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1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我们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和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发动、普及和教育。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至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和自我监控等策略。

(5)进行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和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和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和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和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

为了确保我县成功实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目标,并推动健康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重点突出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生的环境健康卫生意识和能力,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卫生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为全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 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2. 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

3.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

4. 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进行自评,学校自评得分应达到85分以上,"开课率"等5个项目总得分不低于自评分的95%。

5. 做好学生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没有甲、乙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6. 控制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在3%以下。

三、教育内容

1. 小学阶段(略)

2. 中学阶段

(1)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青春期需要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充足的睡眠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益(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要食用病死禽畜肉;适当保存食品;拒绝吸烟、饮酒;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吸毒是违法行为,要拒绝毒品。

(2) 疾病预防:乙型脑炎的预防;疥疮的预防;肺结核病的预防;肝炎的预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判断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学会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吸毒与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3) 心理健康: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调控情绪的基本方法;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异性交往的原则。

(4)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痛经的症状和处理方法;选择和佩戴适宜的胸罩的知识。

(5) 安全应急与避险:有病应及时就医;服药要遵从医嘱,不乱服药物;不擅自服用、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的简易急救处理知识(固定、搬运);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

四、任务措施

(一) 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专项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举措,确保机构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二)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必须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并确保教师、教材、教案、课时、考核等五个方面的全面落实。同时,积极挖掘其他学科中的健康教育因素,实施环境教育渗透教育,例如在体育课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科学课中渗透环境卫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以使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此外,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充实校本教材的健康教育内容,并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 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载体,如班队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手抄报、挂图、专栏等,宣传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普及健康知识、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重点关注中小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和控烟教育。确保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同时,重视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艾滋病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 健康教育的评价工作:每年6月份组织中小学健康教育评价活动,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的要求,对照20项指标进行自评。通过评价活动,找出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改善学校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确保健康教育各项指标高质量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

(五) 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各中小学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学校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

(六) 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发挥示范校的作用,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推动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七) 健康教师和校医的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健康教师和校医的培训工作,通过座谈会、培训班、健康知识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卫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八) 学生常见病防治和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工作。按照卫生部门关于学校"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小学生龋齿、近视眼、脊椎弯曲、沙眼、蛔虫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群体预防和早期治疗,确保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

(九) 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学校应及时书面报告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十) 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督查: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县局要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查,通过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和指导各校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实施细则

1. 课时:每周在活动类课程"科技文体活动"中安排0.5课时开设健康教育课。

2. 教材与教具:教材要符合要求,教具要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等。

3. 采光照明与黑板:要符合相关标准。

4. 课桌椅:要符合相关标准。

5. 饮水与洗漱设施:学校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

6. 厕所实施:学校修建的厕所要符合相关标准。

7. 数学计划: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数学计划。

8. 教案:教案要包括八项内容,书写要规范。

9. 师资培训:教师应每年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

10. 授课质量:教师的授课质量要符合要求。

11. 传播活动:每年至少进行20次宣传活动。

12. 开课率:开设健康教育课的班级占总班级数的百分比。

13. 书面考核:个人成绩和总平均成绩要符合要求。

14. 实际操作:随机抽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要达到要求。

15. 头发与指甲:学生的头发和指甲要保持整洁。

16. 面部与衣着:学生的面部和衣着要保持整洁。

17. 体育锻炼:学生要坚持做好课间操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18. 教学用房与宿舍:教学用房和宿舍要保持整洁。

19. 校园与厕所:校园和厕所要保持整洁。

20. 缺课率:计算学生的缺课率。

注:对于评价指标的评价可以检查全部对象,也可以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评价。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的环境,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活动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广播、心理辅导及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设“心灵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全校开展跑操活动,调节呼吸,强健身心。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围绕市级课题《综合评价背景下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进行探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表达宣泄,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全学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4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那些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促进他们心理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具体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交友方式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对于那些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具体内容方面,小学低年级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与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谦让、友善的交往来体验友情。而小学中、高年级的主要目标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养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在工作措施方面,我们要全员参与,提高师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还是班主任工作,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我们首先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支队伍:教师群体和班主任队伍。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和理论知识,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等途径,帮助老师树立新观念,重视心理辅导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活动性、协同性”等实施原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本学期内组织两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

对于那些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要关注个别,重视心理咨询辅导。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关注班内心理上比较特殊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辅导者要本着理解、尊重、真诚、同感等原则,协助学生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此外,结合德育工作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好学校和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

很多人不知道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1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我们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和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发动、普及和教育。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至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和自我监控等策略。

(5)进行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和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和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和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和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

为了确保我县成功实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目标,并推动健康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重点突出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生的环境健康卫生意识和能力,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卫生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为全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 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2. 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

3.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

4. 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进行自评,学校自评得分应达到85分以上,"开课率"等5个项目总得分不低于自评分的95%。

5. 做好学生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没有甲、乙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6. 控制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在3%以下。

三、教育内容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