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1

1、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变化;

8)地磁变化;

9)重力异常;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13)地温异常等等。

2、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就是地震前兆。但就是,地下水的变化就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涨落、台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4、哪些地面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

地震前,兔、猫、鸡、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有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5、就是不就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一般不就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就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就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就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就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就是完全不必要的。

6、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就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动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人们观察错觉也可能认为有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就是否与地震有关。

7、地光有何特征?

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颜色有蓝、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就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极个别的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地光就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立即采取防震措施,减少生命财产的伤亡和损失。

8、地声就是临震信号吗?如何根据地声的特点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几分钟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就是一种临震的信号。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成警报,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根据地声的特点大致能判断地震的大小: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9、利用动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应注意什么?

动物异常并不就是一概由地震引起的,还有其他干扰因素需排除,即季节、气候、生理活动、疾病、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等。所以我们要对动物异常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后,确认就是震前反应时,才能用来预报地震。

10、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不就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XX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

11、若政府已发布地震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

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

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

3)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

4)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

5)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

6)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

7)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

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12、防震包内应准备什么物品?

应准备食品、水、常用药品、手电、手机及铁锤等小型工具。

1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就是什么?

应该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2

1、如果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应立即组织幼儿紧急撤离到空旷的室外,撤离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及大型玩具,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应迅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2、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应立即组织幼儿躲到课桌下、讲台旁,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避开玻璃门窗,或组织幼儿到有管道的卫生间等小空间,绝不可让幼儿乱跑或跳楼。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沉着地组织幼儿迅速撤离到楼下空旷地带。

3、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应立即组织幼儿快速下楼,不要停留,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逃出时,应尽量躲在楼梯间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操场和室外,则可让幼儿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并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4、如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应立即叫醒幼儿起床,就地避险,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儿用枕头护头蹲下,蜷缩身体,并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组织幼儿到室外空旷地带。

幼儿防震小常识

1、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

正在上课的小朋友应及时躲避。并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保护好头部,教师不可让幼儿一齐拥向出口。

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4、在户外活动的小朋友不要在狭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进厕所、游艺室及教学楼等建筑物附近,教师应领幼儿到开阔地避震、

5、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跑到阳台,因为阳台下面是没有支撑物的,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应急避震要点

1、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

2、震后迅速寻找安全地方躲避。

如在室内,楼内中,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帝,就地躲藏,寻找及躲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如炕沿下、坚固的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三角空间在物理结构上更为安全,厨房‘厕所等地方相对安全,适合躲避,在平房时,也可跑至室外空旷地带。

地震时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个枕头或靠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是到阳台上去,更不要选择从楼上跳下。

3、如在室外,寻找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的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开高耸危险物或是悬挂物,比卡不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等;

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或是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避开有玻璃墙的建筑。

4、身体应采取的姿势,尽量保护自己: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慌,不要推挤,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3

如何做好防震减灾?总的原则: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躲避,保护生命安全。保护措施:用软垫、书包、书本、脸盆等保护头、颈部,掩住口鼻。身体姿势:蹲、坐、蜷曲身体,尽量降低重心。具体的避震措施如下:

(一)楼房避震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1

1、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变化;

8)地磁变化;

9)重力异常;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13)地温异常等等。

2、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就是地震前兆。但就是,地下水的变化就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涨落、台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4、哪些地面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

地震前,兔、猫、鸡、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有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5、就是不就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一般不就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就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就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就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就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就是完全不必要的。

6、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就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动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人们观察错觉也可能认为有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就是否与地震有关。

7、地光有何特征?

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颜色有蓝、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就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极个别的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地光就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立即采取防震措施,减少生命财产的伤亡和损失。

8、地声就是临震信号吗?如何根据地声的特点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几分钟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就是一种临震的信号。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成警报,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根据地声的特点大致能判断地震的大小: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9、利用动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应注意什么?

动物异常并不就是一概由地震引起的,还有其他干扰因素需排除,即季节、气候、生理活动、疾病、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等。所以我们要对动物异常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后,确认就是震前反应时,才能用来预报地震。

10、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不就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XX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

11、若政府已发布地震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