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6分)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考点】1U:物理学史;J1:粒子散射实验

【专题】54M: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其组成.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近代物理中的几个重要试验及发现,要了解这些试验及发现的内容及其重要物理意义.

【解答】解:A、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选项错误;

B、X射线(伦琴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B选项错误;

C、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存在原子核,C正确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以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类似知识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记忆.

2.(6分)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考点】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2A: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37: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4A:整体法和隔离法.

【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动力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本题中两物体相对静止,可以先用整体法,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分析,由于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后,故合力向后,对B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AB=mBa=μmBg 大小不变,

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

故选:A。

【点评】对于连接体问题可以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解系统内力!

3.(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考点】19:平均速度;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511: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解答】解:A、代入t=1s,可得第1s内的位移为6m,故A错误;

B、代入t=2s,可得前2s的位移为14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前2s的平均速度为7m/s故B错误;

D、因为加速度为2m/s2,所以任意1s内速度增量都是2m/s,故D正确。

故选:D。

4.(6分)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005s时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B.t=0.01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

C.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311V

D.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频率为100Hz

【考点】E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E3: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专题】53A:交流电专题.

【分析】由图2可知特殊时刻的电动势,根据电动势的特点,可判处于那个面上,由图象还可知电动势的峰值和周期,根据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便可求电动势的有效值。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当0.05s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则此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当0.01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则此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最大,处于中性面,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征的基本知识,要具备从图象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明确有效值和频率等物理量的计算。

A.U2=U1,E2=E1 B.U2=2U1,E2=4E1

C.U2=U1,E2=2E1 D.U2=2U1,E2=2E1

【考点】AS: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专题】16:压轴题.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决定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6.(6分)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x,若△x甲>△x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乙光则不能发生

B.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

C.甲光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乙光的光子能量

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

【考点】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H9:光的干涉;ID:光子及其动量

【专题】54D:光的折射专题;54L:物理光学综合专题.

【解答】解:A、偏振现象是横波特有的现象,由于光是横波,故甲乙都可以发生偏振现象。故A错;

故选:BD。

【点评】该部分所考查的大多是基础性题目,难度不是太大,但综合性很强,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顺利解决.

7.(6分)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沿y轴做简谐运动.A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B是沿波传播方向上介质的一个质点,则()

A.波源A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经半个周期时间质点B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

D.在一个周期时间内A所受回复力的冲量为零

【考点】F1:波的形成和传播;F4:横波的图象;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6分)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考点】1U:物理学史;J1:粒子散射实验

【专题】54M: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其组成.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近代物理中的几个重要试验及发现,要了解这些试验及发现的内容及其重要物理意义.

【解答】解:A、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选项错误;

B、X射线(伦琴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B选项错误;

C、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存在原子核,C正确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以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类似知识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记忆.

2.(6分)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考点】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2A: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37: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4A:整体法和隔离法.

【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动力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本题中两物体相对静止,可以先用整体法,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分析,由于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后,故合力向后,对B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AB=mBa=μmBg 大小不变,

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

故选:A。

【点评】对于连接体问题可以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解系统内力!

3.(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考点】19:平均速度;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511: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