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海鲜水产行业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2023海鲜水产行业分析报告1
20xx年5月底6月初,xx水产流通加工协会驻沪企业分会按照要求,专程派人前往成都调研水产品市场流通和消费情况,并接触了一部分xx籍水产经销商,就如何向西部地区推广xx水产品形成初步的共识。
一、成都市基本概况
成都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是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大陆地区机构、央企、外企西部或西南区域总部驻地主要城市之一。
20xx年成都市生产总值(GDP)5551.3亿,为全国省会城市第3名,大陆城市12位。
20xx年,成都市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
20xx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也从此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20xx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成都荣获“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城市”称号。
20xx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成都荣获“十大品牌会展城市”称号。
20xx中国会展行业年会——世博会主题展策划与中国会展业发展论坛上,成都以良好的办展设施、优良的办展环境和出色的展会服务荣膺“中国会展之星·最佳城市奖”。
20xx年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20xx年在《商务旅行》杂志最新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的排名中,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力克美国的波特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名城,摘得世界第一。
根据20xx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普查登记,成都市常住人口约为1404.7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4.4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约280.3万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约为1142.6万人。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为920.2万人,占65.51%。
成都市人口集中程度接近杭州,是西部地区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达到1171人/平方公里,直接辐射人口8041.82万,间接辐射人口达到近3亿人。
20xx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35.34元,突破2万元,同比增长11.7%。
而整个“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2.98%。
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同比增长15.1%,增幅创历史新高。
二、成都市渔业生产情况
20xx年,成都市全市有近15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并且以精养池塘为主,鱼池条件好。
养殖用水取自岷江、沱江上游,水质较好。
西部边缘山丘区冷水资源丰富,适合冷水鱼的养殖和产业化发展。
水产品总产量达14万吨,实现水产业总产值40亿元,水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名优品种比例达到60%以上,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15%-20%,水产品出口比重占10%,市级水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家,其中新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水产专合组织达到20个。
主要渔业品种是传统淡水鱼、虾、蟹类养殖,特色水产品有黄鳝、中华鳖、斑点叉尾鮰、鲑鳟鱼养殖、加工和出口、鲟鱼养殖、鱼籽酱加工和出口。
成都是西部最大水产品集散地,产品以鲜销为主,产品主要占领成都、省内其他城市及重庆、贵阳、昆明、兰州、上海、广州、西安、西藏、新疆、北京、华北、东北等地。
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4%,冷水鱼彩虹鳟出口欧盟,创汇25万美元,实现了四川省食用鱼出口零的突破。
三、成都市水产品消费特点:
成都市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本地居民消费、旅游、还是商务活动,水产品已成为其食品消费的一个主要方面。
然而,由于成都市常住居民与上海不同,沿海人口进入相对比例非常低,往往是围绕成都市的中西部经济收入比较低,饮食文化相近的人群为主体。
川菜是其饮食特点,水产品是以淡水鱼类为传统消费对象。
大家对于海水产品,海鲜的热情远低于沿海城市,即是了解和家常消费水产品,也仅仅是带鱼、小黄鱼、马面鱼还有鱿鱼等低价格的大众化产品。
随着城市对外交流增加,尤其是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美食之都的成都市,在餐饮文化方面也不局限在川菜一方面。
对于海产品接受态度也发生变化,特别是来自沿海投资客人的增加,为适应需求,许多饭店对于以中高档海鲜产品为原料,甚至直接将上海等城市的海鲜餐饮方式带入成都的情况越来越多。
