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疫情爆发事件应急流程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疫情爆发事件应急流程1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务必做好医院感染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各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报告(通过医生工作站中院感上报进行网上直报),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做床旁调查,特殊情况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可分为三种类型:

A、某一综合症的暴发: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出现各类不同类型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也可不同,但都有感染的典型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高等,如消毒供应室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病人不同部位的感染。

B、某一系统疾病的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时只出现一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但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如同一批注射器由于灭菌不合格,可导致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不同部位感染。

C、某一病原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的病原菌引起的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的流行暴发,可引起病人各个部位的感染.包括某种耐药性质粒在病原体中传播而导致感染的流行暴发。

2.1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管理责任制,当医院感染暴发时,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院长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置工作中各司其职,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得当,管理规范。

2.2预警与报告

散发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各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报告(直接在医院医嘱系统的医院感染上报栏填报),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做床旁调查,特殊情况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暴发的发现及报告:检验科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3例或以上同种病原菌感染,应及时向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及相关病区主任报告。

各病区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

各病区发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者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应当于6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并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同时向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湖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

各病区发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并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同时向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湖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应在6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内落实消毒措施。

2.3核实诊断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判断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因,是否具有同源性。

2.4流行病学调查

2.4.1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

2.4.2分析传播途径,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2.4.3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当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或在某一病区出现医院感染病例聚集现象,必须认真分析,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建立可行的诊断标准(注意避免因诊断标准失误夸大疫情或遗漏病例)。

病例可分为“确诊”,“假定”,“可疑”等不同等级,“原发”和“二代”等不同水平。

通过实验室资料分析,初步确定病原类型,计算人群感染率,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

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判断有暴发。

2.5控制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最终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目的。

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明确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素的医院感染,也应根据暴发的特征当机立断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具体处置措施为:

2.5.1控制感染源。

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隔离。

2.5.2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爆发的感染途径如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药品及药液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置,去除和杀灭病原体。

如肠道感染病通过粪便等污染环境,因此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呼吸道感染病通过痰和呼出的空气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至关重要;而杀虫是防止虫媒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医院疫情爆发事件应急流程3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冠防疫工作,提高新冠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生新冠医院感染后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冠确诊患者。

二、预*机制

(一)加强培训。

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冠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三)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

科室一旦发生新冠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

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②对新冠院内感染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③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④研究并制定新冠院感事件时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⑤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⑥按规定向卫健局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长

成员:新冠诊疗院内专家组、各科室主任、发生科室医生。

职责: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④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⑤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3、流调及消杀小组

组长:公卫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消杀人员。

职责: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疫情爆发事件应急流程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疫情爆发事件应急流程1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务必做好医院感染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各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报告(通过医生工作站中院感上报进行网上直报),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做床旁调查,特殊情况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可分为三种类型:

A、某一综合症的暴发: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出现各类不同类型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也可不同,但都有感染的典型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高等,如消毒供应室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病人不同部位的感染。

B、某一系统疾病的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时只出现一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但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如同一批注射器由于灭菌不合格,可导致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不同部位感染。

C、某一病原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的病原菌引起的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的流行暴发,可引起病人各个部位的感染.包括某种耐药性质粒在病原体中传播而导致感染的流行暴发。

2.1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管理责任制,当医院感染暴发时,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院长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置工作中各司其职,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得当,管理规范。

2.2预警与报告

散发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各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报告(直接在医院医嘱系统的医院感染上报栏填报),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做床旁调查,特殊情况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暴发的发现及报告:检验科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3例或以上同种病原菌感染,应及时向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及相关病区主任报告。

各病区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

各病区发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者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应当于6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并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同时向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湖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

各病区发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由科主任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医务部报告,并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同时向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湖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应在6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内落实消毒措施。

2.3核实诊断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判断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因,是否具有同源性。

2.4流行病学调查

2.4.1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

2.4.2分析传播途径,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2.4.3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当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或在某一病区出现医院感染病例聚集现象,必须认真分析,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建立可行的诊断标准(注意避免因诊断标准失误夸大疫情或遗漏病例)。

病例可分为“确诊”,“假定”,“可疑”等不同等级,“原发”和“二代”等不同水平。

通过实验室资料分析,初步确定病原类型,计算人群感染率,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

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判断有暴发。

2.5控制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最终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目的。

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明确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素的医院感染,也应根据暴发的特征当机立断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具体处置措施为:

2.5.1控制感染源。

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隔离。

2.5.2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爆发的感染途径如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药品及药液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置,去除和杀灭病原体。

如肠道感染病通过粪便等污染环境,因此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呼吸道感染病通过痰和呼出的空气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至关重要;而杀虫是防止虫媒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