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精选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为加快我辖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增进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结合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我辖区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下同)为重点,坚持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方向,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福利机构养老为重点,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引入社会资源,鼓励养老服务市场竞争,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我市社会福利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我辖区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推进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
(四)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原则;
(五)实行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原则;
(六)实行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
(七)实行老人自愿申请原则。
三、服务对象、内容
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向XX户籍的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
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北京户籍的“三无”老人;
低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北京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
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或者社区居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实行多元化。
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摈弃传统的养服务机构、养服务人员的做法,实行养事不养机构、不养人,真正把政府资助居家养老服务的有限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需要居家服务的老人身上。
同时,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法,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有需要的老人或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福利性社区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服务”为特点,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
四、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
(一)服务机构。
1、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2、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经民政部门登记的街道社区民间组织;
4、经工商部门批准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
(二)服务机构的确认。
鼓励上述服务机构聘用社会工作、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由区民政局列出本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名册。
社区工作站应将名册予以公布,供服务对象选择。
确认服务机构的具体办法由各区自行制定。
(三)服务方式。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家政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服务对象在民政部门确认的服务机构中自行选定服务机构。
(四)健全管理制度。
各服务站要根据实际制定《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职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承诺》、《社区居家养老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确保居家养老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运行规范。
(五)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
各服务站必须根据老年人需求合理确定服务内容,与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单位、个人签订服务协议书。
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员认领服务对象后,要签订服务承诺书。
居家养老服务站要及时向村(社区)公示结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收费方式和服务电话等。
每次服务后填写服务情况反馈表。
(六)加强指导和监管。
区、镇(街道)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监管,督促各服务站正常、规范开展服务。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管理水平和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通过走访调查、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了解服务站开展服务的情况,确保资助资金全部用于设施改造和养老服务等方面。
建立年检制度,对符合受助条件的继续完成资助,对不符合受助条件的,停止资助或追回已资助的资金。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精选3
根据昌吉市老龄委[20XX]02号《关于印发“昌吉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街道开展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定街道推进居家养老养残工作实施方案,使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更人性化,规范化,促进和谐街道发展。
一、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60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重度残疾人为重点,以居家养老养残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养残体系,促进养老养残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
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原则;
实行无偿服务、抵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原则;
实行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
三、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养残工作
(一)完善居家养老养残“三点一线”服务体系
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指导、决策。
居家养老养残服务采取街道居家养老
养残指导中心、社区与定点服务机构三级服务,各社区配合街道居家养老养残中心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定点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养老养残各项服务功能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
1、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指导中心,负责对各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审核,并负责定点机构服务补贴经费的结算,同时对定点机构服务进行检查与监督,及时随访服务对象,获取服务意见,做好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确保服务对象利益不受侵害。
2.社区设立居家养老养残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确定工作人员负责宣传动员,搞好入户调查,按服务内容分类建立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服务信息,受理服务申请;
及时将征集的服务需求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做好服务对象的随访工作,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居家养老养残疾指导中心,确保优质服务。
3.定点服务机构负责对服务对象实施街道确定的服务项目的上门服务。
定点服务机构在接到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指导中心的预约服务定单后,根据老人预约的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提供上门服务,并接受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指导中心的服务质量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4.为将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中心、定点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有机联系起来,让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更快捷的服务,采用“一键通”服务平台,形成“三点一线一键通”服务模式。
老人和残疾人有什么需求,直接使用“一键通”电话,拨打到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中心,电话接通后,工作人员记录老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并通过电脑储存信息及时获
取老人、残疾人家庭基础信息,并尽快联系定点服务机构;
定点服务机构按照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指导中心提供的求助服务信息及时送服务上门,服务结束后,定点服务机构要征求老人、残疾人对服务的意见。
受助老人、残疾人在服务订单上签名,并选择服务满意情况调查,定点服务机构持老年人、残疾人亲自签字的服务卷到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指导中心结算。
(二)确定居家养老养残定点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
1、根据宁边路辖区服务机构的情况,经过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定点服务机构评估领导小组的评估,确定服务质量,收费合理,愿意为老年人、残疾人奉献爱心的机构,做为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定点服务机构,并悬挂“宁边路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定点服务机构”牌匾。
确定的定点服务机构必须遵守与街道签定的居家养老养残服务协议,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
3、制定工作人员职责:
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
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
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服务内容
1、联系民政局为孤寡老人、重病老人、残疾人安装呼叫器。
2、安全保障服务。
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
在社区老年人生病期间经常看望、关注,敲敲门、打打电话。
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
3、生活照料服务。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打扫卫生、做饭菜、洗衣物、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一般家政服务。
4、医疗保健服务。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测血压、量体温等)、陪同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5、文化娱乐服务。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健身团队,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服务;
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6、精神慰藉服务。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聊天谈心、心理咨询,有苦闷矛盾时进行劝解等服务。
7、法律服务。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及维护老年人财产、赡养、婚姻等合法权益的服务。
8、其它方面的服务。
主要是根据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生活状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其它各类服务。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精选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20xx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xx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x%。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xx”规划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统筹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职责,用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与统筹发展相结合。
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
在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范围,推动养老服务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4.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促进代际和谐。
多举措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探索并实行具有蛟河特色的养老模式。
建立社区虚拟实体服务,提供线上社交、线下文化活动,以及多重平台的精准化养老服务,帮助老人更高效地增强社会互动,维护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三、居家养老健康管理
1、定期体检及保健咨询。
定期提供老人的体检服务,以确保老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定期提供健康咨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宣传卫生知识,以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
2、康复护理和营养改善服务。
康复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改善和维持肢体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同时提供健康的饮食指导,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健康的生活质量。
3、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向上,享受健康的生活。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健康、安全的居家养老服务,确保其有质量的生活品质。
政府应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给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应以优质、安全、责任的服务为目标,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责任,以此减轻老年人的负担,使老年人更加安全舒适。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案精选7
今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如何解决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难题,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是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必须抓住机会,加快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加大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加快养老保障、医疗以及就业领域的制度建设,加快智能化养老发展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分依托家庭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对于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真正做到:
“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
让子女放心、省心”,从而推动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是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实施机构组成居家养老模式
依靠政府主导,街道牵头,以社区为依托,以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纽扣,形成一种“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实现了老人、子女、服务中心、政府多向互动、主动监测;
通过平台助力智能化居家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求信息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二、平台搭建
1、建立档案:
把老人个人档案信息录入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老人个人信息,家属信息,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动态统一管理。
2、SOS精准定位:
为老人购买腕表等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硬件设备,老人通过使用智能通讯终端一键拨打服务热线进行求助,平台地图能迅速获取老人位置。
3、呼叫中心:
软电话技术,免安装即插即用,耳麦、手机转接都可以,自动来电识别、示忙、示闲、录音功能、话务报表。
4、居家安全:
对接各类安防设备,如烟感、红外、摄像头等设备,出现意外时,社区及老人亲属可能第一时间接到报警。
5、远程监控:
通过智能健康监测仪器(如血压仪)自助测量健康参数,数据自动上传到平台,通过分析,数据异常平台自动报警。
6、主动关怀:
编辑群发短信,将天气情况、保健护理、疾病预防、政府养老政策、吃药提醒等发送给老人。
7、商家服务:
服务商家信息的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人员的管理、工单接收、派单处理,可以使用手机APP完成。
三、收费原则
1、无偿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