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考点】F7: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56:化学应用.
【分析】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风力发电、节约用水用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增加植被面积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A.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风力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故B错误;
C、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O2含量,故C错误;
D、节约用水用电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及物质的性质,明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题目较为简单,根据生活实际分析的回答即可解答。
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514: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结合原子表示方法分析判断,质量数标记在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记在左下角;
B.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
C.硫化钠是钠离子和硫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记阴阳离子;
D.结构简式需要表示出结构特征和官能团;
B.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硫化钠的化学式中含有两个钠离子,硫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C2H4O2为甲酸甲酯的分子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规范应用和书写方法,注意检查的熟练掌握,题目较简单。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二氧化硫化合价居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但漂白纸张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碳酸氢铵具有易分解的性质,做氮肥是利用其溶解后铵根离子被植物吸收做氮肥;
C.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
D.利用氧化铝熔点高的性质可以做耐火材料。
【解答】解:A.二氧化硫化合价居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但漂白纸张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其氧化性,故A错误;
B.做氮肥是利用碳酸氢铵溶解后的铵根离子被植物吸收做氮肥,不是利用其分解的性质,故B错误;
C.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不是利用的易溶于水的性质,故C错误;
D.Al2O3熔点高,不易熔融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铵盐、铁盐和氧化铝的性质应用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积累,题目较简单。
4.(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F,应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Na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应为S元素,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F,应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Na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应为S元素,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分别为O2﹣、S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故A错误;
B.Y为F,Z为Na,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F,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错误;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半径r(F)<r(O)<r(S)<r(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5.(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3H+═H2SiO3↓+3Na+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B.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中需要符合电荷守恒;
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弱酸弱碱;
D.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硅酸钠是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
【解答】解: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A错误;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B错误;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C正确;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反应产物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6.(2分)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氨气 B.
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25:实验评价题.
【分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
B.气体通入方向错误;
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
【解答】解: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故A错误;
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否则将液体排出,故B错误;
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制备,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D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DB:盐类水解的原理
【专题】51H:盐类的水解专题;51I:电化学专题.
【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C、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
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正确;
B、Na2CO3溶液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22.4LCl2中,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使得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基本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NA的计算和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综合性强,但是较为基础,掌握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8.(2分)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减小
D.反应CH4(g)═C(s)+2 H2(g)的△H=+74.8kJ•mol﹣1
【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5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H2>0,反应为吸热反应;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
D、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CH4(g)═C(s)+2 H2(g)相当于③﹣②。
【解答】解: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反应的△H2>0,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CH4(g)═C(s)+2 H2(g)相当于③﹣②,故△H=△H3﹣△H2,△H=+206.1kJ•mol﹣1﹣(+131.3kJ•mol﹣1)=+74.8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盖斯定律计算时焓变的加减时正负号为易错点,题目难度较小。
9.(2分)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考点】FH:硅和二氧化硅;GK: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和盐酸不反应;
B.FeS2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C.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D.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镁溶液电解不能生成金属镁。
【解答】解:A.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盐酸不反应,不能一步实现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二氧化硫和水不能一步转化,故B错误;
C.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两步反应能一步实现,故C正确;
D.碳酸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电解得到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不能直接得到金属镁,应是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转化的应用,主要是硅、硫、氮、镁的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0.(2分)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燃料燃烧应放出热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温度过高,酶失去催化活性;
C.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强碱滴定强酸,溶液pH增大,存在pH的突变。
【解答】解:A.燃料燃烧应放出热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而题目所给图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酶为蛋白质,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则酶催化能力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故B正确;
C.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图象符合电离特点,故C正确;
D.强碱滴定强酸,溶液pH增大,存在pH的突变,图象符合,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影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主要内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易错点为B,注意蛋白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全部选对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4分)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NaOH反应
D.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有物含有酯,可生水解反,含有基,具有酸,可生中和、酯化反应,结合有物结构特点解答题。
【解答】解:A.两苯环连接在饱和原子上具有甲烷结构点且﹣C为键可自由旋,则分子中两个苯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
C.含有酯基,且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且含有羧基,则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NaOH反应,故C错误;
D.能水解的只有酯基,且为环状化合物,则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为高频考点,题目中等,注意把握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分析能力,
12.(4分)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常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42﹣
B.加入过量NaClO溶液:NH4+、Fe2+、H+、SO42﹣、ClO﹣
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42﹣、OH﹣
D.加入过量NaClO溶液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42﹣、Cl﹣、ClO﹣、OH﹣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离子能大量共存,并结合母液中含有(NH4)2•Fe(SO4)2•6H2O晶体中的离子,利用离子共存的观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气与还原性离子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存在二价铁离子,故A错误;
B.Fe2+有强还原性,酸性条件ClO﹣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Fe2+、OH﹣结合生成沉淀,铵根离子与碱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加入过量NaClO溶液和NaOH的混合溶液,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强氧化性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4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室温下,向浓度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SO4)<Ksp(CaSO4)
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A.A B.B C.C D.D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
B.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不能确定生成的白色沉淀成分;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考点】F7: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56:化学应用.
【分析】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风力发电、节约用水用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增加植被面积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A.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风力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故B错误;
C、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O2含量,故C错误;
D、节约用水用电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及物质的性质,明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题目较为简单,根据生活实际分析的回答即可解答。
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514: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结合原子表示方法分析判断,质量数标记在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记在左下角;
B.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
C.硫化钠是钠离子和硫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记阴阳离子;
D.结构简式需要表示出结构特征和官能团;
B.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硫化钠的化学式中含有两个钠离子,硫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C2H4O2为甲酸甲酯的分子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规范应用和书写方法,注意检查的熟练掌握,题目较简单。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二氧化硫化合价居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但漂白纸张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碳酸氢铵具有易分解的性质,做氮肥是利用其溶解后铵根离子被植物吸收做氮肥;
C.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