核和新标本检测,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按路径上报疫情信息,全力为疫情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安康市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期间放假出行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 篇1

倡导就地过节

全体师生按照“非必要不离杭”“原则上不离省”的要求,尽量减少跨市域流动,提倡在市域范围内休闲度假,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区域或有本土疫情发生城市。

严格离杭请销假制度

师生离杭须请假报告,教职工向所在部门、学院负责人报备,中层及以上干部向分管、联系校领导报备。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由辅导员、副书记分级审批。离杭人员返校需要主动报告,返校时要严格查验健康码、通行码和核酸检测报告。中高风险旅居史的,暂缓返校。

落实核酸检测要求

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须在校外或者学校观察点完成“三天三检”,方可进校学习生活。其他地区返杭人员,抵杭后主动完成一次“落地检”,方可返校,有省外旅居史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应完成三天三检。在杭师生进入校园应符合杭州市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继续加强校园管控

校外人员“非必要不进校”,严格审批管理,落实进校戴口罩、亮码、测温、查验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制度。近期继续严格校园活动管理,除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体育艺术外,原则上不安排线下大规模集聚性活动,必须安排的按规定做好防控预案并报备。

主动做好个人防护

请全体师生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分餐食、一米线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规范就诊。请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师生,尽早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共同筑牢免疫屏障。

加强校园值班值守

每天1名学校领导在岗带班,1名中层干部24小时在岗,遇突发事件按程序及时处置上报,24小时应急处置电话xxxxxx继续开通。学校网格化流调工作组继续做好值班值守,落实属地24小时区域协查工作要求。各学院、部门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疫情期间放假通知注意事项 篇2

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多点多源、散发频发、局地暴发,节假日人员流动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五一”假期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防”的关口,切实管住各类风险人群

1。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倡导“五一”期间就地过节,原则上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跨省流动或前往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应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工作单位报备,返安第一时间分类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措施。

2。对所有外省人员、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来安返安人员,要落地查(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地检(抗原、核酸“双检测”)、落地管(登记并推送信息、重点风险人员“点对点”转运、其他人员第3、第7天两次核酸检测)。

3。各交通卡点要严格执行健康码、行程卡查验措施,坚决做到不漏一人一车,严格落实外省和省内有本土疫情人员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措施。对货运物流车辆单独设立查验通道,做到快查、快检、快放,尽最大限度阻断病毒、畅通物流。要配齐配强交通卡点领导和专班力量,做好个人防护和服务保障。

4。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执行“点对点”转运、14天集中隔离观察、4次核酸检测措施。

5。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包括发生疫情但未划定风险区域的地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人员,“点对点”转运至居住村(社区)、14天居家隔离、4次核酸检测。

6。对疫情形势严峻的省市(不含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区县)人员,实行“点对点”转运、3天集中隔离观察+7天健康监测、4次核酸检测。

7。近期对上海市、吉林省和北京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人员落实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4次核酸检测措施。

8。有国(境)外旅居史的口岸入境人员,继续执行口岸城市14天集中隔离,抵陕(抵安)后“点对点”转运,再落实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

9。加大社区排查力度,压实领导干部“三级包保”责任,发挥321基层治理模式作用,网格化排查追踪,确保各类风险人员全面、及时管控到位。

10。快速开展重点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对推送的密接、次密接和时空伴随等高风险人员信息,要迅速全面核查、追踪、管控到位,并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反馈管控结果;涉及辖区以外人员,要及时发送协查函。

二、夯实“管”的责任,切实管好各类重点场所

11。扛牢压实“四方责任”,理清市、县、镇、村“四级责任”和各级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明晰指挥体系和防控单元中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疫情防控人人发力、个个尽责,避免“权责不清”,杜绝“责任甩锅”。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失职失责,以及党员干部我行我素、违反防控规定的,严肃追责问责。

12。加强聚集活动管控,各类人员聚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控制聚餐聚会活动,家庭聚餐一般不超过10人,会议会展等原则上不超过50人,倡导白事简办、红事缓办、宴会不办,50人以上的必须报备审核,落实管控措施。

13。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娱乐场所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控制人流,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常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宾馆酒店要对外省、省内有本土疫情地市人员严格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院感防控措施。落实学校师生定期核酸抽检措施,学生和教职员工原则上不出市。

14。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各疫苗接种点五一期间原则上不放假,持续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各县(市、区)要利用好假期有利时机,进一步实施敲门行动,组织重点人群“应接尽接”,组织老年人群及时接种。

15。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对冷链食品、进口货物要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来源、流向清晰可追溯。对国内快递物品采取静置或全面消毒措施,防止出现“物传人”。

三、提高“控”的速度,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

16。应急指挥要保持临战状态,加强值班值守,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报告、立即响应、立即处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提级扁平化管理,以最强力量、最快速度开展核心信息流调溯源,迅速划定封控管控区域,防止疫情外溢扩散。

17。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推广实施41类重点人群定期核酸筛查措施,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责任,做到检测工作职责明确,检测人员底册精准,检测频次和覆盖面到位,切实提升“早发现”能力。五一假期,要特别关注、扎实做好交通运输、冷链物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

18。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用好网络、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切实加强防控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做到公共场所戴口罩、一米线、不聚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意识。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凝聚起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

19。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联县督导组、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要持续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大检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及时查找漏洞、补齐短板。五一期间,要针对人流物流聚集的风险点,开展明察暗访,

20。灵通疫情防控信息,坚决做到“逢阳即报、逢阳必报、接报即查”,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市、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先管后筛”的要求,迅速开展“阳性标本”复核和新标本检测,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按路径上报疫情信息,全力为疫情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安康市新冠肺炎疫情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