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陕西语文高考试卷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陕西语文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手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为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不能听清,也不必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 :同辈

C.麾诸军毕济 麾 :指挥

D.潜刻期而去 刻期 :约定日期

5.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①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规定,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7.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译文: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8.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6分)

答:

9.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2)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袋 美 元

阿列克谢·利特维诺夫

13号,星期五,早晨,莫斯科精神病院。

“大夫,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稍微谢了点儿顶、背有些驼的中年人走进心理科门诊部。

“当然,请进。你觉得哪儿不舒服吗?”个子瘦高、戴着咖啡色眼睛的大夫不冷不热地问,但并未放下手中的报纸和笔,他正在玩填字游戏。

“不知道。我看人们都来找精神病大夫,所以我也来了。”

“嗯,太好了。那你自己最好立刻承认自己是精神病,现在许多人都因为钱得了这种病。”他边填着字边说。

“噢,上帝,这太可怕了,我正是为钱的事找您来的,大夫。”

“哼,我猜对了吧。你再说说看,是怎么回事?”大夫听到“钱”字,放下了笔。

“大夫,我希望您帮帮我。我前两天拾了很大一笔钱······”

“钱?一大笔?拾的?有多少?”大夫的脸凑近中年人,镜片后的目光一下子灼灼闪亮。

“是的,一口袋。”

“啊!一口袋?!你别激动,慢慢说。”

“我没激动,大夫,请您轻点儿抓我的手好吗?”大夫松开手,扶了扶眼睛。

“那么一大口袋美元,都是一百元一张的。星期二早晨,我起来锻炼身体,刚一出小区门,就看见地上有一个袋子,那种装垃圾的黑色袋子。我以为是谁故意丢的,或者是从垃圾车上掉下的垃圾,就拾起来,觉得沉甸甸的,打开来一看,啊,里面全是钱,而且全是美元!”

“哦,美元!一大袋子!”

“大夫,您······把我的扣子揪下来了······嗯,是美元,没错。没有人证,袋里也没有线索,嗯,我就想——”

“打住!我是心理学大夫,让我来猜一下。我想,这么多钱你打算自己留下来,对不对?”

“您没猜对,大夫。我想人家会找来的,我先等等看。可是在家等了两天,也没有人找。”

“等了两天?你大脑没受过碰撞吧?”

“没有。”

“比如,偶然······”

“您是问我撞没撞到什么东西上?没有。没撞过,也没让人敲打过。”

“有意思。怎么会这样呢?那你每逢月圆的晚上,是不是有特别想上楼顶大声喊叫的欲望?”

“我从来没有过那种念头。楼顶上有什么吗?”

“哦,什么也没有,我只是这样随便问问。也就是说,你等了两天,也没有人来要钱?”

“是的,大夫。然后,我又想——”

“打住!让我来猜一下。这次你决定自己把这些钱留下了。”

“不是,大夫,我想到警察局问一下,有没有人找过钱。去了一问,他们说没有,已经好久没人上这里来交钱、找钱了。接着,我就想拿一张到银行,让他们检验一下,看这些钱是不是假的,要不怎么会没人找呢?”

“太好了,你很聪明,好样的,你想得很对。那么多钱没人要,说不定是假的。对了,你再想一想,你从前没有从高处摔下来过吗?比如马上、房上······”

“从来没有。”

“那太好了。请问,你们家族有癫痫病史吗?”

“没有。”

“你肯定吗?比如你的爷爷,奶奶······”

“没有。”

“癫痫,也就是羊角风,没有吗?”

“绝对没有。”

“嗯,这就奇怪了。那请你对我说实话,当你用湿手抓电线接头时有什么感觉?”

“我?我从来没用手碰过电线。”

“太遗憾了?那······到了银行后怎么样?”

“他们说,美元是真的。其中有两个工作人员还追出来,问我有多少,愿不愿意和他们兑换——比官方牌价多50卢布。我说,钱不是我的,不换,他们骂了我一句‘精神病’,失望地回去了。我从银行出来,心想,算了,现在——”

“打住!再让我最后猜一次,这次我肯定能猜对。”

“嗯,好吧,您猜猜看。”

“现在,我想,你终于自己决定留下这笔钱了。”

“自己留下?可这些钱并不是我的呀!”

“唉,疯子,现在这些钱在哪儿?”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这些钱给您带来·····”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陕西语文高考试卷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陕西语文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手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为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不能听清,也不必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 :同辈

C.麾诸军毕济 麾 :指挥

D.潜刻期而去 刻期 :约定日期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