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x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9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对读音不同的,即可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
【解答】A.jiào,jué/jiǎo,cān/cēn;
B.pō/bó,xiù,zēng/céng;
C.zàng/cáng、yù/xū、zēng/céng;
D.yù/yùn,zhuó,jiè/jí;
故选:C。
【点评】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后文语境有“重新设计”,也就是变更了计划。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可改用中性词“敲边鼓”;
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
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最后一句“堵住了生产的源头”提供语境,是从根本是解决了问题。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可将“通过”放到句首;“传统”不能“提高”,可改为“发扬”;
B.搭配不当,“提高”和“意思”不能搭配,应该为“增强”;
C.成分残缺,在“进一步”前加上介词“对”;
D.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12分)
4.(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 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 来年;从1582 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 余年;以1814 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 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1)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2)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3)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4)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解答】(1)C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无将汉学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的信息,而且这四者本身在时间上也存在交叉.
(2)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区间在第二节.从全文来看,第一节讲的是“汉学的概念”,第二节讲的是“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即对话精神”,第三节讲的是“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根据第一节中“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和第二节中“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可以看出.
(3)答案:A项对应文字为“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始终”有误.
(4)D项以偏概全,从全文来看,汉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帮助外国人“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一方面能帮助“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答案:
(1)C
(2)B
(3)A
(4)D
【点评】科普文答题技巧:
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
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否则就会抑制阅读功效.
4、原文利用和自我加工相结合,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关键文字,很多题目的答案可以使用原文的现成词句,但是有一些是要你根据答题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形助概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断章取义甚至文不对题,违背了说明文尤其强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两大原则.
三、(18分)
5.(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D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②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③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方法.
(2)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从分析人物的角度筛选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伺”此处应取“窥伺,窥探,观察”之意.
(2)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4)①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分别解释为“狠心、怨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②“设备”一词古今异义,应为“设置防备”,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全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③“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答案:
(1)C
(2)D
(3)A
(4)①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②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③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23分)
6.(8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手法: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抓住景与情的关系;
(2)能紧扣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具有提示作用.
【解答】(1)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应与友人相关,同时也应联系作者自己.这句写景句,注意景与情的关系.
(2)结合“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仔细注意这里的反问;“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句中的“未是”“别有”具有提示作用.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点评】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首先要确定需要赏析的诗歌的题材,如这首词是首送别词,所以分析时围绕送别.
送别诗歌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x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9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对读音不同的,即可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
【解答】A.jiào,jué/jiǎo,cān/cēn;
B.pō/bó,xiù,zēng/céng;
C.zàng/cáng、yù/xū、zēng/céng;
D.yù/yùn,zhuó,jiè/jí;
故选:C。
【点评】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后文语境有“重新设计”,也就是变更了计划。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可改用中性词“敲边鼓”;
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
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最后一句“堵住了生产的源头”提供语境,是从根本是解决了问题。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可将“通过”放到句首;“传统”不能“提高”,可改为“发扬”;
B.搭配不当,“提高”和“意思”不能搭配,应该为“增强”;
C.成分残缺,在“进一步”前加上介词“对”;
D.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