因此,挑战成都市水产品市场成功与否,是放在沿海水产品企业面前的一个值的认真研究的问题和机遇。
打开成都市场海产品市场,就意味着打开西部整个水产品市场,虽然这种改变目前来看还有待共同努力;可是,来自加拿大的海外水产供应商已经在不断力推大龙虾等海产品侵入成都市,相信他们一定也有考量的。
成都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情况
(一)市场:
协会派人与与在成都经营水产品xx省籍进行一次沟通,组成一个销售联合体,与xx省内的生产加工和养殖企业进行对接,把所需求产品经过一定促进方式进一步向西部地区推广。
建议以成都为重点,扩大xx优质品牌水产品的拓展力度,如冻红虾仁、鱼糜制品、休闲小包装食品、海水冻鱼和南美白对虾、甲鱼等优质淡水产品。
组织上述产品的龙头企业能与成都的当地及xx水产经销商作一次详细交流,探求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切实可行的经销方式和经销产品,如考虑到充分的准备工作,可考虑把10月份的中国国际农交会作为打前站,摸情况,找方案,再在适当时候如11-12月份或明年初作大举进入的召开水产精品推介会和订货会,把水产品营销工作落到实处。
2023海鲜水产行业分析报告2
摘要:南澳岛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改善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文总结了调研组通过参观当地加工厂、采访的调研所得,并通过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南澳海洋资源状况和海产品加工现状进行概括。
文章分析了加工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对当地发展海产品深加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食品安全海产品深加工
1.活动背景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急剧下降。
食品安全问题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
2.活动概况
我们来到南澳岛调研当地的海产品加工现状。
参观其加工流程,考察其加工过程是否卫生,是否符合规定的加工标准,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探讨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业的条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3.调查情况与分析
3.1南澳海产品状况
南澳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据我们从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给我们参考资料《南澳县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书》及《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南澳海区的生物种类打7000中,其中经济鱼类7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
中上层鱼类:蓝园鲹(巴浪)、金色小沙丁鱼(姑鱼)、脂眼鲱(强鱼)、鲐鱼(花鲱)、颔园鲹(长腰巴浪)、竹筴鱼(阔目巴浪)、羽鳃鲐(白面)、扁舵鲣(水棍)、干金枪鱼(青甘)、鲔(阳棍)。
底层鱼类:枪乌贼(鱿鱼)、带鱼、乔氏台雅鱼、金带细鲹(白身仔)、二长棘周、长蛇鲻、星斑裸颊周、大头狗母鱼、条为鲱鲤(红鱼)、黄带付鲱鲤(大红鱼)、短尾大目周、真周(赤鯮)、细鳞三梭鲈(厚鲈)、三线矶鲈、大头白姑鱼、高体若鲹、刺鲳(肉鲫)
岛上淡水鱼、虾、蟹、贝类
岛上已知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福寿鱼、非洲鲫、梭鱼、乌鱼、胭脂鱼、鲴鱼、鲃鱼、麦穗鱼、攀鲈鱼、斗鱼、中华鳗鱼、日本鳗鲡、黄鳝、鲶鱼、胡子鲶
淡水虾、蟹、贝类有:长臂虾、招虾、田螺、石螺、蜗牛、中华绒毛蟹、河蟹、日本沼蟹等类品种。
主要种植植物:龙须草、海带、紫菜
3.2南澳海产品的加工现状
在我们实地调研和对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采访中发现,岛上没有专门深加工海产品的加工厂,有的只有初加工的工厂、作坊。
我们在后宅镇西山村参观了奇佳宝加工厂,该工厂收购当地从当地收晒干的紫菜,主要做为食品的添加物如饼干上的海苔,紫菜的质量只要根据厂家的要求选取,一般紫菜的质量不会很高。
紫菜的加工过程很简单,用手把紫菜撕成较小的块状后,将其投入到搅拌器进行搅碎。
紫菜颗粒的大小,由商家的订单决定。
整个加工过程简单,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物。
加工成品主要销往岛外的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
据厂中负责人介绍,不仅是紫菜,当地的海带、龙须菜等也是直接晒干或晒干后再搅碎。
而在位于后宅镇的前江码头的南澳县水产综合加工厂则主要对海产品进行冷冻加工。
该厂主要的工作为制冰。
前江码头捕获的海产品除了部分留在当地销售外,大多送到该厂进行冷冻保鲜,然后销往汕头、福建等周边地区。
除了专门的加工厂外,当地的小作坊还将海产品如最常见的鱿鱼直接晒干,夏天在海边经常能看到成片的晒鱿鱼。
但当地基本不将其进行包装而是散卖或运到汕头再进行包装。
我们访问了多家的海产店,店长都向我们介绍了,即使一些印有南澳产的渔副产品基本都是当地的海产运到汕头或周边地区加工包装的而不是当地的最后加工成品。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南澳加工流程简单,海产品基本无添加防腐剂之类化学物,总的来说当地对海产品进行的加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3.3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