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通用1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歉、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略)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些生字,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字音、形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稍、锤、桩、初、制、震”要读翘舌音,其中“震”是前鼻韵母,“桩”是后鼻韵母,要分辨清楚。

“填”可引导学生与“真”比较。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比例,正确书写。

“受”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与“爱”字区分。

(三)朗读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示范,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悟读法。课文中“冲”“钉”均为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读音。

第1自然段“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要读出满不在乎、不耐烦的语气。

第2自然段“下次你再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教师要示范,首先读准“钉”(dìng)“钉”(dīng)子的音,再读“再”“就”“钉”“钉子”这些词语,读出强调的语气。

第4自然段,“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第5自然段“不需要”“可以控制自己”“不再”要读得有力、语气坚定,表示男孩儿彻底改掉了坏毛病。

第6自然段“很大的震动”“非常难受”“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要读得稍重些、慢些,表达男孩儿难过、内疚、震动的内心感受。

(四)理解感悟

本课第2至第5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书、思考:1.爸爸交给男孩儿钉子、锤子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爸爸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儿说的话含义深刻,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围绕“发脾气和钉钉子有什么关系?你对男孩儿说的话有什么感受、想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实践活动

1.联系实际议一议: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建议用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注意读通、读顺。

3.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4.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细读课文

1.读第1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内容,交流解决。

2.指名分别读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思考讨论: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

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通用2

1、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时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保护“插嘴”现象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这篇课文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懂得钉子可以拔出来、洞却补不上的内在含意。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收益。

1、根据音节写字,再组词。

平(平地)

píng坪(草坪)

苹(苹果)

评(批评)

2、填空。

一(盒)钉子一(段)时间一(个)木桩

一(个)孩子一(把)锤子一(件)事情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批评—(表扬)错误—(正确)深—(浅)

难受—(舒服)新—(旧)前—(后)

4、猜一猜。

一个老师不说话,肚子里面学问大。

有啥字儿不认识,你就快去问问它。

打一学习用具(字典)

一精彩教学实录节选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孩子,他很爱发脾气,所以人们都叫他是爱发脾气的孩子。(板书课文题目)

2、读课文题目,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或还有什么不懂?

2、指名分段读第2~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的钉子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问: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质疑问难。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课文或讲一讲这个故事。

2、写一写: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会怎么做?

二儿歌

乌龟怪脾气

乌龟怪脾气,见谁都不理。太阳红艳艳,乌龟忙爬山。

蜗牛说:“山路陡。”乌龟不理蜗牛。青蛙说:“山路滑。”乌龟不理青蛙。

乌龟爬到半山腰,四脚一滑喊:“不好!”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

摔得头昏眼又花,乌龟还是不说话。乌龟不说话,由谁来救它?

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通用3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控制自己,不应乱发脾气。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提高识字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爸爸为什么要男孩儿往木桩上钉钉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爱发脾(pí)气的孩子

有个男孩儿,脾气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①(tínɡ)。[句导读:开篇点题。介绍男孩儿爱发脾气的性格。]虽然事情过后,他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别人道歉②(qiàn),但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句导读:因为男孩爱发脾气,伤害了别人,所以朋友越来越少。]爸爸对他的这个缺点提出了批(pī)评,他却满不在乎③地说:“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

段导读:这一段讲男孩儿爱发脾气,朋友越来越少。朗读“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要读出满不在乎、不耐烦的语气。

一天,爸爸交给他一盒钉(dīnɡ)子和一把锤(chuí)子,然后把他领到院子里的一个木桩④(zhuānɡ)前,说:“下次你再要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dìnɡ〕一颗钉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子拔出来。”[句导读:爸爸的用意是想告诉儿子发一次脾气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像钉子钉在木桩上一样,会留下一个无法填平的`洞。]

朗读提示:读准“钉(dìng)”“钉(dīng)子”的音,在读“再”“就”“钉”“钉子”这些词语时,读出强调的语气。

男孩儿不理解爸爸的用意⑤,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爸爸看到木桩上钉了很多钉子。过了一段(duàn)时间,爸爸发现新钉的钉子少了,开始有了拔出钉子留下的洞。到后来,几个星期才有一颗新钉子。[句导读:从“几个星期”这句话感受到男孩儿脾气慢慢变好。]

段导读:第2~4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毛病的经过。“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重些。

终于有一天,男孩儿来到爸爸面前,把当初⑥(chū)爸爸交给他的钉子和锤子还给了爸爸。他说:“爸爸,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现在可以控制⑦(kònɡzhì)自己,不再乱发脾气了。”

