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10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1

一、公众防震知识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在地壳的脆弱地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突然破裂,或者原有的断层会发生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地震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 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家中的建筑质量和是否需要加固。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3. 加固不利抗震的房屋,撤离危房。检查住房结构是否有利于抗震,拆除笨重的装饰物品。

4. 合理放置家具和物品。固定墙上的悬挂物,清理杂物,保持门口和楼道畅通。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的家具,摆放重的物品在下面。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地震发生前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为人们在地震时自救求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做好准备,抓住预警时机,在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能够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以及室内开阔、安全的地方。

1. 学校的避震

如果正在上课,应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抱头闭眼。在操场或室外时,应原地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返回教室。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可以在室外上课。

2. 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很短,室内避震更为现实。室内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能够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称为避震空间。常见的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

3. 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避免拥向出口,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方,应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地震过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地方,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旁边,以及内墙角落等地方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高耸或悬挂的广告牌、吊灯等。

4. 户外的避震

在户外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紧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5. 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当燃气泄露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并设法转移。当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或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遇到火灾时,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行。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包括: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品储存地点。

6. 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在地震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此时,要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并设法脱险。避开头部上方不稳定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清理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如果无法搬动杂物时,不要勉强,以防止周围的杂物进一步倒塌。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发生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意使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和水源,也不要使用明火。当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大声呼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 积极参与自救互救

自救方法: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时,要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使被埋压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有窒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被埋压者无法自行爬出,不要生拉硬扯,以免进一步受伤。如果有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暂时无法救出的幸存者时,应做好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先救近的人,后救远的人;先救易救的人,后救难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8. 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时要注意防火。

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地震的危害,使他们能够在发生灾难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教学内容:

一、地震的产生

地球可以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地壳内部不断变化,因此产生了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导致地壳岩层的变形、断裂和错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8级强震突然袭击,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景象惨烈,生离死别……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摧毁了中国大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其中,四川省遇难人数为68712人,失踪人数为17921人,学生遇难人数为5335人,失踪人数为10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8452亿元。

三、地震的预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的气体和某些物质随着水一起涌出,导致地下水变浑、发泡、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地震前一两天,牛、马不愿进圈,乱跳乱蹦,不停地嘶叫,烦躁不安,食量减少;一些猪羊不进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疯狂地叫;鸡不回窝,不停地惊叫;鸭不下水;家兔乱跳乱蹦,恐惧不安;鸽子在地震前几天飞得惊慌失措,不回巢;密蜂一群一群地飞走;老鼠的反应最为敏感,在地震前一天到几天,老鼠突然消失不见,有的还带着小老鼠搬家;一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爬上树;鱼惶惑地跳到岸边,翻着肚子等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逃出家门;

鸡飞上树猪乱撞;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蛇出洞,鱼儿惊慌跳水面。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和声音,是重要的地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我们要注意掌握。

四、如何做好防震工作

1.做好防震演练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这样在地震发生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区。

五、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应该找到最近的避难所,迅速躲避起来,地震结束后立即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比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小房间、桌子下面等,尽量避开人流,不要挤在一起。在避震过程中,我们还要保护好头颈、眼睛,用手捂住口鼻,不要回到教室,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户外面或阳台上。在学校里,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自己的课桌下。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在必要时,应该在室外上课。

六、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3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情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和成人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像和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观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看了什么?(幼儿回答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再次观看录像

告诉幼儿遇到地震时不要慌张,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以避免危险。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

2、观看录像(PPT)

展示人们安全撤离的图片(录像)

二、教导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在撤离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幼儿们讨论并找出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如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展示班级撤离图(从后门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沿着图中标注的路径走?让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按顺序行动,不要拥挤,听从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幼儿进行“实战演习”。进行室内避震和紧急撤离的演练。如果在撤离过程中出现拥挤或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会带领幼儿找出原因,并再次进行演习,以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三、让幼儿了解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图片)

1、大地震的危险振动期大约只有一分钟。当发生强烈地震时,人们可以暂时躲在较坚实的家具旁边,如床、桌子(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刚度强的小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主震后应迅速撤离到户外,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同时要注意关闭煤气和切断电源。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能跑到阳台上,尤其不能跳楼。

