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十混一阳性处理流程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十混一阳性处理流程1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习惯,结合本院实际,通过假设事件,检验我院相关科室和部门在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x月x日下午我院组织进行了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0:1混采阳性病例出现的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行政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保卫科、后勤保障科等多个科室参加了本次演练。

应急演练主要分为病例发现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总结与分析三个阶段来进行。

演练主要场景:

1、医院主要负责人朱电如院长解读演练方案,演练主持人院长助理胡敏简要说明演练流程

2、医院分管院长赵大兵副院长接到县疾控中心电话,发现我院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0:1混采一例样本阳性

3、分管院长立即将情况上报给医院主要负责人朱院长

4、朱院长将情况上报给县卫健委,并通知医院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

5、预检分诊人员及安保人员管控医院大门,医院停诊,禁止人员出入

6、采样负责人院感科吴护士长与赵大兵副院长查询混管阳性人员基本信息,并上报给县疾控中心、当地社区、公安,要求混管阳性人员及同住人员原地不动,足不出门,等待上门核酸复检

7、对混管阳性人员立即单人单间隔离管控,等待下一步通知

8、住院部患者及陪护人员封闭管理,做好病区内解释与安抚工作

9、医务人员对混管阳性人员行动轨迹排查登记,弄清楚密接与次密切人员,并做好相应管控

10、县疾控中心派人对混管阳性人员上门核酸采样复检

11、医院接到上级主管部门混管阳性人员复检仍为阳性需要转往定点医院的通知

12、医务人员引导混管阳性人员经专用通道转运,确保转运路线通畅

13、医务人员与120负压车司机完成交接登记

14、120负压车司机将混管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医院

15、转运完毕后,消杀人员对混管阳性人员所到之处及医院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16、消杀结束后进行多点位采样送检。

医院在疾控及卫健委指导下对全院进行分区及封闭管控,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准备

17、演练结束后总结与分析

通过本次应急处置演练,大大提高了我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水平,全面提升了医院处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全院医务人员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整体联动和密切配合能力,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混一阳性处理流程2

为遵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x月x日上午,xx副校长组织开展了模拟校园核酸检测“10混1”样本阳性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

Xx校长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专班成员、小初高各年级组长等人员参加了培训,活动由安全办xx主任主持。

培训和演练

活动前,学校应急专班人员认真学习了xx市疫情防控指挥部x月22日下发的《校园秋季疫情防控的通知》内容,并遵照要求制定了我校《核酸检测“10混1”阳性应急处置演练培训和演练方案》,指导本次演练活动。

校园核酸检测“10混1”样本阳性的应急处置,涉及学校早期响应、初筛阳性班级学生分类转移、基本资料收集及心理辅导、核酸采样及流调、阳性病例、密接、密接的密接学生转运、师生放学离校和校园终末消毒七大场景,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细节要求严,操作规范高,为了让参演人员全流程掌握各环节应对措施,我们采用边观看示范演练视频,边结合实情进行现场模拟推演的方式。

每观看一个视频演练场景,就组织大家一起复原处置流程,讨论、提问相关处置细节。

如场景4的应急中心人员对“10混1”同学核酸采样和流调环节中,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提供“10混1”每位同学个人详细资料和学校人员白名单,学校同时进入应急状态,暂停线下教学,召开“小心防护,坦然面对”主题班会,告知学生防疫知识、注意事项,进行心理安抚,还要做好后勤供餐、家校沟通等辅助工作,等待采样结果,确认阳性病例、密接、次密接和重点人员等四类人群,配合街道社区展开各层级封控管理,配合社区转运专队做好师生转运隔离。

培训和演练总结会上,于秀艳校长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简洁高效,同时嘱咐大家:再好的处置也比不上完备的预防,希望大家提振士气,严格遵守防疫规定,严防死守,全程呵护校园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一个小时的培训与演练,大家看得认真,交流热烈,在熟悉“10混1”样本阳性应急处置流程的基础上,掌握了涉校涉班涉人等细节应做之事的方式方法,为后续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奠定了理论和实操基础。

十混一阳性处理流程3

十合一混采检测技术就是将采集自10个人的10支拭子样本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混检筛查中一旦发现阳性,将会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对该混采管的10个受试者暂时单独隔离,并重新采集单管拭子进行复核,再确定这十个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阳性。

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是符合规定的,结果也是准确的。

核酸检测十合一混采流程

1、收集地点要求

2.成立核酸采样督导组,采用分片包干的形式巡回指导各采样点,规范采样、个人防护和交叉感染防控等相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采样高质高效。

3.成立核酸检测督导组,组织临床检验专家建立巡查蹲点督导机制,对各实验室开展巡查,对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进行蹲点督导。

4.成立数据专班,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归口管理,确定核酸检测信息流转流程,专人收集、专人统计、专人上报,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和准确性。

(五)统筹调配资源。

建立省内核酸采样和检测片区支援机制,动态全面掌握各地各核酸检测机构基本情况和日(24小时)检测能力,根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地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调配。

必要时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申请支援。

(六)制定应急预案

各乡镇、社区组建工作专班,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做好采样场所的合理规划和物资准备,明确采样点布局及人员配备等。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保证一旦启动,能够迅速组织到位,有序开展现场采样。

