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教师家访制度10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1

一、家访的原则:

1、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家访是每个教师的教育行为。

2、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3、做到8必访:

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率为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

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每学期,各班主任家访率不低于45%。

学习或者行为突然发生偏差的学生必访。

缺席并且不明原因的必访。

因患病造成三天以上病假的必访。

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必访。

二、家访的内容:(可以根据每次家访目的不同确立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三、家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大计,探究教育方案,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好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忌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将学生说的一无事处。

2、要想方设法提高差生上进的信心。忌在家长面前用分数压学生,使家长和学生都丧失信心。

3、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虑问题。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4、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忌对学生的隐秘性心理在家长面前夸大渲染。

5、家访中要保持教师的崇高形象。忌讨好家长,收取家长的财物,借家访之名与那些居其位,有其权的学生家长,套近乎以图私事。

6、家访要及时,有针对性。忌拖延家访时机,等到矛盾已经公开化后才去找家长,商量解决办法。

7、不能纯粹用电话联系代替家访。

8、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记录》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2

一、家访时间安排

1、班主任每学期原则上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一至二次家访、电访,对后进生提倡家访,每次家访内容应有记录。

2、除学校统一安排外,家访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家访的原则:

1、家访时事先要与家长预约。

2、科任教师有责任协助班主任一起做好家访等工作。

3、做到5必访:

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正副班主任家访率争取达到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

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每学期,各班任课教师家访率不低于45%

学习或者行为突然发生偏差的学生必访。

三、家访的内容(可以根据每次家访目的不同确立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提出建议,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四、家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大计,探究教育方案,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好的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忌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将学生说的一无事处,切忌告状式家访。

2、家访要及时,有针对性。忌拖延家访时机,等到矛盾已经公开化后才去找家长,商量解决办法。家访中要保持教师的.崇高形象。忌讨好家长,收取家长的财物,借家访之名也那些居其位,有其权的学生家长,套近乎以图私事。

3、关注学有潜力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等现象的学生。

4、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5、家访时要注意时间,切忌无休止闲聊,影响学生、家长休息。

6、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登记表,家访记录每学期检查一次,平时随时检查,期末德育处存档。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3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为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工作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考试管理落实落地,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家访工作,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切实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发展,育人为本。以教育性、整体性、激励性、客观性为评价准则,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商育人对策,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以特殊群体和个别学生为重要家访。

四、家访要求:

1、凡进行家访的老师态度要端正,务求实效性,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家访活动。绝不搞为了完成家访任务而进行的家访活动。

2、上课时间进行家访,事先进行家访人员要与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请示,说明家访对象及进行家访原因。经领导批准后,方可离校进行家访,家访回校后要向请示领导作口头汇报,对应急问题要做及时办理。

3、进行家访要携带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家访记录”,家访时要把与家长进行谈话的内容作概要性的记录,家长要签字或盖章。

4、家访记录要在进行家访人员手中保留(学校随时抽查)期末统一交到教导处存档。

5、任何教师或领导不得以家访为借口出校办理其他事情,经查出视为旷工,并按学校出勤有关条例严肃处理。

6、进行家访活动人员数量的要求:

(1)课任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家访,每学期在30%。

(2)学校领导每学期进行家访,10-20人次。

(3)班主任进行家访,每学期在40%。

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和调查研究,是我们对学生实

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矫治学生行为偏差,帮助学生学生完成学业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希望进行家访活动的人员,认真按本制度开展此项活动。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4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制定家访制度。

一、家访形式走访学生家庭

二、家访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4、双向沟通家校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总结推荐其成功的经验,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6、征求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等。

三、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重点是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等。

四、家访要求1、每学期第五周开始制定家访计划并实施家访。

2、普通班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必须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2/3,小班制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必须达到百分之百。

3、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4、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5、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

6、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

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7、班主任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及时通报双方各自情况。

8、在规定的时间内走访学生家庭是硬性指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9、做好家访记录,每周五交年组长检查登记,并做好访后分析。

五、家访注意事项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2、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

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

4、尊重家长,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斗气”。

5、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六、考核

1、每学期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上报德育处,学校将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考评。

2、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学期考核、评先、评优、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5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更好地把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调动家长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制定每学期家访计划

二、对受到奖励、处罚或其它有突出变化的学生,要安排临时必要的家访,新生班要进行全面家访。

三、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确定每次家访具体目标,做好家访的访充分准备。

四、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报告学校教育计划,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介绍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用教育学、心理学或其它科学知识影响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班主任要诚恳、热情地抱着对学生负责、教育学生的态度,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讲究科学方法,避免争执或告状式家访,调动家长积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六、指导家长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七、家访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形象,仪表端正,举止文明,不索要财物、收受礼品。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6

为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推进家校一体化的德育管理,使教师与家长更好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协调学校与家庭步调,统一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特制定家访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1.班主任应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每月须上门家访至少5位以上的学生,一学年须上门家访完班内全体学生。

2.班主任家访以后,要做好工作记录,写出家访心得,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家访的经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班主任对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下岗的学生,学习、生活困难生,身体残疾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近期家庭有较大变故的学生要特别进行家访,给予及时的关爱。

4.对起始年级,班主任应利用假期等时间进行家访,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班内学生的全部家访,并做好记录。

5.教师通过家访工作,须与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关系。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教师家访制度10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1

一、家访的原则:

1、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家访是每个教师的教育行为。

2、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3、做到8必访:

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率为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

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每学期,各班主任家访率不低于45%。

学习或者行为突然发生偏差的学生必访。

缺席并且不明原因的必访。

因患病造成三天以上病假的必访。

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必访。

二、家访的内容:(可以根据每次家访目的不同确立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三、家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大计,探究教育方案,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好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忌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将学生说的一无事处。

2、要想方设法提高差生上进的信心。忌在家长面前用分数压学生,使家长和学生都丧失信心。

3、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虑问题。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4、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忌对学生的隐秘性心理在家长面前夸大渲染。

5、家访中要保持教师的崇高形象。忌讨好家长,收取家长的财物,借家访之名与那些居其位,有其权的学生家长,套近乎以图私事。

6、家访要及时,有针对性。忌拖延家访时机,等到矛盾已经公开化后才去找家长,商量解决办法。

7、不能纯粹用电话联系代替家访。

8、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记录》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2

一、家访时间安排

1、班主任每学期原则上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一至二次家访、电访,对后进生提倡家访,每次家访内容应有记录。

2、除学校统一安排外,家访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家访的原则:

1、家访时事先要与家长预约。

2、科任教师有责任协助班主任一起做好家访等工作。

3、做到5必访:

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正副班主任家访率争取达到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