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项,《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项,《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推断C项不正确。D项,“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前一个“与”,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②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③句是写他的廉洁;④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⑤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⑥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②和③的选项。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解析:选D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詹鼎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一职,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被丞相否决了。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
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解析:选A“绳”意为“约束、制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④为治当责实效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叙述闽中的法令严苛。②是讲张祖不接受县里的差事。④只是张祖私下的建议。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有误,从文中看他并未断指,只是出走逃避而已。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谦敬、一词多义、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文言知识。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抓住关键点。(1)“君”是敬辞,对人的尊称,您;“辈”是名词,相当于“类”;“……,……也”是判断句;“勿辱于县”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即“勿于县辱”。(2)“会”是副词,恰逢;“京卫知事一员”是定语后置句,即“一员京卫知事”;“可者”是名词性短语,指适合的人。
答案:(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会”是副词,恰逢;“京卫知事一员”是定语后置句,即“一员京卫知事”;“可者”是名词性短语,指适合的人。(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参考译文:
张祖,字彦宗,世人通常称之张彦宗。他十三岁时,父亲与祖父相继过世,独自奉养母亲。
洪武帝元年,闽中一带的法令严厉,约束官吏的法令尤其严刻。害怕服劳役的人邀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消除自己的徭役。张祖对此感到疑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规避,手指断了不能再接,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于是逃避躲藏了起来。没过多久,斩指事件被发觉,朝廷下诏逮捕(这些人)戍守边疆。犯事者说张某刚开始时也和某人有此约定。追捕了许久没有抓获。恰逢天显异象,朝廷大赦天下,(张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无一物,到了拴马拦牛,砸毁斗与木桶当柴烧的地步。考虑到若不用功学习就无以树立门户,于是下决心学习儒家经典。这时,朝廷下诏百姓中有农田八顷以上的人家,可以选择儿子或者孙子一人担任小吏。县里的公文来了,张祖把它抛在一旁,不接受,拿着书卷愤激地说:“我就当个小吏吗?”县令把这事禀告给按察司,再次下公文让张祖前往,张祖坚决不接受任命前往县衙。使者审视了他一番,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着公文走了。
张祖已精通儒学,并且通晓九章算法。当时正在推行方田均税法令,就把这事交付给他。面对满桌公文案卷,张祖专心勤勉不停地工作,昼夜整理筹措谋划这些事情,都使它有绪有据。
建文帝时,张祖担任吏部官职。没过多久,云南布政使张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对属下的官吏多有更换,唯独说张祖为人老成,遵守法纪,没有更换。当时,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探求古代的治国之法,经世济民之事,对太祖旧制多有改变,奏章每日下到吏部。张祖私下对张说:“高皇帝(朱元璋)从平民百姓起家,拥有天下,确立法令和创建制度,可谓筹划深远。治理天下理当追求实效。法令制度已经确定,而如今却每日都有变更,未必比旧的好,只能给那些异议者留下口实,为什么不先抓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呢?”张十分赞同他的观点,但迫于群议,无法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张说:“没有超过张祖的了。”张祖被授予留守知事一职。
很多人不知道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项,《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项,《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推断C项不正确。D项,“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前一个“与”,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②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③句是写他的廉洁;④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⑤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⑥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②和③的选项。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解析:选D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詹鼎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一职,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被丞相否决了。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