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范本6篇内容,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课程游戏化”是《纲要》和《指南》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应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目标:

1.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与主线。

三、工作措施:

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把幼儿园现有的教案,变得更有趣一点,这就是在渗透游戏精神,这就是游戏化。”并试行游戏与语言、游戏与音乐、游戏与社会、游戏与科学、游戏与健康、游戏与艺术的整合。游戏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现有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适合孩子,更让孩子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了《欧美亲子农业的6种发展模式》并结合本园本土化资源,努力回归------“自然教育法”.

四、具体安排:

课程渗透游戏精神。

(一)做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体现到一日生活里,尽可能用这种意识来组织活动。。

(二)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另外在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三)合理指导游戏,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没有小学化、成人化的环境下学习。

利用本土化资源。

(一)四周有草莓园、葡萄园、公园、桃子园、鱼塘、藕塘、种植棉花、水稻、油菜、豆角、麦田等。根据季节变化,幼儿年龄段做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幼儿园的日常课程中,传统的教室被大自然取代,孩子们可在户外活动,观察动植物、爬树、做游戏、画画等。

(三)结合本土历史文化及幼儿兴趣点,做一些趣味性的乡村娱乐活动,为幼儿提供简单、有趣的乡村生活体验,如:延寿寺,让幼儿感受文化传承。

(四)真实的农植物活动替代了课堂,幼儿自我发现季节变化跟农植物关系,并一起干农活“寓教于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游戏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得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最终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我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0平方米,绿化面积209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600平方米,本学期共9个班,每个活动室设计都是融教学、游戏、生活于一体。幼儿园内环境清新优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优势分析

(1)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

我园地处我县西南的偏远乡镇----恒济镇,我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芦絮飘荡、荷藕万亩------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的游戏创造了条件。大自然既是孩子的游乐场,又是孩子们的聚宝盆、百宝箱。比如:竹子、稻草、渔网、芦柴、葫芦-------都是最好的游戏素材。就拿竹子来说吧,可以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孩子们可以将这些玩具玩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出来。

(2)有着一群吃苦耐劳的队伍

我园现有教职工35人,园长2名,专任教师18名,保育员9名,后勤保安人员6人。大家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有时虽说专业素养欠缺、业务能力不足,但是实干苦干的精神却是我们一直秉持的优良传统。

(3)有着一套良好的硬件设备

我园园舍主体建筑为三层,幼儿活动室融学习、游戏、生活于一体,每间活动室均设有3-4个区角;各功能室也比较齐全,有保健室、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所有各室都是木质地板,走廊均为塑胶软质地面,室外有1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和两套大型玩具,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安全宽敞的游戏活动空间。

3.存在问题

(1)教师理念的落后

我园目前教师年龄整体呈老龄化趋势,9个班27名保教人员中45周岁以上的就有15人,35周岁以下的仅有5人;她们大多一直生活在乡镇,见识不多,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仅在表面。

(2)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

我园专任教师中仅有一名是真正毕业于学前师范全日制学校,其他不是通过函授学习就是网络学习获取学历证书的,使得这些教师相对的没有较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较硬的专业基本功。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没有一批精良的师资队伍作保证是很难开展,见效也是缓慢的。

(3)家长的教育意识差

家长理念的新旧也关系着幼儿园家园工作的成败。我们所面临的家长都是农村家长,甚至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度不够;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对“小学化”教学的偏执、对“课程游戏化”的排斥);他们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步伐。

(4)资金链的短缺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课程游戏化的真正实施到位,离不开经费的投入。结合浙江安吉游戏来看,孩子们玩的玩具除了平时收集的一些废旧物外,很多是要幼儿园投入的。至今为止,我园债务200多万元,每年所收取的保教费都不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和幼儿园日常开支,园内这两年几乎没有添置一些大件设施设备,环境创设上也改变不大,总之,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工作上就缩手缩脚。

三、主要目标

1.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的内容及能力,有效投放丰富的材料。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指导孩子的游戏。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就是: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希望教师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自己的教育观。这可能有点难,但必须转变,哪怕转变很慢。我们打算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宣讲当前社会形势和学前教育形势,使老师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责、义务和工作性质,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第二.通过参与游戏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使老师意识到教育事业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主,让我们学着为幼儿着想、从幼儿角度去思考、尊重幼儿,成为幼儿的合作者、玩伴等多种身份。

2.提高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游戏化实施推进的关键。对于我园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化更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第一.通过各类培训、专家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二.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如:开展“把游戏还给孩子”研讨活动、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游戏案例评选活动等,让老师在活动中慢慢提升其专业素养。第三.增加幼儿园教研、培训经费。教师队伍要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这也是我园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急需的一个途径。第四.通过对外招聘和县局分配专业教师的方式来填补我园的教师队伍,希望这些专业教师的带动、模范作用,对园内其他老师起到很好地引领作用。

3.加强家园间的互动

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点什么字呀、加减运算之类的,他们不接受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怎么办?我们用事实告诉家长游戏的价值。首先我们可以放手让幼儿游戏,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游戏中的精彩故事;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来分享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取得的成功,当然也会在游戏中发现一些问题,积累一些经验。长此以往,幼儿园与家长经常互动、交流,相信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会慢慢改变。

