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套试题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套试题1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的第五条是“能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涉及(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基本,是1——2年级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减少起始段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地位。
11、(课程目的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原则在“总目的”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的,体现语文课程(整体性)和(阶段)性。
12、汉语拼音教学尽量有趣味性,应当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3、各个学段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办法指引,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1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重要应在详细交际情境中进行。
15、能用普通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总规定。评价学生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理解和(文体)把握。
16、综合性学习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7、语文课程总目的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同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对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打&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times;)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基本,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本。(√)
3、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规定相似,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行能力。(×)
三、选取。(20分,将对的答案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的依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入,融为一体,注重(C)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主体。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A)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要在课程目的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和办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
四、简答。(20分)
1、你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哺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指引学生对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她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她们逐渐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增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和创造性?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别,勉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构成某些。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伙、探究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
四、1、为什么要辩证理解语文课程总目的?
答:总目的一共十个,尽管是分别表述,但它们之间有严密逻辑关系。这十个目的并不是随意排列。前五个目的从语文素养和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办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个目的从详细语文能力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三个维度是互相交融、渗入关系,是整体推动、协调发展。因此要辩证地理解十个总目的,努力把握其中基本精神。
17语文课程原则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原则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目的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长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规定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原则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伙敢于创新精神重要途径,应积极倡导
23语文课程原则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的依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入,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24教学目的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的和交融式目的
25分解式目的按照知识与能力办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依照实际状况罗列若干小目的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的在叙写时不会浮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种明显提示语,但它每一点目的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目的都交融在一起最大长处就是叙写以便.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的叙写灵魂
28教学目的叙写时,一方面,要注意选用适当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当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精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的达到层次性和区别度,也可加强教学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本,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办法和习惯融合这种素养不但体现为有较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并且也体现为有较强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学习,对自己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核心在于引导,要协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渐掌握学习办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合伙学习:合伙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基本上,有自己看法后来再去合伙通过学生间合伙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结识,获取深刻体验,同步培养一种与她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窗习处世态度和合伙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套试题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图片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____组织与呈现。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_____”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_____"“_____"“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______”“______”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2.______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13.______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2.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6.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8.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2.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1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14.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16.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17.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18.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9.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20.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
21.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2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2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25.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26.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二、简答题(每题7分,一共28分)
1.简述语文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2.简述语文课程主要主题与载体形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革命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简述语文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套试题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套试题1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的第五条是“能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涉及(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基本,是1——2年级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减少起始段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地位。
11、(课程目的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原则在“总目的”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的,体现语文课程(整体性)和(阶段)性。
12、汉语拼音教学尽量有趣味性,应当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3、各个学段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办法指引,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1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重要应在详细交际情境中进行。
15、能用普通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总规定。评价学生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理解和(文体)把握。
16、综合性学习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7、语文课程总目的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同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对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打&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times;)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基本,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本。(√)
3、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规定相似,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行能力。(×)
三、选取。(20分,将对的答案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的依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入,融为一体,注重(C)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主体。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A)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要在课程目的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和办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
四、简答。(20分)
1、你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哺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指引学生对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她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她们逐渐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增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和创造性?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别,勉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构成某些。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伙、探究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
四、1、为什么要辩证理解语文课程总目的?
答:总目的一共十个,尽管是分别表述,但它们之间有严密逻辑关系。这十个目的并不是随意排列。前五个目的从语文素养和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办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个目的从详细语文能力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三个维度是互相交融、渗入关系,是整体推动、协调发展。因此要辩证地理解十个总目的,努力把握其中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