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部署落实“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推进“五项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及作业布置质量,改变校园内学科间“内卷”状态,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确保一年内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领导小组
组长:XX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XX教导负责“双减”统筹工作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全面参与到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中来)
五、工作措施
(一)作业管理工作
1.学校教导处产格监督各学科各年级书面作业总量。
严格执行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日常不超过1小时。
实行各学科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学科主管领导落实、学科年级组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
教导处不定时抽查作业或访问学生,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2.注重作业设计。
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把作业设计落实到同级同科集体教研中,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
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作业形式。
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作业。
3.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学生作业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4.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学校各教研组定期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二)睡眠管理工作
1.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作息时间。
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午休时间。
2.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教导处制定《xx市胜利小学“五项管理”致家长一封信》转化到班级家长群及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学校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
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3.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
(三)手机管理工作
1.学校通过家长群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严禁手机进课堂。
(2)课程安排。
课后托管不上文化课,主要是作业辅导和各项素质培训班。
(3)教师安排。
本校教师自愿参与,通过素质训练营平
台聘请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参与托管。
(4)质量评价。
通过学校评分和家长进行评价,既要把学生和家长的多重负担实实在在地减下来,又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育质量,亦即“减负增效”,真正提升校内的教育质量。
(5)成本分担。
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托管场室及其他后勤安全保障,家长也需承担一定托管费用,具体费用按上级文件执行。
(七)夯实家访制度
把落实“双减”工作融入家访的内容之中,明确要求班主任每年全班家访不少于1次,面对面咨询家长对学校“五项管理”或“双减”工作的建议,发现问题马上反馈领导小组及时整改,把“双减”工作落地做实。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2
作业是学校教学⼯作的⼀个重要环节,是学⽣巩固知识、提⾼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段。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作业管理的意见》⽂件精神,为了深⼊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全⾯、健康⽽有个性地发展,进⼀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政部门关于“减负”⼯作的指⽰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案如下:
⼀、实施的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地各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学⼀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巩固知识、形成能⼒、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教育质量。
⼆、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严控书⾯作业总量。
要确保⼩学⼀⼆年级不布置书⾯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学其他年级每天书⾯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也要控制书⾯作业时间总量。
四、创新作业类型⽅式。
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合理布置书⾯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五、提⾼作业设计质量。
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主设计作业能⼒,针对学⽣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各地教育⾏政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
六、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作业指导,培养学⽣⾃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指导⼩学⽣基本在校内完成书⾯作业,初中学⽣在校内完成⼤部分书⾯作业。
七、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批⾃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的辅导帮扶。有条件的地⽅,⿎励科学利⽤信息技术⼿段进⾏作业分析诊断。
⼋、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氛围,合理安排孩⼦课余⽣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合⼒;督促孩⼦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从事⼒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坚持进⾏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九、严禁校外培训作业。
按国家有关规定,把禁⽌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学⽣留作业,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作要求,并在校内公⽰。要切实履⾏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例结构,建⽴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加强作业监督检查。
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规范办学⾏为的⾃查内容之⼀,纳⼊教师考核⼯作中,对在此项⼯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对⼯作不⼒、弄虚作假,甚⾄加重学⽣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全校进⾏通报批评。引导学⽣家长共同监督作业情况,切实做好学⽣作业减负⼯作,实现“减负提质”,促进学⽣健康成长。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3
作业类型及作业量
1.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般先将作业做⼀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的学情,为学⽣精⼼选择作业,作业要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严禁布置需⽤⼿机完成的作业和给家长布置作业。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对不同层次的学⽣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不同的学⽣的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