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高考热点主题:青年德才兼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上要重于才能。《淮南子·诠言训》中说:“德不盛,不能成一焉。”意思是说道德不高尚,一个人不能有所成就。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德才兼备谓之上品。
2.道德修养重中之重。
3.有才诚可贵,道德价更高。
范文:
德才兼备,视为良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曹操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德”与“才”,谁为首?这是一个千古议题。千年来名门大家皆为此争执不下,乃至如今,人们仍在热议:“德”与“才”究竟谁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谁才是新时代中国的心之所向?斯以为,二者不可取其一,唯有德才兼备,方为良品!
有德无才,是为次品。面对百年大计之大变局,光有德是远远不够的。空有一身修养,却身无才干,他人便只会当你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试想,烛之武若是没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而只是位名望颇高的老人,他如何能不费一兵一卒说退百万秦师?且看今朝,倘若耿爽只是一位只讲道义没有丝毫外交才干的翩翩君子,他如何能在群龙盘踞的联合国为中国掷地有力的发声?故今日之青年,定要身有才物,不断提升自身才干。
有才无德,视为毒品。这样的人,国家是万万不敢用的。一招不慎,便是荼毒社会的大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部分中国海外留学生在外网大喊:“中国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向世界道歉!”能到海外留学,他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们的发言却着实让人费解,溯源尚未完成,便挥舞着大棒“声讨”。一味迎合西方,却忘了自己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归根结底是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故今日之青年,定要提韵养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德才兼备,是为良品。大可不必刨根问底“德”与“才”谁更重要,因为二者缺一不可!自古以来,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德才兼备?没有!倾尽家财抗元的文天祥是德才兼备的;烧毁田契,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苦农民的澎湃是德才兼备的;甘心深潜半生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王旭华是德才兼备的;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天使们”是德才兼备的……他们都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和才干,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故今日之青年,定要德才兼备,报效祖国。
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必做无谓的争执。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国家所需的良品。
高考热点主题: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个神韵独具的“和”字,这体现了中国“和为贵”的传统人文理念,震撼了国人和世界。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落幕,它的成功举办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然而不同的雪花却能在漫天飞舞中共同构成美丽的冬日图景。
材料三: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相辅相成,和谐共荣。
2.共创人类文明成果——和谐。
3.合作创造和谐世界。
4.以和为贵,以真为本。
范文: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和”文化。2022年冬奥会,向世界呈献出一场和而不同的文化盛宴。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用“和”作纽带,谋求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文明新路。
和而不同,和谐共处,共建人类和谐共生的栖息地。
中国历来崇尚和谐,这是华夏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从孔融让梨的礼赞到六尺巷的美谈,从将相和的谦和兴邦到楚河汉界的相安无事,从孔子泛爱众的精神美德到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周易》有言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古人认为和气能带来吉祥,乖张则会导致祸殃。对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就能化解矛盾。若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则会让人敬而远之。今人认为,“和为贵”,须以人心和善为前提。和,亦不应是一味迎合退让,更要保持一份人格的独立和遗世的清醒,才能在和而不同中和谐共处、行稳致远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绘出世界多彩而和谐的美丽画卷。
今天,我们面临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的局面。无论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才能的人,可以各司其职,各行其事。翻开历史的长卷,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发现,无论是先秦的百家争鸣,还是从外邦传经入国的佛教;无论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周恩来总理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立场。我们追求的和,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融合,而是在不断磨合中,通过交流、对话、包容建立共识,达到内外统一的和谐。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乃是福泽全人类的博大胸怀和使命担当。
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一直是刀光剑影与和平交流的横向互动。穆斯林的“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至今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心理阴影;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打造的“大东亚共荣圈”,带给我们的伤痛亦未完全褪去;旷日持久的美苏冷战,又将世界撕裂为对峙的两级。在文化排异、种族歧视的滤镜下,文化专制与强权政治只会让孤芳自赏的民族走向傲慢与偏见、无知与疯狂。回溯纵横捭阖的历史,我们尝够了血腥的热战、冰封的冷战。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方略,那就是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车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全球化的大潮已不可逆流。躬身入世的我们,唯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博大的胸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才能告别偏执的“民族精神”,走出狭隘的“爱国情怀”;才能免陷极端的“宗教信仰”,盘活僵化的“意识形态”;才能拨停强强争霸的战争,实现协和万邦的大同理想。
高考热点主题:青年,向未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新年伊始,领导人的新年贺词温暖而明亮:“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
材料二:本届冬奥会上,苏翊鸣、谷爱凌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也有人反思。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自己不设限,就能活出闪光的未来。
疫情、战争……使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使不少年轻人面对未来信心不足。“江西青年发展论坛”拟举办以”青年,向未来”为主题的演讲大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大赛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一起向未来,需要携手前行。
2.唯有奋进,才有未来。
3.在祖国庇佑下,奋力前行向未来。
范文:
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的口号——“一起向未来!”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
“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需要我们携手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
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
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
“向未来”是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历数往届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
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自从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持续努力。
同学们,我们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考热点主题:青年健康成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清)颜元
(2)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领导人
(3)自强不息、突破自我、绽放生命——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主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健康成长”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身体健康是成功的前提。
2.既要身体健康也要精神健康。
3.健康成长是事业的基础。
范文:
用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中国
大家一定还记得,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是防疫的标配;后疫情时代,这一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得以继续保持。在两会期间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四五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吾辈青年自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健康体魄建设健康中国。
清华大学有一种这样的体育精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的,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做贡献的重要前提。君不见,抗疫英雄钟南山80多岁高龄仍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君不见,无腿勇者夏伯渝43年不曾停止铁人般的训练69岁登顶珠峰;君不见,红军靠着健康的体魄和意志长征二万五千里……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健康的体魄奋斗平安中国,建设健康中国!