2、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旁边(注意不是下面)。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在影剧院或其他公共娱乐场所的人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躲避到舞台下、乐池、桌子、柜台两侧,保护好头部,切不可一同拥向出口。

3、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正在运行的车辆应减速停车,并尽量停在开阔处。

4、如果正在过桥,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6、人们还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燃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如果遇到引起火灾或有毒气体污染的情况,应迅速向上风的方向撤离。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4

班会主题:科学对待地震

班会地点:教室

班会时间:下午3点

班会目的:向学生介绍地震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

班会形式:介绍讲解,交流发言

班会过程:

一、地震的成因和分布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地球板块边界附近,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环太平洋地震带”。

二、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前兆异常可以分为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微观异常是通过现代精密仪器测量分析得出的,而宏观异常是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一般指气象和动物异常。然而,前兆异常并非全都由地震引起,有些异常可能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天敌和病害等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对待宏观异常持慎重态度,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地震管理部门报告。常见的异常包括:鸡到处飞,猪羊等大型牲畜拱圈、乱跑乱窜,狗猫等动物狂叫乱咬;地下水异常;地面明亮而恐怖;地声强烈而怪异等。

(在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分布的过程中,班级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等知识来解释,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气氛热烈。)

三、地震预防知识

1、学习地震知识

学习地震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2、了解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场所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地震防御准备。

3、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如在地震时保护头部、躲避掉落物品等。

4、注意身边的异常现象

关注周围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如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等,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5、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不要轻信和传播关于地震的谣言,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

四、室内防震措施

1、固定家具

将高柜固定在墙体上,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通道。在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增加稳定性。对于组合家具,可以使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并与墙体连接,或者干脆拆除。

2、固定贵重物品

将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固定好,如计算机等。

3、加固悬挂物品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品,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4、清理阳台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在地震时造成伤害。

5、卧室布置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置高大物品。

6、设计避震空间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7、熟悉关闭设施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8、合理储存物品

不要将易燃、易爆物品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以免发生危险。

五、室外防震措施

1、保持通道畅通

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便人员疏散。

2、选择安全场地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应就近、宽敞,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等潜在危险。

3、按政府安排修建临时防震棚

如果所在地区有地震预报,应按政府的安排,在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要注意卫生、防火,并储备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同时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掌握地震防护知识,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班会效果:通过班会,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克服了对地震的恐惧心理,掌握了地震防护知识,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5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活动班级:

小一班

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10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1

一、公众防震知识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在地壳的脆弱地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突然破裂,或者原有的断层会发生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地震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 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家中的建筑质量和是否需要加固。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3. 加固不利抗震的房屋,撤离危房。检查住房结构是否有利于抗震,拆除笨重的装饰物品。

4. 合理放置家具和物品。固定墙上的悬挂物,清理杂物,保持门口和楼道畅通。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的家具,摆放重的物品在下面。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地震发生前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为人们在地震时自救求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做好准备,抓住预警时机,在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能够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以及室内开阔、安全的地方。

1. 学校的避震

如果正在上课,应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抱头闭眼。在操场或室外时,应原地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返回教室。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可以在室外上课。

2. 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很短,室内避震更为现实。室内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能够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称为避震空间。常见的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

3. 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避免拥向出口,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方,应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地震过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地方,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旁边,以及内墙角落等地方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高耸或悬挂的广告牌、吊灯等。

4. 户外的避震

在户外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紧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5. 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当燃气泄露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并设法转移。当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或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遇到火灾时,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行。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包括: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品储存地点。

6. 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在地震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此时,要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并设法脱险。避开头部上方不稳定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清理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如果无法搬动杂物时,不要勉强,以防止周围的杂物进一步倒塌。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发生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意使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和水源,也不要使用明火。当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大声呼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 积极参与自救互救

自救方法: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时,要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使被埋压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有窒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被埋压者无法自行爬出,不要生拉硬扯,以免进一步受伤。如果有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暂时无法救出的幸存者时,应做好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先救近的人,后救远的人;先救易救的人,后救难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8. 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时要注意防火。

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防震减灾安全备课教案合集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