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地方都组织了退伍老兵座谈会,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八一退伍老兵座谈会发言》,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八一退伍老兵座谈会发言1

同志们,战友们:

20__年8月的第一天,我们迎来建军__周年这一伟大的节日,首先我代表我自己向全体指战员说一声:节日快乐!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来说说我们军人心中的那份中国梦,强军梦!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力量。目标定,则万川归一;目标散,则一盘散沙。目标指向哪里,一支的未来和前途往往就在哪里。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的前身曾被__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在一次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他们之所以能在蔚蓝天空中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能创造出在第一时间飞抵灾区、第一时间降落芦山、第一时间运出危重伤员等多个第一,与他们在时刻准备打胜仗的治军练兵准则中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训练密不可分,与他们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自身存在价值息息相关。

时移则世异,世异则备变。在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时代,军人目光的聚焦点应把打仗当天职,视打赢为目标。这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强军梦之目标。

如地震灾难难以预测一样,战争同样难以预料,可能突然降临,也可能__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打不了一仗,但战备不可一日懈怠。战争是为了和平,战备也是为了和平,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战备作后盾,和平的阳光就会变得暗淡而脆弱。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作出的新的哲学概括。很显然,把刺刀插在地里是不能阻止战争的。思战才能备战,能战方可止战。手上有招,心中不慌。只有平时多备几手、多练几招,战时才能多几分胜算,打仗才有底气。只有瞄准对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打仗的心态练好手中枪,练出撒手锏、无敌拳,才能在千锤百炼中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虎狼之师,掌握信息化战场的主动权。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古罗马战略家韦格修斯说:想要和平,那就去准备战争,这样的话语应时常在中国军人耳畔响起。

军人的眼界,注定超越传统疆界;军人的担当,必须着眼强军目标。实现强军梦,永远是当代中国军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今天,强军梦昭示我们,打赢路上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不竭动力。打赢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去奋斗,梦才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只要把打仗当天职、视打赢为目标,始终瞄着能打仗、打胜仗苦练军事素质和打赢本领,就一定能在实现强军梦的路上增添一抹属于中国军人的时代色彩。

八一退伍老兵座谈会发言2

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支行党委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聚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异常地兴奋。数载军旅生涯,让你们每一个人都结下今生不解的友情;多少年的离别光阴,却割不断你们 与部队的浓厚的情谊!回忆当年,你们心境汹涌、万千感慨!很多年前,你们这些热血男儿,响应故国的召唤,伴随时代的步伐,乘坐开往其他地方的列车,从此开 始了你们的绿色军营生活。

炽热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你们的身体,锤炼了你们的意志,固结了你们的友情,形成了你们恰似劲松般坚忍不拔的军人作 风,也铸就了你们有如磐石般倔强不屈的硬汉子性格。那段难以忘记的部队生活,在你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不灭的烙印,留下了你们恍如昨日的永久回忆;你 们退伍发展在金融战线上,为蒲城农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天,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在人生历程中,你们为有这样一段光荣的经历而感到无比 地骄傲!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你们挥泪告别军营,奔赴各地,走上不同工作岗位的时候,你们依旧以军人顽强拼搏的作风退伍不退色,为国 家的金融事业贡献着青春和热血。尽管你们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是,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一样。几十年弹指间,光阴交替,年轮转换,流逝的时光能够衰老你们 曾经风华正茂的容颜,但无论怎样也不能拉远你们亲如兄弟的战友情缘。部队的生活虽然已离你们很远,可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却将永驻你们心间,伴随你们到永 久。

各位同志,人生短暂,情谊无价。我们相识在此,今日共聚一堂,重叙友情,再话当年。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肩,以你们曾有的豪情当歌,用你们深厚的友情为凭,互帮互爱,团结拼搏,同等向前,配合农业银行发展的美好机遇,创造属于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各位。

