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意识到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并通过图片和讨论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随地吐痰会传播病菌,从而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难点则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
2、请孩子们回家向爸爸、妈妈咨询有关痰和病菌传播的危害,为活动做好准备。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激趣:通过图片引入激趣。
(1)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白我们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2、教师引导孩子们参与讨论:
(1)在我们的痰里面,有什么?
(2)你知道痰里面的病菌是怎样传播的?
(3)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谈论痰传播疾病的途径。
(4)教师小结:生病的人体内有很多病菌,吐出的痰里也含有许多病菌,如果这些痰被人踩了,就会把细菌带到各个地方;如果这些痰被太阳晒干了,痰里的病菌会跑到空气中,就会被我们吸入身体内,传播各种病菌,危害我们的健康。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相信孩子们能够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并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帮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播放养成好习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了解好习惯。
1.播放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发现其中的好习惯。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
1.老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小视频里有哪些好习惯呢?”
2.老师:“原来多洗手、排队喝水、饭前便后洗手等都是好习惯。”
三、呼吁幼儿学习。
1.老师:“那小朋友们觉得我们要不要学一学他们的好习惯呢?”
2.老师:“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成为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四、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好习惯。
1.老师:“除了刚才视频里看到的好习惯,你们还知道哪些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会好的习惯,还要改正不好的习惯哦。”
活动反思:
通过让幼儿观看视频,自己发现好的习惯,并让他们亲自分享,帮助他们理解和养成良好习惯。孩子们观看视频时都很认真,但由于小班孩子的天性,他们一边观看一边说,很容易分心。这部分的设计还有改进的空间。当孩子们发现视频中的好习惯后,我按照顺序引导他们向那些小朋友学习,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从小培养好习惯。另外,我还请孩子们分享其他好习惯,尽管他们对好习惯可能还没有很深入的概念,这部分对他们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3
教学目标:
1. 学会按照计划进行工作。
2. 养成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准备:
教师与少先队、学校的相关部门以及所在社区进行联系,了解有哪些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以便在学生活动时进行提出并供学生参考。
课时安排:
(机动,一课时)
教学活动:
1. 导入。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6-77页的文字和照片,对教科书中反映的学生们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是全社会的事情,仅仅满足于自己做好还是不够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促进生活的健康与文明,我们小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 小组制作。
教师:“大家谈得很好,其中有些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下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选择一件有利于自己、学校或社区健康文明的事情,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选择的事情应当是力所能及的,而且要付诸实施。
3.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计划,例如准备做什么事情,如何准备以及如何实施等。
4. 总结。
教师:“健康文明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创造,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文明、更加健康。”
5. 布置家庭作业。
就自己小组所撰写的计划,向家长征求意见。
在家庭作业中,学生需要与家长讨论他们制定的行动计划,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施计划。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在家庭中继续培养和发展这些习惯,从而促进健康文明生活的形成和传播。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4
活动目的:
1. 引导学生认识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并养成相应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对美好校园的珍爱之情。
活动形式:
情景剧、三句半、快板。
活动准备:
儿歌、广告语。
活动过程:
一、五月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鲜花盛开,杨柳成荫,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曾学过的一首儿歌《校园美》?让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老师:下面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校园为什么美?
学生:说
老师: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校园这么美呢?
学生:说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以从我做起的文明行为为主题的班会。
二、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都知道哪些文明礼貌用语。
学生:说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想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对吗?(对)请大家一起听一听快板《小学生文明公约》。
那么在我们班级里是否还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呢?让我们共同观看情景剧《路队》。
学生表演:
1队和2队有什么区别?哪队做得好?哪队做得不好?
老师:2队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学生:说
老师:我们应该改正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说
老师:如果不能发现不足,还有哪位同学能用其他办法来改掉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呢?
学生:说
老师: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学生:说
老师:好了,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办法来改正不文明行为,包括自我监督、结对监督和互相监督。
老师:改正不文明行为,让我们都做文明学生,请大家一起听三句半《文明校园》。
老师:下面我再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背诵一首关于文明礼貌的儿歌或是说一条宣传文明礼貌的广告语。
学生:说
老师:下面我进行一个采访,考考大家对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
1. 假如你不小心碰到别人该怎么说?
2. 假如别人不小心碰到你,你该怎么说?
3. 假如别人帮助了你,你会怎么说?
4. 早晨见到了同学,你应该说什么?
5. 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应该说什么?
6. 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应该说什么?
7. 错怪了别人,你应该说什么?
老师:同学们对文明礼貌用语都了解得非常好。
老师:那么,在实践中,同学们是不是也能礼貌地解决一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观看小品《课间》。
老师:他们轻松地解决了矛盾,他们做得好不好?
