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9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1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天气的转暖,外出活动的人们越来越多,小朋友们也会经常和妈妈去最热闹的休闲广场玩。为了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除了家长必要的保护外,幼儿自身也要有安全防护意识。所以,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思考。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二、实践探究,明白事理。

1.情境练习:陌生人让自己跟他走时怎么做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2)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

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2)……

三、师生总结,活动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由发言)

师总结: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遇到陌生人时,要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成人走失后简单的自救办法。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木偶。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去公园玩》。

2、提问:

(1)刚才谁去公园玩?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亮亮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2)引导幼儿回忆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胆回答。

3、再次观看木偶表演,组织幼儿讨论:

(1)问:他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和妈妈走散?亮亮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亮亮找到妈妈。

(3)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种设想,看看哪种自救办法最好。

4、第三次观看木偶表演,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运用到木偶表演中,让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5、提问:

以后我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让幼儿小议)

小结:教育幼儿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活动延伸:

请家长配合,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常识,并经常提醒幼儿不要独自到离家较远的地方玩,外出时不要独自离开成人。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3

活动目标:

1.知道如果自己走失,可以找警察帮忙,并告知电话号码。

2.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核心要素:

人走失原地站耐心等父母返

电话清地址详请警察来帮忙

活动准备:

组织幼儿排练《在公园里》的情景剧、录音(救火车、救护车、警车的声音)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请幼儿听特殊车辆(救火车、救护车、警车)的声音(录音)。

2.提问:“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找谁帮忙?

(二)关键步骤:

1.情景剧表演:《在公园里》

2.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明为什么会走失,他走失后是怎样做的?

3.小朋友和家长外出时应注意什么?

(三)老师总结归纳

引导幼儿诵读核心要素。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平时很多不怎么合群的幼儿,他们也能参与其中跟群体一起完成游戏。他们能领会老师的意思甚至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气氛活跃非常。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小朋友的安全意识,

2、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及走失案例,引起孩子对防拐骗防走失的重视。

3、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走失知识和走失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关于防拐骗走失的ppt课件,情景视频。

2、请客人老师扮演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组织幼儿去超市,走到超市门口时,教师假装接电话说有事离开一会。并叮嘱幼儿不要乱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客人老师拿着糖果贴纸玩具,充当陌生人过来假装问路说,哎!小朋友,你们知道新宏幼儿园在哪吗?如果孩子用手指方向老师只给陌生人,那么陌生人要请求孩子帮忙带路,把陌生人送到新宏幼儿园

3、另一位客人老师将拐骗演练情景录成视频作为案例放到课上讲解。

二、结合视频,讲述走失及被拐骗的事例

师:被拐骗的小朋友,你觉得他们会在哪里呢?他们会遇到哪些遭遇呢?他们的爸爸妈妈有多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防拐骗防走失知识。

四、幼儿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走失经历及处理办法。

五、小结

告诉孩子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要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和或被拐骗、被绑架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5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行为辨析法游戏童谣法

活动目标:

1.知道如果自己走失,可以找警察帮忙,并告知电话号码。

2.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核心要素:人走失原地站耐心等父母返

电话清地址详请警察来帮忙

活动准备:组织幼儿排练《在公园里》的情景剧、录音(救火车、救护车、警车的声音)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请幼儿听特殊车辆(救火车、救护车、警车)的声音(录音)。

2.提问:“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找谁帮忙?

(二)关键步骤:

1.情景剧表演:《在公园里》

2.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明为什么会走失,他走失后是怎样做的?

3.小朋友和家长外出时应注意什么?

(三)老师总结归纳

引导幼儿诵读核心要素。

活动延伸:

可组织幼儿为全园的幼儿和老师们做一次关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活动,教师引导一部分孩子制作宣传栏,另一部分孩子为大家表演诵读三字儿歌。

家园互动:

1.家长平时要随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2.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地址。

注意事项:

1.通过诵读,引导幼儿了解核心要素的含义。

2.教育幼儿不能随便将家中的.地址、电话告诉陌生人。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附:情景表演剧

内容提要:

妈妈带小明逛公园,可是,今天的天气实在是太热!当他们走到售货亭前,小明吵着要妈妈买冰棍。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去排队买冰棍,就在这时,小明突然看见草地里有一只小松鼠,不知不觉地,他已随小松鼠跑了很远很远。

“妈妈!妈妈!”小明终于想起了妈妈,可是,妈妈在哪里呢?他看不到妈妈了,只好大声地哭喊起来。

这时,公园的警察叔叔循着小明的哭喊声走了过来,小明连忙跑过去,向警察叔叔循了自己家的电话和地址,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小明安全地回了家。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6

活动时间:

2023x.x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活动对象:

本班幼儿

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和老师的安全教育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活动安排:

一、师幼共读儿童绘本《我不跟你走》。了解故事内容,知道站在原地等,不跟陌生人走。

二、播放有关防拐骗视频。

三、向幼儿讲解应对拐骗的方法。

1.掌握动向。告诉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教点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并要求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9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1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天气的转暖,外出活动的人们越来越多,小朋友们也会经常和妈妈去最热闹的休闲广场玩。为了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除了家长必要的保护外,幼儿自身也要有安全防护意识。所以,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思考。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二、实践探究,明白事理。

1.情境练习:陌生人让自己跟他走时怎么做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2)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

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2)……

三、师生总结,活动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由发言)

师总结: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遇到陌生人时,要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安全教案《防走失》中班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成人走失后简单的自救办法。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