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健康促进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健康问题不只是中国问题,更是发展中国家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国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为世界脱贫攻坚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在这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抗击战中,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抗疫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
健康是国家发展活力的保障,是立柱之本,立足之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但繁忙的学习工作、超负荷的压力、长期缺乏锻炼导致了“文明病”的多发,许多人拿着高薪却职业病缠身,辛苦积攒的收入最后却填了医药费的窟窿;前几年的高以翔猝死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哀痛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家未富人先亡。我相信,无论是我还是电视机前的大家,都不愿意经历这样的遗憾吧?健康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美好人生的保证。
一代伟人有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中国人堕落为“东亚病夫”是吸食鸦片的瘾性、懒于运动的惰性在作祟;而中国人跨越为“东方巨人”靠的是不懈锻炼的韧性和不甘耻辱的反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在此,我呼吁国人们,行动起来吧,在后疫情时代,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打造健康的身体,健康中国需要每一位国人用健康的身体去建设,美好华夏需要每一位国人用健康的体魄去奋斗!
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惟愿健康中国惊艳世界。
高考热点主题:内因、外因对人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晋代傅玄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历来被人们推为至理名言。
(2)《曾国藩家书》记载,曾国藩在京任职期间收到四弟来信,四弟认为京城学者和书整众多,氛围有利于读书学习,希望曾国藩同意其进京习读,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却回信说“苟能发奋自立,则无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
2.人的主观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
3.内因与外因齐飞,未来为锦绣之色
【范文展示】
素丝染纯色,成就第一流
干涩、冷硬的混凝土地长不出挺拔的乔木,润湿、肥沃的土地上才能矗立起粗壮的栋梁。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所处环境的好坏,决定了未来是繁华似锦还是黯淡无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好的环境能让人健康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孟母把家安在墓地附近时,孟子就摹仿丧葬;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就学别人杀猪、做生意;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则去学习礼节和知识。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人的成长,特别是孩子,本身干净得如作画前的白纸,环境浸染成什么就是什么。
由此来看,环境对成长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强。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斑斓,我们才会拥有多彩的人生。古人常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就是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会被他同化,变得日益馨香。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14岁就拜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孔子为师。在孔子的教育下,在孔门的熏陶下,颜回“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最终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谦谦君子,被后世尊为“复圣”。反之,“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如果和小人在一起,或者身处不良的环境中,你也会受到他的不良影响。一如荀子所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明神宗在首辅大臣张居正的辅佐下,兢兢业业,对朝政没有丝毫懈怠。而在张居正故去之后,神宗身边的人变成了谄媚、拍马的外戚和宦官,他开始疏远朝政,实施不上朝,不面臣等“六不”政策,由此导致明王朝的日渐衰败。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心理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的是人的命运。
当我们在典籍中掠过,环境改变命运的案例数不胜数。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现实社会中,不同追求的人往往容易结成一个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若个个性情高雅,那么你也会见贤思齐,慢慢就会和他们一样优秀;若圈子中的人,个个都是网瘾患者、佛系青年,那么你势必也会受其影响,哪里还会有进取、奋进的心思啊!
环境影响人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搏击长空,翱翔蓝天能力;骏马在农田里劳作,就会丧失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选择良好、合适的环境,让洁白的丝线染上纯净的色彩,未来才能绘出锦绣一片,成就人生一流!