朗读提示:朗读男孩儿的话时,语气要坚定。

爸爸让男孩儿讲一讲原因。男孩儿说:“当我拔出第一颗钉子的时候,看到一个那么深的洞,再也填(tián)不平,我的心受到很大的震(zhèn)动⑧。[句导读:表达男孩儿难过、内疚的内心感受。]以后每钉一颗钉子,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无法填平⑨的洞。”[句导读:这句话说明了发一次脾气带给别人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揭示了要学会自控的道理。]

段导读:第5、6自然段讲男孩儿改掉毛病的原因。朗读“很大的震动”“非常难受”“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要稍重些、慢些。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进行扩词练习,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

2、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认识新部首

1、独立认字。

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2、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脾pí气遇yù到稍shāo道歉qiàn批pī评钉dīnɡ子锤chuí子

木桩zhuānɡ控kònɡ制zhì填tián不平震zhèn动

院yuàn子理解jiě难nán受树洞dòng

3、认读多音字。

钉dīng(钉子)

dìng(钉住)

4、去掉拼音再读词,同桌可以互查。

5、指名读词语,其他同学判断正误。

6、出示生字,思考如何记忆字形。

7、集体交流记字方法及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1)认识新部首“角”。

(2)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忆“钉、难、批、评、洞”。

(3)用熟字加部首记“院”和“填”。“完+阝院”,“真+土填”。

(4)重点指导记忆“解”“受”。

8、“开火车”读词语。

院子钉子理解难受脾气遇到道歉稍微震动

9、进行写字练习,巩固字形。

三练习正确、规范地书写

1、观察每个字的占格位置,独立练习书写。

2、自评、互评、修改。

3、老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醒。

四扩展词语,熟读课后词语

解:解放解决不解解释

难:难过难免难道难怪难为情难能可贵

洞:洞口山洞脑洞大开树洞

填:填空填上填土

院:院子医院小院

钉:钉子钉住铁钉板上钉钉

五朗读全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遇事要控制自己,不能乱发脾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怎么办。

投影(重点句子)。

一揭示题目

1、读题目,说一说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男孩儿为什么要发脾气?发脾气后的结果怎样?他改正这个缺点了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爱发脾气的小男孩儿的事情。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读课文,一定会弄明白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1)听读,评议。

(2)弄明白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朗读全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理解

1、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读明白了什么?哪儿还不明白?)

2、小组交流。

(1)把自己通过读书弄明白的问题告诉大家。

(2)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1)全班讨论以下问题。

①爸爸让小男孩儿往木桩上钉钉子的用意是什么?

②孩子把钉子、锤子还给了爸爸。他为什么不需要这些东西了?

(2)重点理解小男孩最后说的一段话。

投影句子。(课文最后一段小男孩儿说的话)

①读一读这段话。

②谈一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③你现在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

4、朗读全文。

(1)展开讨论。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发脾气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2)进行总结。

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通用4

大班教案《不乱发脾气》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遇到困难,会动脑筋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在活动中,乐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不乱发脾气》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2.遇到困难,会动脑筋解决问题

3.在活动中,乐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

2.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A妞妞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

B她这样哭,对不对?哭能解决问题吗?

C如果你遇到了这种问题,你会怎么办?

D妞妞后来是怎样做的?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表演情景剧.

情景一:小西和强强要看同一本书,他们俩抢了起来,最后强强把小西的书抢走了,小西在地上哭了起来.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大班健康《不乱发脾气》教案通用1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歉、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略)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些生字,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字音、形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稍、锤、桩、初、制、震”要读翘舌音,其中“震”是前鼻韵母,“桩”是后鼻韵母,要分辨清楚。

“填”可引导学生与“真”比较。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比例,正确书写。

“受”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与“爱”字区分。

(三)朗读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示范,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悟读法。课文中“冲”“钉”均为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读音。

第1自然段“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要读出满不在乎、不耐烦的语气。

第2自然段“下次你再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教师要示范,首先读准“钉”(dìng)“钉”(dīng)子的音,再读“再”“就”“钉”“钉子”这些词语,读出强调的语气。

第4自然段,“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第5自然段“不需要”“可以控制自己”“不再”要读得有力、语气坚定,表示男孩儿彻底改掉了坏毛病。

第6自然段“很大的震动”“非常难受”“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要读得稍重些、慢些,表达男孩儿难过、内疚、震动的内心感受。

(四)理解感悟

本课第2至第5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书、思考:1.爸爸交给男孩儿钉子、锤子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爸爸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儿说的话含义深刻,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围绕“发脾气和钉钉子有什么关系?你对男孩儿说的话有什么感受、想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实践活动

1.联系实际议一议: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建议用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注意读通、读顺。

3.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4.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细读课文

1.读第1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内容,交流解决。

2.指名分别读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