4.争取资金,逐步实施

(1)创设各班级活动区域

区域游戏是室内游戏,孩子们每天触手可及。我园班级活动室面积不大,廊道不宽,加之班级生源比较足,现有的区角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再创设丰富的班级活动区域。通过开展“区角创设评比”、“各班级区域游戏观摩“等活动来促进区角游戏的正常开展。

(2)丰富户外活动器材

玩具材料是游戏载体,也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形象逼真的模拟玩具或真实物会诱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蕴含变化契机的器材会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着安吉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这不真正体现了安吉游戏的真谛“一任童真自然发展”吗?安吉幼儿园有很多是乡镇农村幼儿园,我园也是乡镇园,结合我园的乡土特色与市级课题的研究,重点在户外游戏上下功夫。我园户外游戏的开展还需要自制一些玩具乃至增设些户外器材。我们采取“两步走”:

第一.通过发动家长、老师的力量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再将本土资源结合利用起来,开展玩具比赛活动,来丰富孩子们的户外游戏。

第二.创建一个真正的玩沙池。在我园主体楼的东北角,可以设计一个玩沙池,面积可达100平方米。沙池里除了沙,玩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各种各样的豆子之类的东西。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玩沙器具(当然也可以发动家长的力量,将农村特有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粗筛、细筛、箩筛、竹篮子等收集过来,)玩起来,嗨起来,相信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

课程游戏化实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个因素相结合得以实现的过程。不过,我们会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更好!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3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4

一、项目概述

以下文本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范本6篇内容,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课程游戏化”是《纲要》和《指南》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应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目标:

1.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与主线。

三、工作措施:

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把幼儿园现有的教案,变得更有趣一点,这就是在渗透游戏精神,这就是游戏化。”并试行游戏与语言、游戏与音乐、游戏与社会、游戏与科学、游戏与健康、游戏与艺术的整合。游戏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现有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适合孩子,更让孩子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了《欧美亲子农业的6种发展模式》并结合本园本土化资源,努力回归------“自然教育法”.

四、具体安排:

课程渗透游戏精神。

(一)做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体现到一日生活里,尽可能用这种意识来组织活动。。

(二)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另外在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三)合理指导游戏,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没有小学化、成人化的环境下学习。

利用本土化资源。

(一)四周有草莓园、葡萄园、公园、桃子园、鱼塘、藕塘、种植棉花、水稻、油菜、豆角、麦田等。根据季节变化,幼儿年龄段做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幼儿园的日常课程中,传统的教室被大自然取代,孩子们可在户外活动,观察动植物、爬树、做游戏、画画等。

(三)结合本土历史文化及幼儿兴趣点,做一些趣味性的乡村娱乐活动,为幼儿提供简单、有趣的乡村生活体验,如:延寿寺,让幼儿感受文化传承。

(四)真实的农植物活动替代了课堂,幼儿自我发现季节变化跟农植物关系,并一起干农活“寓教于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游戏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得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最终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我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0平方米,绿化面积209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600平方米,本学期共9个班,每个活动室设计都是融教学、游戏、生活于一体。幼儿园内环境清新优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优势分析

(1)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

我园地处我县西南的偏远乡镇----恒济镇,我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芦絮飘荡、荷藕万亩------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的游戏创造了条件。大自然既是孩子的游乐场,又是孩子们的聚宝盆、百宝箱。比如:竹子、稻草、渔网、芦柴、葫芦-------都是最好的游戏素材。就拿竹子来说吧,可以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孩子们可以将这些玩具玩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出来。

(2)有着一群吃苦耐劳的队伍

我园现有教职工35人,园长2名,专任教师18名,保育员9名,后勤保安人员6人。大家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有时虽说专业素养欠缺、业务能力不足,但是实干苦干的精神却是我们一直秉持的优良传统。

(3)有着一套良好的硬件设备

我园园舍主体建筑为三层,幼儿活动室融学习、游戏、生活于一体,每间活动室均设有3-4个区角;各功能室也比较齐全,有保健室、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所有各室都是木质地板,走廊均为塑胶软质地面,室外有1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和两套大型玩具,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安全宽敞的游戏活动空间。

3.存在问题

(1)教师理念的落后

我园目前教师年龄整体呈老龄化趋势,9个班27名保教人员中45周岁以上的就有15人,35周岁以下的仅有5人;她们大多一直生活在乡镇,见识不多,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仅在表面。

(2)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

我园专任教师中仅有一名是真正毕业于学前师范全日制学校,其他不是通过函授学习就是网络学习获取学历证书的,使得这些教师相对的没有较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较硬的专业基本功。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没有一批精良的师资队伍作保证是很难开展,见效也是缓慢的。

(3)家长的教育意识差

家长理念的新旧也关系着幼儿园家园工作的成败。我们所面临的家长都是农村家长,甚至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度不够;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对“小学化”教学的偏执、对“课程游戏化”的排斥);他们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步伐。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