高考热点主题: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心中的“知识分子”——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的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样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小舅是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他花10天。小舅也说:‘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择业前审慎,择业后专一。
2.慢工出细活。
3.以专一的态度和精研的方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范文展示】
一生一座丰碑
这个世界行色匆匆,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总是占大多数。但总有一些平凡的人,懂得如何以一种最妥善的姿态安放自己的生命,即使一生只此一事。
米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穷困不堪,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就是这个农民,用一生宁静的蔑视着法国宫廷画空虚低俗的情调。看着米勒的《晚钟》,你听到钟声了吗?画面色调昏暗而温暖,夕阳中农妇双手握在胸前,低头祈祷,年轻的农人摘下帽子,表情虔诚,地上放着一个装土豆的袋子,仿佛满满的都是米勒的光阴。站在画前,我听得见晚钟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极了米勒悠长的执着,澄清了每个观者的心。米勒也曾为了生计模仿奢靡风格的画作,也曾画过低俗的裸体画,但他专注于艺术的心从不曾改变。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将心中对全人类的大爱,化作温暖的色彩,以笔为矛,为自己的艺术而战。
像无数热血青年一样,李贺也曾壮志凌云,做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美梦,但时局弄人,伯乐难遇,仕途的打击却在诗坛树起了一个绮丽的灵魂。自此,李贺化身为“诗鬼”,仅止于二十七岁的生命旅程,一分一秒全都献给他心中的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色,金色,他用极致的色彩描绘边塞战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战士的鲜血浸透黄沙,清角吹寒,夕阳斜射下映出一片片紫色的血迹,李贺总是用浓烈的色彩宣泄他浓烈的情感。“诗鬼”的诗自然诡异多变,超乎常理,他说月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他说人生如“一泓海水杯中泄”……我欣赏他绮丽的诗句,更欣赏他绮丽的诗人的灵魂。他有一颗诗心,一颗忠诚于艺术,忠诚于感官,忠诚于灵魂的心。他的一生只有二十七年,将美好年华都献给了心中的诗。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将对灵魂的真诚化作瑰丽的诗句,以梦为马,为诗而生。
高考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高考热点主题:青年德才兼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上要重于才能。《淮南子·诠言训》中说:“德不盛,不能成一焉。”意思是说道德不高尚,一个人不能有所成就。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德才兼备谓之上品。
2.道德修养重中之重。
3.有才诚可贵,道德价更高。
范文:
德才兼备,视为良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曹操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德”与“才”,谁为首?这是一个千古议题。千年来名门大家皆为此争执不下,乃至如今,人们仍在热议:“德”与“才”究竟谁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谁才是新时代中国的心之所向?斯以为,二者不可取其一,唯有德才兼备,方为良品!
有德无才,是为次品。面对百年大计之大变局,光有德是远远不够的。空有一身修养,却身无才干,他人便只会当你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试想,烛之武若是没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而只是位名望颇高的老人,他如何能不费一兵一卒说退百万秦师?且看今朝,倘若耿爽只是一位只讲道义没有丝毫外交才干的翩翩君子,他如何能在群龙盘踞的联合国为中国掷地有力的发声?故今日之青年,定要身有才物,不断提升自身才干。
有才无德,视为毒品。这样的人,国家是万万不敢用的。一招不慎,便是荼毒社会的大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部分中国海外留学生在外网大喊:“中国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向世界道歉!”能到海外留学,他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们的发言却着实让人费解,溯源尚未完成,便挥舞着大棒“声讨”。一味迎合西方,却忘了自己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归根结底是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故今日之青年,定要提韵养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德才兼备,是为良品。大可不必刨根问底“德”与“才”谁更重要,因为二者缺一不可!自古以来,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德才兼备?没有!倾尽家财抗元的文天祥是德才兼备的;烧毁田契,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苦农民的澎湃是德才兼备的;甘心深潜半生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王旭华是德才兼备的;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天使们”是德才兼备的……他们都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和才干,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故今日之青年,定要德才兼备,报效祖国。
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必做无谓的争执。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国家所需的良品。
高考热点主题: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个神韵独具的“和”字,这体现了中国“和为贵”的传统人文理念,震撼了国人和世界。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落幕,它的成功举办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然而不同的雪花却能在漫天飞舞中共同构成美丽的冬日图景。
材料三: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相辅相成,和谐共荣。
2.共创人类文明成果——和谐。
3.合作创造和谐世界。
4.以和为贵,以真为本。
范文: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和”文化。2022年冬奥会,向世界呈献出一场和而不同的文化盛宴。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用“和”作纽带,谋求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文明新路。
和而不同,和谐共处,共建人类和谐共生的栖息地。
中国历来崇尚和谐,这是华夏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从孔融让梨的礼赞到六尺巷的美谈,从将相和的谦和兴邦到楚河汉界的相安无事,从孔子泛爱众的精神美德到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周易》有言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古人认为和气能带来吉祥,乖张则会导致祸殃。对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就能化解矛盾。若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则会让人敬而远之。今人认为,“和为贵”,须以人心和善为前提。和,亦不应是一味迎合退让,更要保持一份人格的独立和遗世的清醒,才能在和而不同中和谐共处、行稳致远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绘出世界多彩而和谐的美丽画卷。
今天,我们面临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的局面。无论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才能的人,可以各司其职,各行其事。翻开历史的长卷,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发现,无论是先秦的百家争鸣,还是从外邦传经入国的佛教;无论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周恩来总理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立场。我们追求的和,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融合,而是在不断磨合中,通过交流、对话、包容建立共识,达到内外统一的和谐。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乃是福泽全人类的博大胸怀和使命担当。
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一直是刀光剑影与和平交流的横向互动。穆斯林的“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至今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心理阴影;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打造的“大东亚共荣圈”,带给我们的伤痛亦未完全褪去;旷日持久的美苏冷战,又将世界撕裂为对峙的两级。在文化排异、种族歧视的滤镜下,文化专制与强权政治只会让孤芳自赏的民族走向傲慢与偏见、无知与疯狂。回溯纵横捭阖的历史,我们尝够了血腥的热战、冰封的冷战。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方略,那就是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