三、工作准备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各设区市要以公安户籍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采取信息化手段预登记辖区内街道(乡镇)、社区、小区实际管理人口底数和分布,准确掌握特殊人群情况、检测机构能力、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区域采样和检测队伍、样本运送人员和车辆需求等相关情况。

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核酸检测任务量,对照现有储备,及时查漏补缺,保证出现突发疫情时,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二)落实检测能力。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掌握本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可迅速调集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力量,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

发生疫情时,能够迅速调度相当于完成10%-15%实际管理人口单管检测的核酸检测力量,以适应全域大规模核酸检测需要。

(三)科学分析,精准筛查。

根据疫情传播趋势,以风险为导向,精准划定核酸检测范围,确定核酸检测策略。

1.确定核酸检测策略。

根据疫情传播趋势,加强研判,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

疫情前期,在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应至少开展3轮全员核酸检测;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检测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检测范围和频次。

原则上,隔离点和近3轮核酸检测出现过病例的街道或社区每日一检,14天内出现过病例但近3轮核酸检测没有出现病例的街道或社区隔日一检,14天内未出现病例的地区可每5天一检。

2.确定采样方式。

根据目标人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样方式,隔离点及其他重点人群应单采单检,封闭小区(封闭到户)1户1管,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5混1或10混1开展检测。

(四)合理划片,科学布点。

各地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缘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提前规划好采样点的布局图,采样台不应共用同一个帐篷或者同一空间。

1.各地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缘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

参照每1000-15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500-10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各地可按照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城郊实际人口数量统筹设定),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设置采样点。

2.采样点应当在4-6小时内完成规范建设和启用,在固定采样点的基础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小区采样为主,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形式细化完善布局,方便市民采样、提高采样效率。

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残障等弱势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

(五)加强信息化,做好采、送、检动态匹配。

1.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各省统筹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做到信息的快速录入,包括受检者信息(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采样信息(采样点名称、所在区(县)、样本编号,样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迅速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

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做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信息系统上线使用前要按实际管理人口数的30%提前进行压力测试,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

2.做好采、送、检匹配。

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前应提前做好采、送、检匹配,并进行动态调度。

按照设置的采样点采样能力,各检测机构实际检测能力,提前做好划片采样送样的匹配及准备。

根据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进度与节奏,分批次送样,动态调度,做到检测能力足量利用,提高检测效率。

(六)配齐人员,备足物资。

(3)采集拭子要求。

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

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4)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

按照《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执行。

(5)信息采集要求。

样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

(三)采样人员配比。

采样点因故需采用手工登记信息时,采样工作人员、服务保障人员、待检人员配备比为1:4:100,即每100个待检人员,需要配备1组采样工作人员、4个服务保障人员。

在采样点采用信息化扫码方式登记信息时,采样工作人员、服务保障人员、待检人员人员配比为1:3:130。

(四)样本保存与转运。

核酸检测样本应当低温(2-8℃)保存,要配备足够的车辆和专业人员,原则上每2小时收集一次样本进行转运,保证样本采集后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非灭活样本按照WHO《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UN2814的A类感染性物质以PI602进行规范包装,灭活样本按照UN3373的B类感染性物质以PI650进行规范包装。

样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剂消毒容器表面。

核酸检测工作组应当准确掌握采样情况和检测能力,精准匹配采检量,要配备足够的车辆和专业人员,保证专人专车对样本进行转运。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承担转运任务的车辆应将转运范围、转运路线、转运起点及目的地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车辆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转运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要协调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运输安全保障工作。

样本如需送往外省(区、市)检测的,应当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申请,根据回复意见实施。

(五)规范样本接收。

实验室建立样本接收专业队伍,并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收样流程,开展培训。

(六)保障检测能力与质量。

各省(区、市)应当加强统筹,根据人口数、医疗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做好人员和仪器测算和配备,在此基础上增加20%人员、设备配置作为检测能力储备,并指导辖区内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完成全员检测任务时限以及样本采样策略。

每日检测1万管(单管为1万人份、5混1为5万人份,10混1为10万人份)所需要准备的检测能力如下:

1.检测人员和设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24-25人,相关辅助人员15人,96孔核酸提取仪器4-6台,96孔PCR扩增仪器10-12台,A2型双人生物安全柜4个。

配套使用的八通道移液器、板式离心机、涡旋混匀仪。

2.检测试剂和耗材:按照混采或单采准备相应数量的试剂。

除常规检测试剂外,还应当准备有1-2种灵敏度更高的与常规检测的扩增靶点不同的其他试剂用于结果复核。

配备相应数量的耗材,如PCR扩增板、加长型带滤芯吸头、试管架等。

3.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头戴式)、隔离衣或防护服、无粉乳胶手套、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帽子、洗手液等,按每人每天一套配置2-3天用量。

应按人员体型配置不同型号防护用品。

4.相关要求:

(1)人员要求。

按照《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相关要求执行。

(2)提取仪和扩增仪器要求。

若使用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试剂应与核酸提取仪配套使用,选用扩增检测试剂盒指定的核酸提取试剂和扩增仪。

所有设备应经过必要的检定/校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检定校准的程序文件,并按照程序文件严格执行。

(3)试剂要求。

试剂要与检测仪器相匹配。

推荐选用至少包含针对新冠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penreadingframe1ab,ORF1ab)和核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基因区域的试剂。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