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完成下列问题。
1. 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 )
A. 社会资金 B. 科学技术 C. 通讯信息 D. 自然资源
2.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①便于知识交流 ②促进分工协作 ③节约运输成本 ④集中处理废弃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该组试题以创意产业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集群的优势,试题难度适中。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因素是对创意产业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B错误。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发达的通讯更加便于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等,因此都对创意产业有较大影响,A、C错误。创意产业一般需要的原料较少,因此自然资源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小,D正确。
【2题详解】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使得一定区域内集中大量的相关或相似企业,便于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工协作,因此①②正确。创意产业运输量小、产生废弃物少,③④错误。故选A。
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A. 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 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 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 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四大地区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A。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四国中( )
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4. D 5. A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4题详解】
“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5题详解】
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 煤炭属于( )
A. 后天性资源 B. 化石能源
C. 可再生资源 D. 清洁能源
7. 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 )
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
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
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6. B 7. A
【解析】
该组试题以煤炭气化利用为背景,考查能源类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说,试题难度较小。
【6题详解】
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D错误。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①正确。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②错误。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③正确。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④错误。故选A。
8.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
A. RS B. GPS C. GIS D. VR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简称RS。
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 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 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 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10. 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C 10. C
【解析】
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9题详解】
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
【10题详解】
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 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12. 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B 12. 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试题难度较小,理解教材内容可做出回答。
【11题详解】
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12题详解】
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不同,防治措施也不同,概括来讲是“因地制宜”四个字。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选择往往要考虑区域的水分条件的差异,在水分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而特别干旱的地区只能采取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再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内蒙古东部应减少水井数量,而一些河流沿岸地区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此荒漠化的防治类问题不光要答出具体措施,更要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措施。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3.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14.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13. B 14. D
【解析】
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14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6. 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土壤
【答案】15. C 16. C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6题详解】
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故选C。
【点睛】中低纬度内陆或山地背风坡处,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地带性植被多为草原或荒漠。在这样的地区,对生物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水分条件,在山地地区更易形成降水,因此在山体的某一高度,往往会形成森林植被。
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 B. 高素质劳动力
C. 老城区失业人员 D. 新区失地农民
18. 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A. 环境质量优越 B. 依托老城区发展
C. 地价水平较低 D. 减小老城区干扰
【答案】17. B 18. B
【解析】
该组试题以雄安新区为背景,以新老城区的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对策。试题较为灵活,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19.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完成问题。
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 B. 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C. 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 D. 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且温度继续降低,冰川融化减慢,A错误。②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但差值在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但温度逐渐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B错误。③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温度继续升高,山地雪线上升,C正确。④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但差值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但温度逐渐降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往较低纬度较为温暖的地方移动,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D错误。
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月平均气温(℃)1460-218162126
月平均降水量(mm)271354712183757
生育期播种发芽成苗期越冬休眠期返青拔节抽穗期成熟收割期
20. 该农作物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土豆
21. 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
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完成下列问题。
1. 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 )
A. 社会资金 B. 科学技术 C. 通讯信息 D. 自然资源
2.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①便于知识交流 ②促进分工协作 ③节约运输成本 ④集中处理废弃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该组试题以创意产业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集群的优势,试题难度适中。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因素是对创意产业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B错误。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发达的通讯更加便于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等,因此都对创意产业有较大影响,A、C错误。创意产业一般需要的原料较少,因此自然资源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小,D正确。
【2题详解】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使得一定区域内集中大量的相关或相似企业,便于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工协作,因此①②正确。创意产业运输量小、产生废弃物少,③④错误。故选A。
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A. 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 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 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 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四大地区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A。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四国中( )
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4. D 5. A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4题详解】
“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5题详解】
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