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疫情防控幼儿园第九版最新修订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疫情防控幼儿园第九版最新修订方案精选1

为扎实做好我园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进一步将幼儿园疫情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确保全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教育局指示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市、县的统一部署,坚持统一领导,全体人员相互配合;

科学防控,快速应对;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加强宣教,全员参与,坚决执行各项要求,切实维护本园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成立领导小组

幼儿园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园长是幼儿园疫情常态化防控第一责任人,各班主任为所在班级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一)人员组成

组长:校长

副组长:园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主要职责

1.建立幼儿园、班级、老师、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2.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有关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工作要求,做好2020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及幼儿园通知和安排有序进行疫情防控,保障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认真做好全园师生的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注重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

4.继续储备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所需消毒物品、手持式测温仪、医用防护服装、口罩等物资,做好校园清洁卫生、全面消毒等工作;

5.开展校园隐患排查,实现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的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

6.把握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做好相关舆情宣传引导工作,掌握师生中的舆情动态。

三、工作目标

1.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全园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疫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疫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疫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疫情在园内传播流行,本园设置疫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园疫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疫情病人或疑似疫情病人,要登记在册。

2.在园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疫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幼儿园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疫情病人或疑似疫情病人,要立即报告幼儿园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疫情疫情报告工作。报告内容及时限在同一班级,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具体工作安排

(一)疫情常态化管理

1.完善常态化工作制度机制。主要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2.认真落实“日报告”工作。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幼儿,应当督促及时就医,暂缓返园。

副组长:

主要组员:保教主任、后勤主任、园长助理、卫⽣保健主管、保健医⽣、各班主任

2、疫情报告⼩组

组长:负责每⽇疫情信息审核及上报区教育局

副组长:副园长、保教主任、卫⽣保健主管,协助组长负责疫情信息上报和资料整理⼯作

成员:各班班主任

3、疫情处置组

组长: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作。

副组长:副园长、保教主任、后勤主任、园长助理、卫⽣保健主管,协助执⾏园长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作

成员:保健医⽣、班主任,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具体⼯作

4、宣传组

组长:副园长,负责疫情防控⼯作进程的宣传

副组长:保教主任,负责对幼⼉和家长的宣教;卫⽣保健主管,负责从卫⽣保健的⾓度开展全园防控⼯作宣传(含微信公众号、电⼦屏、发放宣传资料)

成员:保健医⽣、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协助开展全园疫情预防宣传⼯作;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疫情预防宣传⼯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主任),负责疫情防控所需⼈⼒、财⼒、物⼒的后勤保障

副组长:后勤主任,协助组长负责防控物资准备、园舍和⾷品安全管理、公共区域消毒等后勤和安全保障⼯作

成员:后勤⼯作⼈员,负责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具体⼯作

6、卫⽣消杀组

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医⽣),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园卫⽣消毒⼯作副组长:保健医⽣,协助组长负责全园卫⽣消毒⼯作的指导和检查

成员:保洁员、门卫、⾷堂管理员、各班保育员,负责执⾏或督促执⾏全园的卫⽣消毒⼯作

三、⽇常⼯作要求

1、加强疫情监测

(1)建⽴幼⼉园健康监测站。制定并严格执⾏《幼⼉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门卫管理要求》,在门卫处建⽴幼⼉园健康监测站,配齐设备,培训门卫。从即⽇起,所有⼈员⼊园⼀律须在幼⼉园健康监测站测体温、验⾝份和登记,体温正常⽅可⼊园。

(2)做好教职⼯的健康监测。开学前,每⽇开展教职⼯⾝体健康状况和出⾏状况摸排,进⾏“⽇报告”“零报告”。开学后继续开展每⽇教职⼯健康状况摸排,所有教职⼯⼊园前须在门卫处测量体温。幼⼉园制作《教职⼯⼊园晨检体温监测台账》,记录全园教职⼯每⽇体温等健康数据。

(3)做好幼⼉的健康监测。⼀是把好晨检关。修订并执⾏《防控新冠肺炎晨检制度》,保健医⽣和班主任共同把好幼⼉⼊园晨检关,做好来园幼⼉的健康检测。⼆是做好幼⼉⼀⽇健康观测和记录。开学后,保健室医⽣、班主任加强每天晨午检及全⽇健康观察。⼀旦有异常,班级在班务⽇志做好登记,同时上报保健室。三是依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作原则,对因病缺勤的幼⼉进⾏登记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报告保健室。四是制定《幼⼉⼊园晨检体温监测台账》,每⽇记录全园幼⼉体温等健康数据。

