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抗旱保苗工作情况汇报精选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抗旱保苗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
持续的高温热害与干旱叠加对安徽铜陵市秋粮生产造成影响。
铜陵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抗旱保苗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督导,坚决做到“有旱必抗、有苗必保”,确保夺取秋粮丰收。
建立会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由市委农办牵头,气象、农业农村、水利、应急四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开展抗旱工作指导。
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和农业气象周报,向种粮大户推送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墒情、苗情、病虫情监测,指导农户落实应对高温热害防范措施。
水利部门科学调配水源,全力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水源。
应急部门做好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
截至目前,共推送手机信息50余万条,发布气象简报8期、墒情和病虫情简报34期。
立足“四水并重”,保障农业用水。
立足本地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分阶段、分区域算好水账,合理调配和使用江河、水库、塘坝、泵站、渠道等水源及水利设施,综合运用江河引水、打井取水、灌区调水、人工降水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保障在田农作物及秋种用水需求。
累计引水0.6亿立方米、打井36口、调水0.25亿立方米,同时成功实施两轮人工降水作业,平均降雨量累计达45毫米,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
落实田管措施,确保秋粮稳产。
抓好田间管理。
通过小水勤灌、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追施穗粒肥等措施,促进中稻正常结实、晚稻正常孕穗,努力稳住产量。
截至目前,科学田管面积417.06万亩次。
抓好病虫害防治。
突出水稻“三虫三病”等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在防治窗口期,采用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累计防治面积达140.6万亩次。
抓好追肥提苗。
对三类苗追施偏心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施肥面积15万亩次。
抓好科学补改种。
对受灾较重甚至绝产的,提前收割留茬发展再生稻或者补改种晚秋作物,已安排补改种面积0.31万亩。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抗旱成效。
争取省级抗旱专项资金360万元,市、县区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拨付配套资金2151.4万元,确保抗旱资金充足。
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动全市3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抗旱技术指导服务。
科学发挥抗旱机械作用,市、县、区调动各类灌溉机械7278台套、应急供水车辆114车次,累计灌溉面积502.1万亩次。
涉农保险公司迅速启动灾害保险理赔,目前已赔付近40万元。
坚持“四级联动”,压实属地责任。
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成立抗旱保苗工作专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抗旱保苗网格体系。
市级牵头抓总,县区制定工作方案,乡镇将抗旱保苗措施落细落地,村组抓好措施落地末端支撑,打通抗旱保苗“最后一米”。
抗旱保苗工作情况汇报精选2
夏收鏖战硝烟刚刚散尽,夏种抗旱保苗冲锋号已吹响。
当前,持续的干旱天气给夏种和秋作物生长带来严峻考验,面对旱情,睢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发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抢种保苗工作中。
当前正值夏季作物播种、出苗生长的关键时期,随着温度升高,需水量加大,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对于确保在地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县针对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及时召开了抗旱抢种保苗工作动员会,实行包抓责任制,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增强抗旱保苗意识;要求各帮扶单位同乡镇积极衔接,科学指导帮扶乡村制订抗旱预案、购买抗旱设备。
该县通过媒体及时宣传旱情形势,反映抗旱救灾开展情况,指导群众抗旱自救。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120余名技术人员和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动员广大群众利用现有一切水利资源及水利设施,开展生产自救。
确保水源供应,是做好抗旱保苗工作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