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考点】A6: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D6:水的电离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
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
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
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
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
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514: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符合离子化合物特点;
B.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
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D.该结构简式为对二甲苯.
【解答】解: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该结构简式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知识点,根据这些化学用语特点来分析解答,注意过氧化钠电子式的书写,为易错点.
3.(2分)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32﹣
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
C.0.1mol•L﹣1NH4HCO3溶液中:K+、Na+、NO3﹣、Cl﹣
D.0.1mol•L﹣1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离子之间不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络合物、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双水解反应即可共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pH=1的溶液呈强酸性,弱酸根离子CO32﹣不能共存,故A错误;
B.c(H+)=1×10﹣13mol•L﹣1的溶液呈强碱性,Mg2+、Cu2+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H4HCO3和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故C正确;
D.Fe3+、SCN﹣能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铁离子,所以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的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离子共存条件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特殊条件的限制,题目难度中等.
4.(2分)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考点】EM: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FH:硅和二氧化硅;GK:镁、铝的重要化合物;GN: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55:化学计算.
【分析】A.硅位于非金属和金属分界线处,能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酸;
C.漂白粉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涂料.
【解答】解: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以制作玻璃刀等,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二者没有关系,故A错误;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酸,二者有对应关系,故B正确;
C.漂白粉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与漂白粉的稳定性强弱无关,所以二者没有对应关系,故C错误;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涂料,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可用酸除锈,所以二者没有对应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关系,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其性质分析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2分)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24:实验设计题.
【分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气体应为长进短处;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为过滤;
D、锰离子可发生水解.
【解答】解: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需要加热,甲装置无加热仪器,故A错误;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且NaHCO3和HCl反应能生成CO2,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所以吸收试剂应该为饱和食盐水,并且气体应为长进短出,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需要过滤,丙装置为过滤装置,故C正确;
D、锰离子水解,水解吸热,因此不能直接加热蒸发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应该在HCl的气氛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侧重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盐类水解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注意气体的进出导管长短、盐类水解的抑制应用.
6.(2分)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考点】4F: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518: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1.6g氧原子,含有0.1mol氧原子;
B.丙烯酸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和1个碳氧双键,总共含有2个双键;
C.标准状况下,苯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苯的物质的量;
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
【解答】解:A.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质量为1.6g,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故A正确;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0.1mol碳碳双键和0.1mol碳氧双键,总共含有0.2mol双键,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故B错误;
C.标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苯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生成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选项B为易错点,注意丙烯酸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
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HNO3:Cu+2H++NO3﹣═Cu2++NO2↑+H2O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和NH3.H2O;
C.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D.偏铝酸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
【解答】解: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A错误;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和NH3.H2O,离子方程式为2NH4++Fe2++4OH﹣═Fe(OH)2↓+2NH3.H2O,故B错误;
C.弱电解质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C错误;
D.偏铝酸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D,注意反应物的量,反应物的量不同,其产物不同,为易错点.
8.(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物质组别甲乙丙
AAl2O3HClNaOH
BSiO2NaOHHF
CHClNaOHNaHCO3
DNH3O2HNO3
A.A B.B C.C D.D
【考点】EB:氨的化学性质;EM: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FH:硅和二氧化硅;GK: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Al2O3与HCl、NaOH均反应,且HCl与NaOH反应;
B.SiO2与NaOH、HF反应,且NaOH与HF反应;
C.HCl与NaHCO3、NaOH均反应,且NaHCO3与NaOH反应;
D.NH3与O2、HNO3反应,但O2、HNO3二者不反应。
【解答】解:A.Al2O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且HCl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A不选;
B.SiO2与NaOH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SiO2与HF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且NaOH与HF反应生成NaF和水,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B不选;
C.HCl与NaHCO3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HCl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且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C不选;
D.NH3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和水,氨气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铵,但O2、HNO3二者不反应,则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某些反应与量有关,明确性质与反应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W与X同主族,所以W是Si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故Z的质子数为12,则Z为Mg,据此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W与X同主族,所以W是Si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故Z的质子数为12,则Z为Mg。
A.Y和Z、W形成的化合物为MgO、SiO2,MgO中含有离子键,而SiO2中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r(Mg)>r(Si)>r(C)>r(O),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O)>W(Si),所以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X(C)>W(Si),所以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从结构上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0.(2分)已知:
C(s)+O2(g)═CO2(g)△H1
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
4Fe(s)+3O2(g)═2Fe2O3(s)△H4
3CO(g)+Fe2O3(s)═3CO2(g)+2Fe(s)△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3<0 B.△H2>0,△H4>0
C.△H1=△H2+△H3 D.△H3=△H4+△H5
【考点】BR: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专题】5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所有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以碳作为还原剂的反应通常为吸热反应,铁的氧化属于放热反应;
C、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加合法进行分析;
D、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加合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所有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H1<0,△H3<0,故A错误;
B、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2>0,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4<0,故B错误;
C、已知:①C(s)+O2(g)═CO2(g)△H1②CO2(g)+C(s)═2CO(g)△H2③2CO(g)+O2(g)═2CO2(g)△H3,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因此△H1=△H2+△H3,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盖斯定律的计算,难度中等,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加合法进行有关计算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二、不等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4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加热0.1mol•L﹣1 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考点】1B:真题集萃;BB:反应热和焓变;BK: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C7: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DC: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专题】51: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A.船体(Fe)、Cu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比Cu活泼,作负极,被腐蚀;
B.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根据△H﹣T△S=△G<0反应自发进行,据此判断;
C.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
D.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分析移动,据此判断平衡常数变化.
【解答】解:A.船体(Fe)、Cu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比Cu活泼,作负极,加快海轮外壳的腐蚀,故A错误;
B.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即△S<0,常温下能自发进行,根据△H﹣T△S=△G<0反应自发进行,可推知该反应△H<0,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即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D.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加入浓硫酸加快反应速率,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是常见题型,涉及金属腐蚀与防护、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盐类水解、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等,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2.(4分)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C.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醇羟基、氨基和苯环,具有酚、醇、胺及苯的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属于手性碳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只有直接连接苯环的羟基才是酚羟基,所以该分子中含2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故A错误;
B.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考点】A6: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D6:水的电离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
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
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
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
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
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514: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符合离子化合物特点;
B.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
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D.该结构简式为对二甲苯.
【解答】解: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该结构简式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知识点,根据这些化学用语特点来分析解答,注意过氧化钠电子式的书写,为易错点.
3.(2分)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32﹣
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
C.0.1mol•L﹣1NH4HCO3溶液中:K+、Na+、NO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