2、做好信息上报

(1)建⽴信息排查上报⽹络,每⽇及时收集幼⼉、教职⼯的⾝体健康数据向有关单位报送。

(2)开学前,各班主任每天上午10点前对班级师⽣及家长情况摸底,并统计报告给幼⼉和家长疫情信息收集⼈(保教主任);⼯会⼩组长每天对教职⼯情况摸底并于中午12点之前统计报告给教职⼯疫情信息收集⼈(副书记)。两位疫情信息收集⼈分别将师⽣情况报执⾏园长,由执⾏园长负责每天中午11点前审核信息后上报区(县)教育局。值班园领导每⽇负责全园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督,每天下午5点前由值班园领导在附幼⼲部群通报。

(3)开学后,每⽇10:00之前,完成全园幼⼉及教职⼯的健康数据整理并逐级上报。幼⼉及家长的健康数据的上报流程为:班主任→幼⼉和家长疫情信息收集⼈(保教主任)→执⾏园长→总园并区教育局。教职⼯健康数据的上报流程为:医务室及⾏政值班⼈员→教职⼯疫情信息收集⼈(副书记)→执⾏园长→总园并区(县)教育局。

(4)明确区(县)教育局和所在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报告联系⼈和联系电话,做好联防联控。

3、开展疫情防控宣教

(1)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信息,向教职⼯和家长及时传达。

(2)制作《xx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册》(电⼦版)《xx疫情防控实操图册》(纸质)等资料,开学发放⾄每位教职⼯和家长⼿中。

(3)制定《xx疫情防控宣传⼯作⽅案》,从党⽀部、⾏政管理、卫⽣保健、亲⼦游戏指导等四个层⾯推出专题微信公众号。

(4)组织教职⼯专题培训,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幼⼉园疫情防控制度要求,并进⾏相关考核。

(5)各班组织幼⼉开展预防新冠肺炎专题教育和⽣命健康教育,将内容落实到周计划中,注意培养幼⼉良好的个⼈卫⽣习惯和公共卫⽣意识,注重增加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提⾼幼⼉抵抗⼒。

(6)督促组织教职⼯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卫⽣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不与传染病⼈接触。

(7)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联络等⽅式做好延迟⼊园幼⼉的家教指导和⼼理抚慰,同时宣传幼⼉园的防疫⼯作成效。

4、夯实后勤保障

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作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效

建⽴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物⼒、财⼒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旦发⽣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作职责

成⽴由园长负责的幼⼉园突发传染病事件⼯作领导⼩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园的突发事件防治⼯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教育⾏政主管部门的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泛深⼊地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教职员⼯的科学防病能⼒。

4、建⽴幼⼉缺席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的⾝体状况,发现突发传染病事件早期表现的师⽣,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运动,努⼒改善卫⽣条件,保证幼⼉园教室、⾷堂、盥洗室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

6、确保幼⼉喝上安全饮⽤⽔,吃上放⼼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园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发⽣情况,并积极配合卫⽣部门做好对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物留存等⼯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园卫⽣⼯作的领导和管理幼⼉园应经常对⾷堂、教学环境与⽣活区环境进⾏⾃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增加幼⼉园卫⽣投⼊,切实改善幼⼉园卫⽣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园卫⽣规范化管理。

1、幼⼉园⾷品从业⼈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卫⽣;对患有“五病”的⼈员必须100%的调离。

2、购销和使⽤的⾷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让学⽣⾷⽤变质的⾷品和“三⽆”产品;⾷品加⼯过程和储藏必须⽣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品及其原料贮存和⾷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投毒事件发⽣。

4、加强幼⼉园⽣活饮⽤⽔的管理,防⽌因⽔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5、⼤⼒开展爱国卫⽣运动,重点搞好⾷堂卫⽣、教室卫⽣和环境卫⽣,为学⽣提供⼀个安全卫⽣的学习和⽣活环境。

6、严格执⾏新⽣⼊园(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学⽣疫苗接种率,防⽌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或流⾏。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师⽣的防疫抗病能⼒。

1、培养幼⼉树⽴良好的卫⽣意识,养成良好的卫⽣习惯和⽣活⽅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傳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橱窗以及校园⽹等宣传途径,⼤⼒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教职员⼯及幼⼉、家长的公共卫⽣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

3、进⾏⾷品卫⽣知识和预防⾷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教职⼯识别腐败变质⾷品、“三⽆”产品、劣质⾷品的能⼒。

4、组织师⽣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园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内容包括:重⼤传染病(⾮典、禽流感等)疫情、中毒事件(⾷物中毒等),以及其它重⼤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突发事件监测

1、建⽴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监测系统。指定专⼈对师⽣员⼯中的缺勤者进⾏逐⼀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进⾏登记汇总并进⾏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建⽴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传染病事件

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作。

(⼆)突发事件报告

1、建⽴⾃下⽽上的突发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有关幼⼉园及上级教育⾏政主管部门实⾏24⼩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幼⼉园传染病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期间,对疫情实⾏⽇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类传染病爆发及其他突发传染病事件时,幼⼉园有关部门应⽴即向本园突发传染病事件领导⼩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式在2⼩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六、保障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