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在大会上发言,是大家对范坝初中工作的认同,更是我的荣幸。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全封闭寄宿全天候育人办好家长满意的寄宿制学校》,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近两年,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新建两个化粪池疏通了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宿舍楼的厕所,解决了师生上厕所远,不方便的问题;完成了对学校食堂的改造,解决了学生就餐餐位不足问题;学校水源不稳定,我们联系镇政府,解决了全校师生饮水困难的问题;对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宿舍楼的改造解决了师生的住宿问题。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了全校学生全封闭寄宿,为全天候育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常规管理提质量

1、用制度管住人。

针对个别教师上完课就不见了踪影,部分教师心思没在课堂上,备课不充分,工作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各类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加强了对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及时找出问题,每月月底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责令整改,并将这些检查与奖罚、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及年度考核挂钩。

我们深知,只有用制度管人,学校的教学才会走上正轨;只有用制度替我们管人,才能把老师们留在学校里,把老师们的心留在课堂上,正真做到向教师和课堂要质量。

2、用教研发展人。

如何改变长期以来得过且过的教研现状,是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内设了教研室,对学校的教研活动予以经费支持。

过去的一学年,在保证正常听评课的基础上,研读新课标、说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开展起来了,教师三笔字竞赛举行得有声有色,老师们在教研中尝到了甜头,动起来了,5名教师参加了20XX年市县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了1个市级二等奖、1个县级一等奖、2个县级二等奖、2个县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如此一来,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发展,学校的教学也活起来了,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了保障。

3、全天候育人。

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是教育不可忽视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随着学生宿舍楼的设施改善,我们实行了全寄宿制管理。

这一措施,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分散地区学生回家困难的问题,免去了学生租房开支,为这些困难家庭节省了开支;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了,学习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所有的学生都能上晚自习,老师的课后辅导也就有了保障。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里的垃圾少了,校园环境整洁了,校园的读书声多起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4、小班化教学,一生一策,精准备考。

范坝初中和所有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学生数量减少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优质生源流失,学生数量少了,我们就实行了小班化教学。

为了让学校教育质量“出口”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生一策,精准备考”这一备考策略,并修订了中考奖惩办法,加大奖惩力度。

将毕业班学生按学科成绩分为不同的层次,分配到每一位学科老师头上,做到责任到人,人人都有责任人,学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辅导,确实把备考做到了实处。

从近年来的中考成绩来看,这一措施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成功的,我们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这一政策,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校教育质量“出口”。

三、打造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学校积极争取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近两年有22人次去即墨、南京、杭州、西安、兰州、陇南外出培训学习,20XX年教师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比例达15%,确实做到了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

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开阔了老师的眼界、敬业精神得到了提升,所以在范坝初中的校园里,从晨读到暮诵,都会看到老师们督促学生背书、辅导学生作业的身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范坝初中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为己任,只要我们优化学校管理、着力提高教师素养、继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我们将在“一生一策,精准备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一生一策,精准育人”这一目标;我们将努力把范坝初中办成农村精品初中,办成让家长满意的寄宿制学校。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谢谢大家!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言稿2

4、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更好地把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总结。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言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第三小学成立于xxxx年9月,是由区第四小学、第五小学和第八小学合并而成。

现有学生xxxx人,教师102人。

建校三年多以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均有大幅度提高。

xxxx年9月,学校被认定为课改实验校。

近三年来,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积极践行生本理念,坚定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学校课程结构,二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程的改革决定了学校教什么,课堂的改革决定了学校怎么教。

学校在全面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提纲导学,互助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念,让课堂充满静静的思考,热烈的交流,积极的汇报。

一、更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思路

20xx年,区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校长、中层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拉开了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

xxxx年,学校多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生本教育的培训,并且远赴广州,参观生本实验学校,观摩生本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都引起了我们深刻的反思,要想让课堂成为学堂,成为知识的超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模式。

为了统一思想,我们先后拟定和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常规》等相关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职责分工,设定了推进步骤,强力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江苏、北京、杭州、成都、海门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实地探究“奇迹”背后的密码,购置了《新教育》、《教学革命》、《教育走向生本》等专业书籍,统一学习,更新观念。

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小团队,使新的观念在一部分教室中落地。

二、问题导学,建构高效课堂改革模式

为什么要构建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有法,那就是模式,教无定法,又不能拘于模式。

一种模式的推进适合所有的学科和所有的课堂吗?针对不同的教师特点,同样的模式能焕发所有教师热烈而高效的课堂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了以推进课改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构课堂文化的课改思路,使课堂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高效课堂。

在不断的研讨交流中,我校建构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提纲导学,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提纲导学,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旨,以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为核心,以凸显“以学定教”为基本特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追求课堂效率为目标,促进师生双向全面发展。

“问题导学,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本,问题导学,其中包括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研学,教师导学等实践研究活动。

我们对于课堂改革模式的流程进行了版块设计,即复习明标——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拔——检测反馈。

具体操作方式即上课时复习旧知,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后,学生在自学提纲和教师的引导下,独立、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自读、自学、自研、自悟的成果,通过兵教兵将一部分问题在组内消化;之后,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或需要讨论的问题,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这一环节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竟争意识。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互动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讲点拔、目标引领等作用;检测反馈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当堂学生目标完成情况。

训练题设计要瞄准训练目标,着眼于知能转化,保证教学质量检测的信度和效度。

实践表明,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到知识,才能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课堂要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在学生自学环节,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自学提纲的设计旨在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学生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问题,主导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不等于难度学习,学习任务需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是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思维的活动过程。

一个主问题能形成一串问题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思考。

我们对于自学提纲的表述进行具体的要求,概括为“据、量、测”。

第一步:依据什么来学,怎么学,称之为据;第二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多少量,运用什么方法和花多长时间等,对学习行为进行具体要求,称之为量;第三步,学得怎么样,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可以检测的,称之为测。

自学提纲最大的价值是创造注意的焦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

展示交流环节必须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进而实现集中的、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获得知识的深层建构,启发思考的问题要贯穿始终。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六个细节:激发兴趣、营造氛围、鼓励质疑、引导实践、养成习惯、积极评价。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