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学校疫情防控告知书精选,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疫情防控酒店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篇1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工作,确保客人与员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店实际情况,特制订酒店传染病应急预案,以确保人身安全,防止疫情发生及蔓延。
一、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酒店总经理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监督和管理,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健全和完善店内通讯联系网络,店长和员工都要有对方的手机号码。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在前台存档。
二、成立预防传染病工作小组
(一)、预防传染病工作小组名单:
组 长:总经理
成 员: 前厅部经理、客房部经理、营销部经理、工程部经理、保安部经理、西餐部经理、康体部经理。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负责组织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车辆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三、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本着为客人和员工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酒店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酒店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客人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立即通知其家属,由家属陪同去医院,家属不能到酒店的,由酒店安排人员送去医院。如果是本酒店员工出现传染病症状者,立即通知其家属送医院,家属不能到的由酒店安排人员先护送去医院。
2、在组织救治工作的同时,将疫情报告给上级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单位、地点、时间、人数、死亡情况、疫情经过、接触史、初步分析原因、组织抢救和处理情况等。
3、对传染病病人所在房间进行隔离,对公共场所立即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客人,员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我店员工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酒店领导请假,不得带病上班。经医院诊断痊愈才能回店上班。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没有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禁止任何同事前往探望。
6、所有员工的居所、工作室、或其它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提醒员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服,搞好居室卫生。
7、如发现传染病感染者,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和区疾控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染病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1)封锁疫区。立即封锁患者所在房间或所在办公室。停止店内人员互相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上级部门的处理意见。(2)疫区消毒。对酒店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3)疫情调查。酒店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疫情防控酒店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篇2
一、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以及《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住宿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规范经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提供住宿服务的各类宾馆、饭店(酒店)、快捷酒店、普通旅店、招待所、民宿等市场经营主体。
二、基本原则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类宾馆、饭店(酒店)、快捷酒店、普通旅店、招待所、民宿等住宿业市场主体责任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做好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强化酒店安全管理日报机制。进口商品应单独存放。
(二)实施分区分级管理。根据疫情响应级别,结合住宿业特点和各地实际情况,针对来自市(州)内、省内、跨省、境外不同区域和低、中、高不同等级风险地区的住客、访客,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审慎承办大型会议活动,要按照国家、省、市(州)各级防控疫情境外输入的要求做好防控并落实管理责任。对于承担为隔离任务的住宿企业,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机构的`要求,严格落实区域划分、房间设置、医疗保障、封闭管控等各项措施。
(三)坚持群防群控。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群防群控意识,所有企业经营者、服务人员、酒店住客、访客都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自觉执行防控要求,严格履行防控职责,确保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防控,做到不留死角。
(四)进行科学防控。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州)卫生健康委和疾控部门的专业防控要求,在卫健、疾控部门的指导下,科学防控、专业防控;制订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防控到位,处置及时,信息收集要完整和可追溯。
三、具体防控措施
(一)组织领导。
1.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住宿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制定并实施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建立企业内的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积极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指导要求。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通讯畅通。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进入酒店的住客、访客提供疫情防控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与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建立长效联络机制。
(二)人员管理。
2.强化员工管理。建立员工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应加强员工网格化管理,建立每日主动报告制度,对密切接触家人、亲戚及居住小区进行摸查;外出风险地区必须提前上报,返回本地后应立即提交核酸检测报告并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后方可返岗;员工上岗前进行体温测量,出示健康码,开展健康摸排,及时进行手部消毒;工作期间,落实好个人防护,戴好一次性防护口罩,建立员工健康建档记录。不用或减少雇佣外包小时工,如不得不雇佣,应固定人员。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要禁止进入酒店内部或立即停工:15日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3.做好住客访客管理。建立住客、访客管理制度。住客、访客到店需按照当地政府防疫要求,出示健康码,进行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提醒进入酒店的住客、访客、餐饮用餐人员佩戴口罩,在总台等人员易聚集区域划设“一米线”。在公共区域、客房内应摆放明显的消毒等防疫措施宣传标语。对住客、访客出现发烧37.3度以上的,要有专门的应急预案,并暂时将客人安排进入指定房间隔离,按规定上报。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劝阻入内:15日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4.定期进行防疫培训。住宿企业要积极对一线员工开展内容丰富、务实有效的防疫培训,使员工保持防控意识。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住宿企业做好本单位工作人员健康排查,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宣传,确保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5.强化快递、维修人员出入管理。谢绝快递、外卖等人员进入,在酒店门口设置专区进行快递物品交接,做好接收登记和消毒处理。检查、维修等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专门的区域开展相关工作。
(三)环境设施防疫管理。
由前台人员办理入住手续,顾客签署承诺书。拿到房卡后,请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宾馆门把手、电梯开关及其他公共设备,如有接触,进入客房立即洗手。
5.自带物品
建议自带私人物品,如:毛巾、牙刷、茶杯等。
6.保持通风
进入房间第一时间打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如果酒店使用中央空调,尽量不要开启。
一、公共区域消毒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地面、墙壁、卫生间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
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做到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需佩戴口罩。
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
二、酒店具体操作:
①地面、墙壁消毒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②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消毒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③卫生间消毒
客房内卫生间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公共卫生间应增加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卫生间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卫生间内的表面以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④拖布和抹布等清洁工具消毒
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⑤电话消毒
做好日常清洁,建议座机电话每天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疫情防控酒店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篇5
一、目的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输入,指导职工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特定场所的消毒,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疫情,全力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指导各生产企业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三、工作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四、防控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企业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卫生专管员,配齐防控物资,按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建立健全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
1.完善职工岗前检查、因病缺勤登记追踪、通风消毒等制度。要建立员工的发热等异常情况记录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与离岗人员联系,了解每日健康状况并登记。
2.要制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对预案。做好应急隔离和医学观察场所的准备工作。
(三)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1.设立专用房间用于临时隔离和医学观察场所。场所设施要求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执行。
2.做好物资储备。要求有医用口罩、体温计、快速手消毒液、84消毒液、75%酒精、0.5%过氧乙酸、喷雾器(超低容量)、消毒人员个人防护物品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四)开复工前期准备
1.有序组织人员返工企业员工应实行分次分批到位,先安排市内或非疫情地区、疫情轻微地区的员工返工。疫区员工待疫情结束后再返长。对已返长的员工,及时登记、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及时向园区报告相关信息。
有关员工复工原则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