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当接诊暂未取得核酸检测结果,经流行病学、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仍未能排除新冠肺炎,或患者病情危重未来得及排除的,同时需要紧急救治的重症患者均需做到“应救尽救,应治尽治、应收尽收”,不能因等待核酸结果而延误急救。

二、对象确定

本预案所指急、危、重症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应当尽早进行医学处理,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或导致死亡。

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患者发生正在进行的死亡状态(如心跳骤停);

2、重要脏器系统功能衰竭,或多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3、重要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病情变化快,疾病预后较差,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脏器系统功能障碍,或出现生命危险;

4、存在脏器功能系统损害,病情不稳定,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一定程度残疾,脏器系统功能障碍;

5、发病突然,起病急骤,患者存在明显症状体征,急需通过医学处置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的;

6、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等需急症手术的患者。

三、具体要求

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

各科室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理由,随意停止救治、延误治疗、推诿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对于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患者,应加急出具检测结果。

(一)、对于危急重症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时,可按照接诊疑似患者做好防护,先抢救治疗。

(二)、新收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若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固定陪护人员,先安置在缓冲间病房救治,待核酸结果阴性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若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转入感染性疾病科,核酸结果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转至上级定点医院。

(三)、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动必须在病室内完成,直至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四)、个人防护标准应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做好防护。

1、若患者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且无流行病学史,医务人员采取一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2、若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且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穿防护用品前、戴手套前、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四、环境终末消毒

核酸结果阴性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应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

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有明显的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空气用消毒机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

核酸结果阳性患者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

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2

一、适用人群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诊断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

(一)重型

符合如下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RR)≥30次/分;

2.静息状态、无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4.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按照重型管理;或者,虽然尚未达到上述重型诊断标准,亦按重型管理病例: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年龄>60岁、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结构性肺病,肺心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等。

(二)危重型

b)PaO2/FiO2<80 mmHg超过6h;

c)FiO2 1.0,PaO2/FiO2<100 mmHg;

d)动脉血pH<7.25且PaCO2>60 mmHg超过6h,且呼吸频率>35次/分;

e)呼吸频率>35次/分时,动脉血pH<7.2且平台压>30 cmH2O;

f)合并心原性休克或者心脏骤停。

2)ECMO禁忌证。

合并无法恢复的原发疾病;存在抗凝禁忌;在较高机械通气设置条件下(FiO2>0.9,平台压>30 cmH2O),机械通气超过7天;年龄大于70岁;免疫抑制;存在周围大血管解剖畸形或者血管病变等。

3)ECMO治疗模式的选择。

推荐选择VV-ECMO模式。

当出现循环衰竭时应判断其原因,是否存在心原性休克,以决定是否需要VA-ECMO的模式。

3.循环监测与支持

1)遵循组织灌注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原则,严密监测患者循环状态,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休克、收缩血压<90mmHg或比基础血压降低40mmHg,或需要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严重心律失常等)时,应仔细鉴别原因,正确处理不同类型休克,改善组织灌注,并积极处理严重心律失常。

2)应选择简便、易维护管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不推荐床旁实施技术复杂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条件许可时,超声多普勒监测是无创、便捷的监测手段,应予以积极采用。

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出现时,在容量管理上,应当努力保持满足组织灌注的最低血容量,以避免容量过负荷、加重肺损伤。

即给予恰当容量复苏,必要时,使用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由于肺部病变严重、呼吸支持条件较高,患者容易发生急性肺心病(ACP),应密切监测右心功能,使用改善氧合肺保护通气策略,以降低肺循环阻力。

当患者合并心肌酶(特别是肌钙蛋白)或/和BMP显著升高,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警惕出现心源性休克。

4.营养支持治疗

1)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应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尽早启动肠内营养。

不建议早期单独使用PN或补充性PN联合EN。

3)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在液体复苏完成、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尽早启动营养支持。

对于不威胁生命的、可控的低氧血症或代偿性/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情况下,即使在俯卧位通气或ECMO期间,都不推荐延迟启动营养支持治疗。

4)建议对重型患者留置鼻胃管经胃营养。

对不适合经胃营养的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途径,如鼻肠管等。

5)对于重型患者,目标喂养量25-30kcal//kg/d,以低剂量起始喂养。

如喂养不耐受,可考虑滋养型喂养(输注速度10-20kcal/h或10-30ml/h)。

6)强化蛋白质供给,目标蛋白需要量1.5-2.0g/kg/d。

当蛋白量摄入不足时,建议在标准整蛋白制剂基础上额外添加蛋白粉。

7)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可以使用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中可以添加富含EPA、DHA成分的脂肪乳。

8)对实施EN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呕吐反流。

9)发生喂养相关性腹泻者,建议改变营养液输注方式或配方成分。

5.抗病毒治疗

发病10天内,可试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疗程不超过2周。

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人免疫球蛋白

(IVIG)目前,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IVIG对冠状病毒有临床疗效,危重患者可以酌情应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当接诊暂未取得核酸检测结果,经流行病学、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仍未能排除新冠肺炎,或患者病情危重未来得及排除的,同时需要紧急救治的重症患者均需做到“应救尽救,应治尽治、应收尽收”,不能因等待核酸结果而延误急救。

二、对象确定

本预案所指急、危、重症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应当尽早进行医学处理,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或导致死亡。

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患者发生正在进行的死亡状态(如心跳骤停);

2、重要脏器系统功能衰竭,或多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3、重要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病情变化快,疾病预后较差,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脏器系统功能障碍,或出现生命危险;

4、存在脏器功能系统损害,病情不稳定,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一定程度残疾,脏器系统功能障碍;

5、发病突然,起病急骤,患者存在明显症状体征,急需通过医学处置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的;

6、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等需急症手术的患者。

三、具体要求

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

各科室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理由,随意停止救治、延误治疗、推诿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对于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患者,应加急出具检测结果。

(一)、对于危急重症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时,可按照接诊疑似患者做好防护,先抢救治疗。

(二)、新收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若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固定陪护人员,先安置在缓冲间病房救治,待核酸结果阴性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若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转入感染性疾病科,核酸结果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转至上级定点医院。

(三)、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动必须在病室内完成,直至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四)、个人防护标准应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做好防护。

1、若患者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且无流行病学史,医务人员采取一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2、若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且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穿防护用品前、戴手套前、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四、环境终末消毒

核酸结果阴性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应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

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有明显的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空气用消毒机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

核酸结果阳性患者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

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2

一、适用人群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诊断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

(一)重型

符合如下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RR)≥30次/分;

2.静息状态、无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4.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按照重型管理;或者,虽然尚未达到上述重型诊断标准,亦按重型管理病例: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年龄>60岁、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结构性肺病,肺心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等。

(二)危重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