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时常会发生一些诈骗事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活动⽬标:
1.知道不跟陌⽣⼈⾛。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我保护能⼒。
准备:
防拐骗模拟演练,绘本《不跟陌⽣⼈⾛》。
过程:
1.情境演练:
区域活动时间,幼⼉进⾏区域活动,陌⽣⼈(其他班级的家长)来班级⾛到任意⼩朋友⾯前进⾏拐骗。
(1)我是新⽼师,今天我要请你们到外⾯去抓⼩蝌蚪,你们去吗?
(2)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妈妈请我来接你去她单位。
(3)你们卢⽼师今天请假,我带你们到外⾯去玩,你们去吗?
(4)⼩朋友,我请你吃糖,你和我⼀起到外⾯去找妈妈。
2.讨论:
(1)这个阿姨是谁?你认识她吗?
(2)不认识的⼈,我们能跟她⾛吗?
(3)绘本:《不跟陌⽣⼈⾛》
校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篇2
活动⽬标:
1、树⽴幼⼉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及快速应答能⼒。
3、引导幼⼉了解⼀些⾃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
活动准备:
排练情景表演:⾖⾖迷路了。
活动过程:
⼀、请幼⼉观看情景表演“⾖⾖迷路了”,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
⼆、1、引导幼⼉讨论:⾖⾖迷路了,他怎么做的?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说如果⾃⼰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引导幼⼉明⽩遇事要动脑筋。
2、幼⼉展开讨论,说出⾃⼰的看法,并进⾏简单记录,教师将幼⼉的记录进⾏整理、张贴、以提⾼幼⼉⾃我保护意识。
3、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分为男⼥两⽅,提问问题,幼⼉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可奖⼀朵⼩红花。
(1)在商店⾥,不⼩⼼和家⼈⾛失了,你该怎么办?
(2)在城市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如果有⼈强迫带你⾛,你该怎么办?(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车的站牌辨认⽅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的地⽅求助。)
(4)在幼⼉园跟⽗母⾛失了,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结,活动结束
1、⼩朋友们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母的⼯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如果迷失了⽅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校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篇3
活动⽬标:
1、通过活动提⾼⼩朋友的安全意识,
情境⼆:⼀个陌⽣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吧。”
教师提醒: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结:对待陌⽣⼈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边)
1、陌⽣⼈就是坏⼈吗?
A、陌⽣⼈就是坏⼈。
B、陌⽣⼈不⼀定是坏⼈。
2、能不能跟陌⽣⼈⾛?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
B、不能去任何地⽅。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时⼀个陌⽣⼈说⽤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
B、不能上车。
6、陌⽣⼈问你的名字。家⾥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遇到陌⽣⼈不能轻信。
校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篇5
教学⽬的:
对学⽣进⾏放拐骗安全教育,提⾼学⽣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拐骗者常⽤的诱骗⼿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些“功课”,他们甚⾄能叫出孩⼦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式主要利⽤了孩⼦的好奇⼼。⽐如:“⼩朋友,我有⼀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孩⼦善良、乐于助⼈的品格引诱孩⼦。就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吗?能不能带我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