八一退伍老兵座谈会发言3

各位转业、退伍军人,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x周年。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省局机关全体转业军人、退伍军人及军烈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忆往昔,话当年。我们怀着敬意,抱着希望,揣着未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开启了人生的重大转折。那时,我们青春年少,热情满腔;那时,我们意气风发,血气方刚。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吃着咸菜,啃着干粮,风餐露宿,滚打摸爬;戈壁滩上,鸭绿江旁,老山前线,孤岛深山,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们骄健的身影,祖国的一草一木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用行动和生命诠释着军人这个特殊职业的性质,为保卫国家领土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我们转业了,我们退伍了。全局机关76名转业、退伍军人,虽然军龄长短不同,到局时间各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追求,那就是“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永远牢记党的宗旨、人民的重托,永远不忘人民军队的培养,把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各自的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证明军人的价值。

在此,我以局领导和转业军人的双重身份,衷心希望在职的全体转业退伍军人,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保持军人特有的品质,勤奋学习,积极工作,爱岗敬业,自强不息,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为xx的xx事业再立新功。

亲爱的战友们:过去,我们是军人,我们为之骄傲。今天,我们是xx人,我们为之自豪。我坚信,大家曾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现在和将来更是一名合格的xx人。

谢谢大家!

八一退伍老兵座谈会发言4

尊敬的各位首长,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光阴似箭,两年的时光转眼而逝,刚刚熟悉的目光又要陌生,刚刚听见的声音即将远去,刚刚握紧的双手又不得不松开,两年的军旅生活好似一朵浪花,在一时的灿烂夺目后,又将回归大海。5天以后,我们就要离开部队,穿着没有领花肩章的衣服融入茫茫人海之中,平凡的如同一颗沙砾。此时此刻,我才明白“拥有不知珍惜,失去方知珍贵”的感言。回首两年的警营生活,忘不了各级首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忘不了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的真挚感情,忘不了训练场上你追我赶的激烈场面,忘不了执勤岗楼上紧张专注的眼神,也忘不了一次次遇到挫折时战友们帮助我解开心结后,心中的感动。

首长,战友们,火热的警营磨练了我,使我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严明的纪律、刻苦的训练锻造了我不屈的性格,无畏的精神。在这依依惜别的季节,尽管我们要离开部队,但警营留给我们的,是那火红的心,那过硬的素质,顽强的作风。尽管我们又要适应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不变的是部队铸就的刚毅和坚强,不变的是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骄傲和勇气!为此,我代表三中队全体退伍老兵,向全支队即将退伍的战友们倡议并表决心如下:

一、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部队建设的需要,我们一部分同志将继续留在部队建功立业,一部分同志将荣归故里,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贡献青春。走与留同属光荣和自豪,我们一定听从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小家”服从大家,做到走的愉快,留的安心。如果组织需要我们留下,我们一定不辜负部队多年的教育,领导的培养和战友的帮助,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为部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如果退伍返乡,就愉快的服从组织安排,绝不向组织提条件,提要求,安心地方建设,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向首长和战友们汇报。

二、珍惜军营时光,站好最后一班岗。

军营时光将给我们的是一生的回忆,这里有首长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这里有我们情同手足的战友情,这里有我们精心栽培的一草一木,这里有陪伴我们多年的岗楼和钢枪,有我们洒下的满腔热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临近退伍的日子里,我们要加倍珍惜在部队的最后时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执好最后一次勤,履行好自己最后一次职责,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中队的建设尽最后一份力!

三、倾我所爱,搞好传帮带。

几年的拼搏和努力,我们已经和心爱的警营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火红的警营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了我们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雷厉风行的作风,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永远的财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组织对我们的培养,为中队当好最后

一次参谋,把过硬的本领,良好的作风,光荣的传统留给在队的战友,帮助中队人员提高军事技能水平,帮助班长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使中队建设更上一层楼。

四、平安返乡,争做精神文明标兵

我们是党培养多年的战士,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是我们军人最起码的要求和素质,我们在返乡期间一定要服从送兵干部的管理,展示我们良好的军人素质,见义勇为,争做精神文明的标兵,争做老百姓心中的“活雷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