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为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现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培训、落实“四早”,严控院内感染
1.加强社区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建立底线思维,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持续做好医务人员全员无死角防控知识、技能和政策培训。
2.严格预检分诊。详细询问就诊患者病史和接触史,开展早期流行病学调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头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
3.做好发热筛查。所有进入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员做到“进门测体温”,引导可疑症状者,按照规定就近诊疗,做好登记和追访,形成闭环管理。
4.严控院内感染。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机构环境整治、强化日常消毒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常态化防护措施,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一米线”,科学设计诊疗流程,引导患者候诊、排队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采取分时段就诊、全预约诊疗模式。
二、高标准管控,落实高风险人员管理
5.做好密切接触者、境外返京人员、湖北武汉返京人员、治愈出院患者的管理与健康监测,真实准确掌握上述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准确获取发热、咳嗽、咽痛等相关症状信息。
6.落实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观察期满后告知工作,回到社区(村)后继续进行7天的居家健康观察,指导其家庭成员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健康状况。
7.提高工作精细度和敏感度,要注意捕捉细微异常信息,发现密切接触者、入境返京人员等重点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可疑症状,要及时果断按照规定流程引导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做好追踪随访,形成闭环管理。
8.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心理咨询优势,为有需求的治愈出院患者、密切接触者、境外返京人员、湖北武汉返京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三、落实群防群控,强化沟通协同
9.强化街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防联控机制,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作用。
10.落实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发挥家庭医生团队长的作用,提高村(居)委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控等能力。
11.发挥社区防控小组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发现异常症状要快速果断处置,并第一时间报告情况。
四、加强易感人群保护,做好复工复产复学防控指导
12.加强辖区老年人、慢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提高此类人群防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防病方面的积极作用。
13.加强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普及,提示风险,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聚集的生活习惯。
14.做好辖区内学校复课的防疫指导,督促复课学校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的回访与监测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相关人员的消毒和防护知识培训,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15.加强责任范围内的集体单位、楼宇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16.加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小学、幼儿园相关人员的消毒和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五、排查风险、堵塞漏洞,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准备
17.阶段性梳理风险点,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18.做好境外(外埠)返京、异常症状患者门诊登记,健康追访、出院患者管理等常态化重点工作记录,工作要留有痕迹,做到可追溯,可验证。
19.做好常态化防控所需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20.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熟练掌握穿脱隔离衣等防护技能,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履行相应任务,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严控院内感染。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社区。
本方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二)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
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为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现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培训、落实“四早”,严控院内感染
1.加强社区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建立底线思维,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持续做好医务人员全员无死角防控知识、技能和政策培训。
2.严格预检分诊。详细询问就诊患者病史和接触史,开展早期流行病学调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头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
3.做好发热筛查。所有进入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员做到“进门测体温”,引导可疑症状者,按照规定就近诊疗,做好登记和追访,形成闭环管理。
4.严控院内感染。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机构环境整治、强化日常消毒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常态化防护措施,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一米线”,科学设计诊疗流程,引导患者候诊、排队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采取分时段就诊、全预约诊疗模式。
二、高标准管控,落实高风险人员管理
5.做好密切接触者、境外返京人员、湖北武汉返京人员、治愈出院患者的管理与健康监测,真实准确掌握上述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准确获取发热、咳嗽、咽痛等相关症状信息。
6.落实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观察期满后告知工作,回到社区(村)后继续进行7天的居家健康观察,指导其家庭成员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健康状况。
7.提高工作精细度和敏感度,要注意捕捉细微异常信息,发现密切接触者、入境返京人员等重点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可疑症状,要及时果断按照规定流程引导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做好追踪随访,形成闭环管理。
8.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心理咨询优势,为有需求的治愈出院患者、密切接触者、境外返京人员、湖北武汉返京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三、落实群防群控,强化沟通协同
9.强化街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防联控机制,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作用。
10.落实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发挥家庭医生团队长的作用,提高村(居)委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控等能力。
11.发挥社区防控小组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发现异常症状要快速果断处置,并第一时间报告情况。
四、加强易感人群保护,做好复工复产复学防控指导
12.加强辖区老年人、慢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提高此类人群防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防病方面的积极作用。
13.加强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普及,提示风险,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聚集的生活习惯。
14.做好辖区内学校复课的防疫指导,督促复课学校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的回访与监测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相关人员的消毒和防护知识培训,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15.加强责任范围内的集体单位、楼宇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16.加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小学、幼儿园相关人员的消毒和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五、排查风险、堵塞漏洞,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准备
17.阶段性梳理风险点,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18.做好境外(外埠)返京、异常症状患者门诊登记,健康追访、出院患者管理等常态化重点工作记录,工作要留有痕迹,做到可追溯,可验证。
19.做好常态化防控所需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20.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熟练掌握穿脱隔离衣等防护技能,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履行相应任务,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严控院内感染。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社区。
本方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二)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
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