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1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必须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必须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职责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期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此刻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期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期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十分期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潜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刻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潜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潜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潜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带给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带给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用心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能够在必须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2

1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状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期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潜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

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潜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1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状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期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潜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

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潜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跳槽:

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到达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3

大学生就业形势峻,大学生就应怎样做

1.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用心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透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潜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潜力,提升就业潜力力。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思考那些以前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潜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潜力。

3、转变就业观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二三线城市急需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民营中小企业等还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掘潜能,还能够将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区锻炼成才,步树立起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职业选取策略,现实出发选取自己的求职道路。

20xx年就业状况

1、去产能行业的员工

20xx年,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面临一场去产能的艰苦战役。

既然压缩产能,减员必然少不了。有分析者预计,这一轮去产能将会在2-3年内导致钢铁和煤炭行业100万人失业,其中钢铁产业可能会有超过30人失业,煤炭行业超过60万人。

事实上,2015年第四季度,能源和矿产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排倒数第三,仅为0.57,即100人在这个行业里面争夺57个职位,供求局面近乎失衡。

2、大学生

20xx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到达历史最高的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

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但是,这群天之骄子很可能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沦为弱势群体。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归咎于两大原因,一是院校专业结构畸形导致超多人才过剩;另一个是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

2015年百度和阿里巴巴宣布减少新招人员即说明,对于今年1000万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放下身段,执意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外企和名企,估计大部分人要碰一鼻子灰。

3、农民工

20xx年,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两大行业同时遭遇深刻危机。

首先是东部沿海制造业。目前我国大约有50%的青年民工从事制造业,20xx年,东莞,宁波、常州、苏州等地的制造业工厂业绩普遍下降超过四成,减员势在必行,而上千万农民工的饭碗恰恰依托于这些企业。

给农民工带来就业危机的是另一大行业建筑业。建筑行业吸纳了22.3%的农民工就业,超过6100万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但此刻建筑业遇到大麻烦,2015年房地产的投资仅为1%,20xx年反弹期望很小,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顿时失去动力。20xx年,大批青壮年民工或面临无事可做的窘况。

4、实体店员工

被电商逼到死墙角的实体店也不知凡几。最近有人统计了2015年实体店阵亡名单,结果十分惨烈。

20xx年大学生就业行业分析

制造业、贸易可能遇冷

在招聘行业冷热分布上,朱诗勃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也许将成为20xx年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最大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扩张很快,本身对人员就有必须的需求,而且校园招聘对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也很大。朱诗勃分析说,由于互联网是新兴行业,因此需要更多热情、创新的新鲜血液,而90后的大学生本身就浸润在互联网中长大的,学习潜力、领悟力也更强,因此年轻人也必然得到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大学生就业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1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必须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必须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职责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期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此刻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期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期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十分期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潜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刻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潜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潜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潜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带给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带给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用心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能够在必须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精选2

1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状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期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潜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

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潜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1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