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放开,最近的阳性病例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冠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1

一、终末消毒定义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病家。

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范围,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

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2.交通运输工具。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3.医疗机构(方舱)。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舱)、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治愈出院(舱)时,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物品应消毒后带出院(舱)。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诊室,对诊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4.农村和城中村。

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及灭蝇灭鼠等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城中村具有人员组成复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人员和环境等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方案

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1.消毒人员到达病人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查对门牌号、患者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以此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2.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者面屏,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并注意所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置药物的有效浓度。

3.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先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

4.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有明显污染物的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5.房间消毒前,应先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取出食物、厨具等。

6.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食物等,以及装前述污物的便器、痰盂、痰杯和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毛巾、抹布、牙刷、毛巾等,以及皮张、兽毛、奶制品等)应严格进行消毒。

7.消毒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内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做好空气消毒。

8.室内消毒完毕后,应对其他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

9.消毒工作完毕后,应将所有的消毒工具进行消毒清洗,然后依次脱防护服、帽、口罩(等其他防护用品),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消毒后带回;最后消毒员应彻底清洗双手,消毒,并填写终末消毒过程记录表和终末消毒过程评价表。

10.必要时,消毒达到相应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再次采样。

消毒人员应告诉病人家在消毒后1h-2h,开窗通风和擦洗,然后消毒人员撤离。

必要时疫源地终末消毒效果应进行评价。

三、终末消毒方法的选择

根据环境风险、污染程度和物品特性,可选择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浸泡等化学消毒方式,或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物理消毒方式,或密闭封存、长时间静置,或按医疗废物处置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诊疗用品。

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

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小时。

农村旱厕消毒时,旱厕内泥土或木板等地面可采用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药量200mL/㎡~300mL/㎡。

粪坑内粪便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封闭14天以上。

11.患者生活垃圾。

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12.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13.其他。

对于不能用现有消毒方法处理的物品或环境,现场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污染风险及其特性开展风险评估。

评估后确定为存在风险又无法实施消毒的,可通过密闭封存、静置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消除传播风险,确保环境和物品上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六、注意事项

病家随时消毒的要求:

如患者无法立即转出的情况下,消毒人员应指导病人家进行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药品,并标明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

根据病人家具体情况应做到“三分开"和“六消毒”。

“三分开"是:住室(条件不具备者可用布帘隔开,至少也要分床)、饮食、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分开;“六消毒”是: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除做好患者的随时消毒外,还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是护理患者后要消毒双手。

有人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

患者居住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

新冠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2

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发生期间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措施。

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消毒方式方法有明确规范。

01

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事后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住塑料袋口,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走廊的托盘上。

隔离期间居住的房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每天2次。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电话机、床头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便池及周边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02

隔离点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做?

隔离区域走廊。

走廊每日消毒3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

隔离区域空气。

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法自然通风,应进行机械通风。

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入污染区应根据规范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

随着疫情的放开,最近的阳性病例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冠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1

一、终末消毒定义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病家。

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范围,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

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2.交通运输工具。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3.医疗机构(方舱)。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舱)、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治愈出院(舱)时,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物品应消毒后带出院(舱)。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诊室,对诊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4.农村和城中村。

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及灭蝇灭鼠等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城中村具有人员组成复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人员和环境等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方案。

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1.消毒人员到达病人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查对门牌号、患者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以此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2.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者面屏,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并注意所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置药物的有效浓度。

3.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先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

4.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有明显污染物的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5.房间消毒前,应先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取出食物、厨具等。

6.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食物等,以及装前述污物的便器、痰盂、痰杯和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毛巾、抹布、牙刷、毛巾等,以及皮张、兽毛、奶制品等)应严格进行消毒。

7.消毒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内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做好空气消毒。

8.室内消毒完毕后,应对其他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

9.消毒工作完毕后,应将所有的消毒工具进行消毒清洗,然后依次脱防护服、帽、口罩(等其他防护用品),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消毒后带回;最后消毒员应彻底清洗双手,消毒,并填写终末消毒过程记录表和终末消毒过程评价表。

10.必要时,消毒达到相应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再次采样。

消毒人员应告诉病人家在消毒后1h-2h,开窗通风和擦洗,然后消毒人员撤离。

必要时疫源地终末消毒效果应进行评价。

三、终末消毒方法的选择

根据环境风险、污染程度和物品特性,可选择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浸泡等化学消毒方式,或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物理消毒方式,或密闭封存、长时间静置,或按医疗废物处置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诊疗用品。

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