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天津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津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4分)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考点】29:锋面系统与天气;2A:气压系统与天气
【专题】125:等压线图;36:图文结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8:常见的天气系统.
【分析】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
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解答】解: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
2.(4分)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1F:自然灾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解答】解: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等压线密集呈闭合状,说明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
故选:D。
【点评】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3.(4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是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考点】2R: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专题】124:物质循环模式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地表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解答】解:首先岩层断裂,然后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4.(4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专题】123:物质循环示意图;12E:地理关联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4: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
【分析】坡度是把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坡度(或叫做坡比),坡度与坡面的垂直高度成正比,与水平长度成反比.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就相当于把图中的垂直距离变大了.
【解答】解: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剖面图中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单位不同,具有迷惑性,在读坐标图时都要特别注意.
5.(4分)读图回答:
结合如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点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7: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464: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本题考查对地带分布规律理解.
【解答】解: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图示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等向南北两侧递变,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而水系、地形和矿产都不是沿一定方向递变。
故选:C。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6.(4分)如图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结合图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专题】129:人口统计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
【分析】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
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
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解答】解: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
7.(4分)如图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结合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天津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津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4分)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考点】29:锋面系统与天气;2A:气压系统与天气
【专题】125:等压线图;36:图文结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8:常见的天气系统.
【分析】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
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解答】解: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
2.(4分)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1F:自然灾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解答】解: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等压线密集呈闭合状,说明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
故选:D。
【点评】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3.(4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是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考点】2R: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专题】124:物质循环模式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地表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解答】解:首先岩层断裂,然后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4.(4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