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些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物理试卷江苏答案及解析,仅供参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物理试卷江苏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变为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A.200 B.400 C.1600 D.3200
【考点】E8: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53A:交流电专题.
【分析】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电压比即可求解.
变压器能将220V交变电流改变为110V,原线圈匝数n1=800,副线圈匝数n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与电压比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3分)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考点】AH:静电场中的导体;AI:静电现象的解释
【分析】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解:A、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故C正确。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故选:C。
【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28: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求出中心体的质量分析求解.
【解答】解: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
故选:B。
【点评】要求解一个物理量大小变化,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表示出来,再根据已知量进行判断.
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
4.(3分)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A. B.
C. D.
【考点】CC:安培力
【分析】线框所受的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由于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等,即根据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其受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天平原本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线框所受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
由于线框平面与磁场强度垂直,且线框不全在磁场区域内,所以线框与磁场区域的交点的长度等于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由图可知,A图的有效长度最长,
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等,所以A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则A图最容易使天平失去平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培力,在计算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时,一定要注意F=BIL公式的L是指导体的有效长度。
5.(3分)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考点】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G: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511: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人先做加速运动,之后是匀速运动,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解答】解:根据v=at可得,
2=2×t1,
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
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1+3.5=4.5s小于5s,放行;可以通过,
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
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8.5s,7<8.5<12,也是放行,可以通过,
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
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12<12.5<14
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
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的考查,注意开始的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要先计算出加速运动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4分)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大 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 D.t=8.5s时最小
【考点】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37: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522: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
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
【解答】解: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加速度向上,此时处于超重状态,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加速度向下,此时处于失重状态,对地板的压力减小,
在t=2s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大,所以A正确;
在t=8.5s时具有向下的最大的加速度,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小,所以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是对图象的考查,掌握住加速度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即可解答本题.
7.(4分)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AG: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AK: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532: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根据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小球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根据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小球的速率变化.
【解答】解:A、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两个力作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球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小球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先成钝角,然后成锐角,可知合力先做负功然后做正功,则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关键看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8.(4分)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d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C.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
D.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
【考点】A6:电场强度与电场力;A7:电场线;AA:电场的叠加;AC:电势
【专题】532: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判断场强的大小。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电荷的正负。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由电场线的方向可判断电势的正负。
【解答】解:A、由图看出,a点处电场线比b点处电场线密,则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故A正确。
B、电场线从正电荷到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b点的电势比a点的高,所以B错误;
C、负电荷在c点的合场强为零,c点只有正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d正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上,两个负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下,合场强是它们的差值,所以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所以C正确;
D、正电荷到c点的平均场强大于正电荷到d点的平均场强,根据U=Ed可知,正电荷到c点电势降低的多,所以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
也可以根据电势这样理解:由正电荷在d,c两点产生的电势相等,但两个负电荷在d点产生的电势高于c点,所以c点的总电势低于d点。所以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要掌握电场线的物理意义: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知道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个等势面。
9.(4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考点】65:动能定理
【分析】根据圆环的运动情况分析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
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和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两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求解;
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过程和圆环从B处上滑到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解答】解:A、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
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
所以经过B处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
B、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f+W弹=0﹣0=0
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D、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研究圆环从B处上滑到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故选:BD。
【点评】能正确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对物理过程进行受力、运动、做功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必做题
10.(8分)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1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4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U(V)1.451.361.271.161.06
I(A)0.120.200.280.36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上作出U﹣I图线。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1.60V;内阻r=1.2Ω。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考点】N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13:实验题.
【分析】(1)根据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直接读数即可;
(2)根据数据作图,在U﹣I图象中,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水果电池的内阻;
(3)干电池不易长时间工作,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1)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0.6A,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4A;
(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U﹣I图象如图所示,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故答案为:(1)0.44
(2)如图所示;1.60(1.58~1.62);1.2(1.18~1.26)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对图象的认识,要掌握从U﹣I图线中获取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在计算内阻的时候,要注意纵坐标的起点不是零。
11.(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CD.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图2所示.
位置12345678
24.533.837.839.039.539.839.839.8
(3)分析如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到39.8cm/s;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②是为了说明什么?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考点】M4: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13:实验题.
【分析】(1)小磁铁竖直下落,做的是直线运动,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判断选项的结果;
(3)根据磁铁速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变化的情况情况,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
(4)塑料管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与铜管中运动的情况对比明显.
以下这些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物理试卷江苏答案及解析,仅供参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物理试卷江苏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变为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A.200 B.400 C.1600 D.3200
【考点】E8: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53A:交流电专题.
【分析】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电压比即可求解.
变压器能将220V交变电流改变为110V,原线圈匝数n1=800,副线圈匝数n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与电压比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3分)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考点】AH:静电场中的导体;AI:静电现象的解释
【分析】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解:A、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故C正确。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故选:C。
【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28: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求出中心体的质量分析求解.
【解答】解: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
故选:B。
【点评】要求解一个物理量大小变化,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表示出来,再根据已知量进行判断.
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
4.(3分)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A. B.
C. D.
【考点】CC:安培力
【分析】线框所受的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由于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等,即根据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其受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天平原本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线框所受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
由于线框平面与磁场强度垂直,且线框不全在磁场区域内,所以线框与磁场区域的交点的长度等于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由图可知,A图的有效长度最长,
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等,所以A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则A图最容易使天平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