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2.(6分)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3.(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4.(6分)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6.(6分)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A.A B.B C.C D.D

7.(6分)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0246810

V(O2)/mL0.09.917.222.426.5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3.3×10﹣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80分

8.(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ⅱ.RCH=CHR′RCHO+R′CHO (R、R′代表烃基或氢)

(1)CH2=CH﹣CH=CH2的名称是 .

(2)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 .

a、加聚反应 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 .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质量是 g.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9.(14分)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2)Ⅱ中,2NO(g)+O2(g)⇌2N02(g).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 .

(3)Ⅲ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

2NO2(g)⇌N2O4(l)△H2

图3中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 ,说明理由: .

图4

10.(12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图1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 .

②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 1 +3 .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图2),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

(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3),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 .

11.(15分)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Ⅰ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

Ⅱ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

Ⅲb>x>0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

(1)用KSCN溶液检测处Fe3+的现象是 .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 性.

(4)Ⅱ中虽未检验处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记录如下: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Ⅳa>x≥c无明显变化有Cl2

Ⅴc>x≥b无明显变化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 mol/L.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

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考点】O1:化学试剂的分类

【专题】524:氮族元素.

【分析】警示标记标注说明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A.C2H5OH为易燃品,不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故A错误;

B.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应标注,故B正确;

C.NaOH具有腐蚀性,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

D.盐酸具有腐蚀性,但是不具有强的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及警示标记,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警示标记的含义,熟悉硝酸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分)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考点】GJ: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527: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由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可知,只有氧化铝为致密的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可知,只有氧化铝为致密的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而K、Na、Fe的氧化物均不是致密的结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3.(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考点】1B:真题集萃;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51I:电化学专题.

【分析】A.锌锰干电池中,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氢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铅蓄电池中,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镍镉电池中,负极上Cd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解:A.锌锰干电池中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正极2MnO2+2NH4++2e﹣=Mn2O3+2NH3+H2O,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H2﹣4e﹣=4H+、O2+4H++4e﹣=2H2O,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4H2O、O2+2H2O+4e﹣=4OH﹣,所以符合题意,故B正确;

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Pb﹣2e﹣+SO42﹣=PbSO4 ,正极电极反应:PbO2+2e﹣+4H++SO42﹣=PbSO4+2H2O,所以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镍镉电池放电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负极:Cd+2OH﹣﹣2e﹣=Cd(OH)2,所以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4.(6分)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考点】48: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A: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527: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氯化铜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出铜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D.金属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解答】解: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溶液显示碱性,原因是一水合氨为弱碱,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故A正确;

B.将Na块放入水中,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B正确;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氯化铜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铜离子和氯离子,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氯化铜的电离方程式为CuCl2=Cu2++2Cl﹣,故C错误;

D.铝溶于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考点】9R: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HA:有机物的鉴别;JH: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

B.HCOOCH3中两种H,HCOOCH2CH3中有三种H;

C.CH3COOH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CH3COOCH2CH3不能;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解答】解:A.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则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故A正确;

B.HCOOCH3中两种H,HCOOCH2CH3中有三种H,则用核磁共振氢谱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故B错误;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2.(6分)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3.(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4.(6分)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6.(6分)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A.A B.B C.C D.D

7.(6分)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0246810

V(O2)/mL0.09.917.222.426.5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3.3×10﹣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80分

8.(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