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真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真题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
辖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真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真题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
辖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