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突发新冠肺炎消毒工作方案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突发新冠肺炎消毒工作方案1
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和扩散,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疫源地消毒总则》等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组长:校党委书记、校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工作;负责学校消毒管理及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工作指导。
负责各项消毒时间安排、工作督促、检查落实;负责疫情防控及开学工作中的各项物资配备(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好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
二、消毒标准
(一)室内通风要求
1.教室、各专用室等公共场所,每日至少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早晨、午间、放学后)
2.楼道间可移动窗户全天打开通风。
3.教室新风系统按时打开,每次30分钟,一天三次。
(二)个人卫生要求
1.落实手部卫生。
根据每40-45人设置一个手龙头或0.6米长盥洗池的要求,配备充足的洗手水龙头或盥洗池,同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办公室提供消毒剂和小型喷雾器,师生自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2.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应避免正对他人,同时应使用纸巾或袖肘遮掩口鼻,纸巾使用后不乱扔。
3.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可能避免肢体接触。
4.自带水杯饮水,不混用杯子。
5.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身体素质。
(三)学校环境卫生消毒要求
1.配备充足的消杀物资。
⑴消毒工具:喷雾器、配药桶(10L)、工具箱、小型喷雾器、紫外线灯等;⑵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罩或面屏等;⑶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等。
2.掌握正确的消毒剂配制使用知识
⑴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①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②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③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⑵75%乙醇消毒液:用于皮肤表面,物品表面的擦拭。
酒精为易燃物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得喷洒酒精进行空气消毒。
⑶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⑷注意事项:⑴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⑵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⑶对废弃的口罩和其它使用过的消毒物品进行规范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3.明确详细的消杀任务
公共物品表面及地面每日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消毒不少于2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对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子、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等进行重点消毒,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日常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三、环境消毒方案及要求
⑴教学区公共场所,包括教学楼连廊、走道、楼梯、厕所等,派专人负责消毒(负责人:XXX)。
(一)返校前消毒消杀工作
2022年11月x-x日,各责任区域负责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物业单位等集中对各责任区域室内室外公共区域进行统一环境卫生环境清理和消毒消杀。
(二)返校后消毒消杀工作
各责任区域负责单位组织物业服务管理单位每周一次,集中对公共楼道、通道、绿化带、垃圾中转站、垃圾桶、下水管网进行蚊虫孳生地消杀工作,并填写《消杀服务过程记录》。
日常传染病预防性消毒消杀工作。
各责任区域负责单位组织物业服务管理单位每天至少一次,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等按照消毒消杀方法进行消毒,相关废弃物进行有效消毒处理。
三、一般消毒消杀方法及要求
1.日常通风换气。
学校所有办公区域、实验室、教室、活动场所及宿舍室内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换气,每次至少0.5小时,以提高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频率。
教学区、体育馆、生活园区(含家属院)、实验室等场所消杀基本要求。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无开窗条件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换气次数。
每日应提前对以上区域内的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净。
校内各实验室要把消毒工作贯穿实验全过程,结合实际情况用75%浓度的酒精对实验器械(如镊子、玻璃器皿、培养皿、实验台等)进行消毒。
2.洗手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
要求学生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3.地面、物体表面定期消毒。
地面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对师生经常触摸的公共区域部位(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台面扶手、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电梯按钮、话筒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min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
每天至少在上班前消毒一次,根据人流量调整消毒次数。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柜对话筒等公用物品进行消毒。
4.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餐(饮)具须高温消毒。
根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min;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min;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s以上。
食堂(餐厅)每日消毒2次。
就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厨房地面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拖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净。
洗脸池、浴缸、坐垫可使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擦拭,30min后用清水擦拭。
5.卫生间的消毒。
用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6.公务用车、校车消杀基本要求。
空气:全封闭车厢环境增加空调新风功率以提高密闭环境换气次数,有条件的可采用开窗低速运行的模式;每天停止运行后,在气象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0.5h。
车身表面及内部环境:应保持车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车门、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乘客扶手、座位、拉手等部位要清洁。
每天停运后应对上述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或1000~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喷洒或擦拭。
车子的座椅套应保持清洁,每周用有效氯250~500mg/L或1000~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空调回风口:每天停止运行后将过滤网拆卸,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不少于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晾干后重新使用。
或选择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晾干后重新使用。
7.绿化的消毒。
根据植物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特点,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防治。
8.中央空调设施消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突发新冠肺炎消毒工作方案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突发新冠肺炎消毒工作方案1
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和扩散,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疫源地消毒总则》等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组长:校党委书记、校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工作;负责学校消毒管理及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工作指导。
负责各项消毒时间安排、工作督促、检查落实;负责疫情防控及开学工作中的各项物资配备(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好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
二、消毒标准
(一)室内通风要求
1.教室、各专用室等公共场所,每日至少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早晨、午间、放学后)
2.楼道间可移动窗户全天打开通风。
3.教室新风系统按时打开,每次30分钟,一天三次。
(二)个人卫生要求
1.落实手部卫生。
根据每40-45人设置一个手龙头或0.6米长盥洗池的要求,配备充足的洗手水龙头或盥洗池,同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办公室提供消毒剂和小型喷雾器,师生自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2.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应避免正对他人,同时应使用纸巾或袖肘遮掩口鼻,纸巾使用后不乱扔。
3.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可能避免肢体接触。
4.自带水杯饮水,不混用杯子。
5.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身体素质。
(三)学校环境卫生消毒要求
1.配备充足的消杀物资。
⑴消毒工具:喷雾器、配药桶(10L)、工具箱、小型喷雾器、紫外线灯等;⑵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罩或面屏等;⑶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等。
2.掌握正确的消毒剂配制使用知识
⑴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①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②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③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⑵75%乙醇消毒液:用于皮肤表面,物品表面的擦拭。
酒精为易燃物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得喷洒酒精进行空气消毒。
⑶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⑷注意事项:⑴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⑵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⑶对废弃的口罩和其它使用过的消毒物品进行规范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3.明确详细的消杀任务
公共物品表面及地面每日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消毒不少于2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对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子、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等进行重点消毒,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日常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三、环境消毒方案及要求
⑴教学区公共场所,包括教学楼连廊、走道、楼梯、厕所等,派专人负责消毒(负责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