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班安全教育《小心夹手》合集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夹手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图片或实物:夹子、门锁、抽屉等。
2.PPT或黑板。
3.教具:手套、模型。
三、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被夹手的经历,询问他们是如何遭遇这种情况的,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小心夹手。
2.讲解(15分钟)
(1)夹子的危害。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夹子,并讲解其危害,如钳子会捏痛手指,回形针会刺伤手指等。
(2)门锁和抽屉的危害。教师向幼儿展示门锁和抽屉,并讲解其危害,如关门时容易将手指夹在门缝中,打开抽屉时也容易被抽屉边缘挤痛手指等。
(3)预防措施。教师向幼儿介绍预防夹手的措施,如关门时要注意手指位置,打开抽屉时要轻推抽屉边缘等。
3.实践(20分钟)
(1)模拟夹手情况。教师将模型放在桌子上,并让幼儿试着将模型夹在两个木板之间,以感受夹子的危害。
(2)穿戴手套。教师向幼儿发放手套,并引导幼儿穿戴好手套,以保护自己的手指。
4.小结(5分钟)
教师向幼儿提问,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预防夹手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夹子、门锁和抽屉等物品的危害性,并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并穿戴手套保护自己的安全。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自己安全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2、愿意交流生活中被各种东西夹住的经历。
3、知道要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园用书,各种形状的白纸或彩色纸若干,记号笔和固体胶幼儿每人各一支。
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幼儿园阅读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螃蟹的"钳子"能够干什么(获取食物,保护自己等)教师:请你看看最后一幅画,猜猜会发生什么事?(一个小朋友想抓住螃蟹,可能会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
教师:你被螃蟹夹到过吗?请幼儿说说相关经验。2、交流生活中被东西夹住的经验。
教师:螃蟹的"钳子"会夹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夹人,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抽屉、门、拉链等。)
3、学习制作提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夹伤。教师:请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找找哪些东西容易夹人。
教师:怎么样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被夹住。(引出制作提示牌。)教师引导幼儿园制作提示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师记录幼儿园的提示语。如:关门要小心哦,抽屉慢慢拉。
把制作好的提示牌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集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小结:动作要轻,要慢慢的,小心自己被夹住,也要小心夹到其他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夹子,了解了夹子的用途。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参与积极性始终很高。
前言
夹手是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包括手指严重损伤或截肢等。所以,幼儿园老师需要提高自身意识,关注幼儿园安全教育,建立夹手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夹手事件。本文档将介绍关于夹手幼儿园教案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意识到夹手的危害性;
2.学会预防夹手事故;
3.学习正确应对夹手事故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夹手的常见场合
夹手的场合很多,幼儿园老师需要告诉孩子们在以下场合要注意夹手:
-门缝处:让孩子注意开关门的时候手应该远离门缝;
-窗口:提醒孩子不要将手靠近窗户边缘;
-餐桌或者餐椅:提醒孩子们用餐时,不要将手靠近椅子底部;
-拔出式家具:教育孩子们拔出式家具手柄要轻柔转动。
2.夹手事故的后果
让孩子们知道夹手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对待夹手事故,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沉着冷静:
-损伤手指,容易感染;
-截肢等严重后果。
3.如何预防夹手事故
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故,包括:
-注意使用家居设施时要用力适中;
-不要同时打开和关闭多扇门或窗户;
-玩具不应该放在特别窄的地方。
4.处理夹手事故的方法
当孩子发生夹手事故时,需要让其冷静,并使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大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立即停止行动,呼救;
-确认夹在哪个部位,是否继续受到夹压;
-找到纱布、报纸等物品将手部包括起来,保持稳定;
-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救助。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儿童喜爱的动画、游戏、模拟操作等方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和亲身示范,让孩子们体验和模拟,从而使孩子们学会正确预防夹手事故和处理应急情况的方式。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夹手场景;
2.孩子们能够掌握预防夹手事故的方法;
3.孩子们能够敏锐意识到夹手危险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班安全教育《小心夹手》合集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夹手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图片或实物:夹子、门锁、抽屉等。
2.PPT或黑板。
3.教具:手套、模型。
三、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被夹手的经历,询问他们是如何遭遇这种情况的,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小心夹手。
2.讲解(15分钟)
(1)夹子的危害。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夹子,并讲解其危害,如钳子会捏痛手指,回形针会刺伤手指等。
(2)门锁和抽屉的危害。教师向幼儿展示门锁和抽屉,并讲解其危害,如关门时容易将手指夹在门缝中,打开抽屉时也容易被抽屉边缘挤痛手指等。
(3)预防措施。教师向幼儿介绍预防夹手的措施,如关门时要注意手指位置,打开抽屉时要轻推抽屉边缘等。
3.实践(20分钟)
(1)模拟夹手情况。教师将模型放在桌子上,并让幼儿试着将模型夹在两个木板之间,以感受夹子的危害。
(2)穿戴手套。教师向幼儿发放手套,并引导幼儿穿戴好手套,以保护自己的手指。
4.小结(5分钟)
教师向幼儿提问,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预防夹手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夹子、门锁和抽屉等物品的危害性,并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并穿戴手套保护自己的安全。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自己安全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2、愿意交流生活中被各种东西夹住的经历。
3、知道要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园用书,各种形状的白纸或彩色纸若干,记号笔和固体胶幼儿每人各一支。
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幼儿园阅读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螃蟹的"钳子"能够干什么(获取食物,保护自己等)教师:请你看看最后一幅画,猜猜会发生什么事?(一个小朋友想抓住螃蟹,可能会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
教师:你被螃蟹夹到过吗?请幼儿说说相关经验。2、交流生活中被东西夹住的经验。
教师:螃蟹的"钳子"会夹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夹人,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抽屉、门、拉链等。)
3、学习制作提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夹伤。教师:请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找找哪些东西容易夹人。
教师:怎么样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被夹住。(引出制作提示牌。)教师引导幼儿园制作提示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师记录幼儿园的提示语。如:关门要小心哦,抽屉慢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