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l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

K 39 Fe 56 Ni 59 C64 La l3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

2、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υ(W)=3υ(Z) B.2υ(X)=3υ(Z) C.2υ(X)=v(Y) D.3υ(W)=2υ(X)

4、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5.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 ,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6.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2- 3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 、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HClO B.Al2O3 C.N203 D.SiO2

8.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醇 C.丙烯 D.苯

9.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Cu2+ + 2e—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02:2CH3COO— + CO2 + H20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1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Z2Y B.X2Y2 C.Z2Y2 D.ZYX

12.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溴苯 B.对二甲苯 C.氯乙烯 D.丙烯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8题~第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8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H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l0 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C02)= _____________、CO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_____: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03的量 C.移出部分C0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15.(9分)A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由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G和D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D与H反应可能生成的盐有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实际生产中,可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简述一种制备方法_________________。

16、(8分)有机物A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便于使用,通常将其制成化合物D

,D在弱酸性条件下会缓慢释放出A。合成D的一种方法及各物质间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A与氯气反应可生成C,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经测定E中含有氯元素,且E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由A直接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在弱酸性条件下,D与水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的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1分)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么 (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0),由此计算。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NH4C1与Ca(OH)2的量足以产生使CuO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 a g,m(H2O)= b g,则Ar(Cu)= 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 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 CuO不干燥

③ 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 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8、19、20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18、19、20三题的第Ⅰ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标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Ⅱ题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做答并写明小题号。

18.(20分)

18-I(6分)已知: ,如果要合成 所用的原始原料可以是

A. 2-甲基-l,3-丁二烯和2-丁炔 B.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D、2,3-二甲基-l,3-丁二烯和丙炔

18-II(14分)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02和3.6g H20;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6)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___________个,其中核磁共

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l:1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简式)。

19、(20分)

19-I(6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0— 3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4和SO2— 3 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19-Ⅱ(14分)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 ________ FeO(填“<”或“>”);

(3)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20、(20分)

20-Ⅰ(6分)固硫剂是把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以盐的形式固定在炉渣中的物质,可

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下列物质中可用做固硫剂的有

A.CaO B.Na2C03 C.NH4N03 D. P205

20-Ⅱ(14分)以黄铁矿为原料,采用接触法生产硫酸的流程可简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炉气制造中,生成S0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炉气精制的作用是将含S02的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干燥,如果炉气不经过精制,对S02催化氧化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精制炉气(含SO2体积分数为7%、O2为ll%、N2为82%)中S0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关系如下图所示。在实际生产中,S0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450℃;左右(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S02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S02催化氧化设备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充分利用能源。

2010年海南省高考化学题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ABCDCAACCBDDBAC

13、(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

18-I A、D

18-II

(1)C2H4O2

(2)

(按教材:

2010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1.(3分)(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酸雨,然后分析酸雨的成因.

【解答】解: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我国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这是由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因此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随雨水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2.(3分)(2010•海南)常温下,将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酸碱溶液混合时,先判断过量,然后计算过量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计算溶液的pH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溶液的体积都是1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L×0.06mol•L﹣1=0.06mol,H+的物质的量为0.06mol×2=0.12mol,

则当酸碱发生中和时H+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2mol和0.1mol,

则硫酸过量,过量的H+的物质的量为0.12mol﹣0.1mol=0.02mol,

则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0.01 mol•L﹣1,

pH=﹣lg10﹣2=2.0,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pH的有关计算,明确酸碱反应的过量分析是解答的关键,并应熟悉物质的量的计算、pH的计算公式来解答即可.

3.(3分)(2010•海南)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利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解答】解:A、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v(Z)=1:1,故A错误;

B、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v(Z)=2:3,故B错误;

C、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v(Y)=2:4=1:2,即2v(X)=v(Y),故C正确;

D、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v(X)=3:2,故A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可由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直接观察得出是解答的关键.

4.(3分)(2010•海南)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两等份中一份加氢氧化钠时发生Mg2++2OH﹣=Mg(OH)2↓,另一份加BaCl2的溶液发生Ba2++SO42﹣=BaSO4↓,且两个反应中使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利用物质的物质的量代入离子方程式来计算Mg2+和SO42﹣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

【解答】解:设每份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

则由Mg2++2OH﹣=Mg(OH)2↓可知,

1 2

x amol

,解得x=0.5amol,

由Ba2++SO42﹣=BaSO4↓可知,

1 1

bmol y

,解得y=bmol,

忽略溶液中的H+和OH﹣由电荷守恒知,b×2=n(K+)+0.5a×2,

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为(b﹣0.5a)×2mol=(2b﹣a)mol,

又由于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则原溶液中的K+的物质的量为2(2b﹣a)mol,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学生应明确信息中恰好使离子转化为沉淀,然后利用离子之间的反应、电荷守恒、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即可解答.

5.(3分)(2010•海南)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对应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即AgCl>AgI;假设Ag2CrO4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x,则CrO42﹣的浓度为0.5x,由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可知

Ksp(Ag2CrO4)=x2×0.5x=0.5x3=2.0×10﹣12,x3=4.0×10﹣12,即x═,因为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所以Ag2CrO4>AgCl,

故顺序为:Ag2CrO4>AgCl>AgI.

【解答】解:A、由Ksp计算可知,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2CrO4>AgCl,故A错;

B、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2CrO4>AgCl,故B错;

C、饱和溶液中:对应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即AgCl>AgI;Ag2CrO4溶液中Ag+的浓度为,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所以有Ag2CrO4>AgCl>AgI,故C正确;

D、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Cl>AgI,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做题时注意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似,如不同,可用溶度积常数计算.

6.(3分)(2010•海南)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32﹣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的中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在转化中存在不完全转化性,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存在同一体系中,并利用离子浓度的改变来分析平衡的移动.

【解答】解:A、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同存在于体系中,即存在SO2分子,故A正确;

B、因溶液中H+的来源有3个方面,即水的电离、SO2•xH2O和HSO3﹣的电离,因此溶液中H+浓度不一定是SO32﹣浓度的2倍,故B错误;

C、SO2是一种还原性气体,若加入的酸是氧化性酸,SO2将被氧化成硫酸而不会放出SO2气体,当加入非氧化性酸,平衡逆向移动,有气体放出,故C错误;

D、NaHSO3是一种酸式盐可以与NaOH反应,因氢氧化钠过量,则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则不存在NaHSO3,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明确反应的可逆性、不完全转化性、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4分)(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HClO B.Al2O3 C.N2O3 D.SiO2

【考点】重要的氧化剂;重要的还原剂

【分析】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需从两个反面入手,1.熟悉物质的性质,2.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如果物质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答】解:A、HClO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一般情况下凡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都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

B、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故B错误;

C、N20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中间价态,则该物质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

D、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和理解.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能力,金属单质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l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

K 39 Fe 56 Ni 59 C64 La l3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

2、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υ(W)=3υ(Z) B.2υ(X)=3υ(Z) C.2υ(X)=v(Y) D.3υ(W)=2υ(X)

4、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5.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 ,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6.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2- 3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 、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HClO B.Al2O3 C.N203 D.SiO2

8.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醇 C.丙烯 D.苯

9.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Cu2+ + 2e—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