学生:说
老师:为什么说他们做得好?
学生:说
老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文明行为的事情?
学生:说
老师:同学们都想成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认识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同学们努力吧,让人见人爱的文明礼貌在我们班级中盛开,在我们的校园中绽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中结束我们的班会。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深入了解环境卫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环境中的变化和问题。
3、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验。
4、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重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挂图,光碟。
活动过程:
1、首先,播放一段环境优美的片段,引导幼儿观察片段中的环境,并向他们提问:“你们想去这个地方玩吗?”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问:“为什么呢?”幼儿回答:“因为那里有鸟,有花,有树。”然后,引导幼儿观察一幅展示环境恶劣的挂图,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白兔怎么了吗?”幼儿回答:“死了。”继续问:“为什么会死呢?”幼儿回答:“因为没有东西吃。”
2、通过对比优美环境和恶劣环境的片段和挂图,向幼儿们讲述了良好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污染环境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告诉幼儿们良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3、让幼儿自由讨论,如何让我们的教室和周围环境变得更干净?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基本意识到良好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言的机会较少,片段播放的比较抽象,幼儿可能不能深刻理解这些问题。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觉得很有必要从生活的点滴中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17个生字的认读和9个生字的书写。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独立认字并在阅读中应用声旁教学。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好问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并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私塾等,并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4、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精神,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17个生字的认读和9个生字的书写。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将不懂就问转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有关孙中山的事迹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之后,想知道些什么?(是谁不懂就问,他怎样不懂就问,为什么要不懂就问等。)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是怎样不懂就问的呢?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清语句,读准字音。
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难读的词语。
a)谈一谈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样解决。(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人,查字表中的拼音,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小组内相互合作解决)
出示生字(带拼音),先齐读,再开火车读。
把学生不熟悉和不认识的字进行分类,在黑板上出示不熟悉的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全文,用序号标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学生介绍孙中山的事迹。
开火车分段接读课文,师生相互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a)生置疑,b)解疑。
私塾:古时候的学校就叫私塾。
先生:以前的学生称呼老师为先生。
c)出示小黑板,d)读词:孙中山、私塾、背诵、意思
e)想一想:孙中山小时候是在怎样的学校读书,f)那时候是怎样上课的?
g)联系我们现在上课的情况,h)谈一谈对私塾上课的看法。
i)齐读第一段。
学写孙、私、诵、思。
a)观察田字格,b)注意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c)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孙、私、诵、思。
d)师范写,e)生书空。
f)生练习书写。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文。
2、抽读生字。
二、学习2-6自然段
1、自由读2-6自然段,2、说说主要讲了什么事。
3、默读2-6段,4、想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生置疑,6、解疑。
7、出示小黑板:
照例、流利、一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一字不错、既然、养成、良好
8、生齐读词语。
9、生在组内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进行汇报。
10、讨论学习例、段、糊、涂、晃、吓、呆、鸦、雀、拿、厉、既、养、良。
(1)生汇报记字方法,(2)并组词或造句。
(3)读一读比一比:
功工 胆旦 鸦牙 吓下 糊胡
(4)读完这几组字,(5)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的读音相同(6)或接近,(7)每组字中的第一个字是形声字)。
(8)复(9)习生字。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意识到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并通过图片和讨论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随地吐痰会传播病菌,从而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难点则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
2、请孩子们回家向爸爸、妈妈咨询有关痰和病菌传播的危害,为活动做好准备。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激趣:通过图片引入激趣。
(1)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白我们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2、教师引导孩子们参与讨论:
(1)在我们的痰里面,有什么?
(2)你知道痰里面的病菌是怎样传播的?
(3)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谈论痰传播疾病的途径。
(4)教师小结:生病的人体内有很多病菌,吐出的痰里也含有许多病菌,如果这些痰被人踩了,就会把细菌带到各个地方;如果这些痰被太阳晒干了,痰里的病菌会跑到空气中,就会被我们吸入身体内,传播各种病菌,危害我们的健康。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相信孩子们能够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并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帮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播放养成好习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了解好习惯。
1.播放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发现其中的好习惯。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
1.老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小视频里有哪些好习惯呢?”
2.老师:“原来多洗手、排队喝水、饭前便后洗手等都是好习惯。”
三、呼吁幼儿学习。
1.老师:“那小朋友们觉得我们要不要学一学他们的好习惯呢?”
2.老师:“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成为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四、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好习惯。
1.老师:“除了刚才视频里看到的好习惯,你们还知道哪些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会好的习惯,还要改正不好的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