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经济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模板,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模板1

一、选题背景(国内外现状研究)

——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的融合,我们的宏观经济研究已经不能再停留于国内宏观经济总量以及部分参数变量的层次,而是要同时考虑世界经济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连续九年的“双顺差”使得我们积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截止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也奇迹性的连续保持每年7%-13%的速度告高速增长。

加上来自美国的压力,使得人民币从的7月21日开始,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升值道路。

将会持续到何时?经济学家们也都只是估算。

20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正式开始。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中国经济改革走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及回应了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充分考虑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走高以及内外强烈的预期,之后人民币持续走高,截止20底,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13.3%,截止202月20日,过去的30日内,人民币再次升值2%。

这样迅猛的势头到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其留下的滞后效应以及将来的走势又会对年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都是眼下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各大机构将2008年的中国经济GDP增长调低为10%左右,理由是年初南方地区的恶劣冰雪天气以及08年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可能会陷入低迷。

一国拉动GDP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投资和出口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贡献很大,而且近两年来净出口增长给GDP增长带来了贡献占了11%中的近四成。

而在研究贸易差额的变化中,汇率又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所以从现实意义来说,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持续的高贸易差顺差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是否会得到明显的减缓,毕竟贸易顺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各个变量,比如GDP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率,而且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人民币进一步的走势。

GDP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等重要宏观数据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松紧,从而波及到证券市场走势等等。

因此本文将以贸易差额与汇率关系的弹性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自年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的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必然的显著联系,而结论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其对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的验证也是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要求:列出相关文献的名称、出处及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评述。

字数不少于4000,文献不少于10篇部)

论文总共参考了12篇文献,由于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在时间,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略有不同,所以拟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部分介绍:

(一)国外文献

随着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在英美两大二战胜利国家的组织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即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按固定比价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即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评价上下各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当平价变动超过10%时,须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的国际货币制度。

在这之后,各种国际收支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经济学界,其中的国际收支理论主要分析了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逆差所需的弹性条件和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方面。

弹性分析法是以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的。

有以下假设:1、它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变),进出口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不变,因而货物贬值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被抽象掉了。

2、所有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因而按国内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随需求增加而上涨,与出口相竞争的外国商品价格也不因需求减少而下降。

当进口需求减少时,以外国货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不下降;当进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时,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商品价格也不上升。

3、假设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4、假设最初贸易是平衡的。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即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其著作《经济学原理》(1980)、《货币、信用与商业》中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并首创了“静态分析范式”,其以数学分析为基础,将经济学与数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俗易懂。

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Lerner)在其经济调控理论中提出了“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该条件指本币贬值使贸易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

于是在其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的经济学家们纷纷开始以更为具体的模型去完善弹性分析理论,并且用弹性分析理论的实证分析为国际收支的调节出谋划策。

到上世纪末,西方对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已经十分完整,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于是我查找了本世纪最新的相关研究。

论文主要是利用国际收支理论中的弹性分析法,推导出马歇尔—勒纳条件,然后分析自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来,我国对主要贸易国家的贸易差额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各国的贸易差额与汇率是否有显著联系,即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然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同样可以预期2008年我国贸易差额的大致变化趋势,这样对我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也是有积极的帮助。

论文拟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绪论

探讨中国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贸易差额与汇率关系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关于贸易差额与汇率关系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二)国内关于中国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三)当前需要结合人民币升值背景对贸易差额与汇率的关系进行的新研究

三.中国贸易差额及人民币汇率现状

(一)近阶段中国贸易差额变化

(二)近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

(三)近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贸易差额变化的影响

四.论文研究模型推导以及中国数据研究

(一)需要对贸易差额与汇率关系弹性理论中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再推导

(二)需要对贸易差额与汇率关系弹性理论中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再推导

(三)采用中国数据对论文推导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五.总结

谢辞

经济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模板2

题目:离心成型技术制备氧化铝-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来源,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陶瓷分为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

传统陶瓷主要的原料是石英、长石和黏土等自然界中存在的矿物。

先进陶瓷的原料一般采用人工合成或提炼处理过的化工原料。

氧化铝陶瓷又称刚玉瓷,是用途最广泛,原料最丰富,价格最低廉的一种高温结构陶瓷。

工业上所指的氧化铝陶瓷一般是指以α-Al2O3为主晶相得陶瓷。

根据Al2O3含量和添加剂的不同,有不同系列的氧化铝陶瓷,例如根据Al2O3含量的不同有75瓷,85瓷,95瓷和99瓷等不同牌号;根据其主晶相得不同又可分为莫来石瓷、刚玉-莫来石瓷和刚玉瓷;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又分锆刚玉、钛钢玉等,各自对应不同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温度。

氧化锆的熔点高达2700℃,耐热性、耐蚀性优良,热导率在常见的陶瓷材料中最低,热膨胀系数又最大,与金属材料较为接近。

完全稳定化氧化锆(FSZ)易产生较高酌热应力,但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具有强度高,脆性低,较高的断裂韧性,被认为是发动机上最有前途的陶瓷材料。

美国康明斯公司已有该种产品面世,日本也有许多用氧化锆陶瓷制造的发动机部件。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含氧化锆陶瓷系列是: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四方氧化锆多晶体(TZA)。

这三种陶瓷都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优良的性能起源于四方氧化锆经受应力诱导相变转变为单斜相相变,该相变同时伴有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相变增韧。

相变增韧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结构陶瓷,其主要是利用氧化锆相变特性来提高陶瓷例料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使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低的热导率和良好的抗热层性。

它还可以用来显著提高脆性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是复合材料和复合陶瓷中重要的增韧剂。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高温性能,但是由于陶瓷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改善陶瓷材料的脆性,增大强度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成为其能够广泛应用的关键。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