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xx〕113号)精神,推进全市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在全面实施梧州市学校安全稳定风险责任清单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安全长效化风险防控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学校安全工作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市政府及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全面分析研究学校安全事故特点规律,深入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019年,在全市基本建成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具体负责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工作,市及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推进,实施本区域的风险管控工作。
二、建立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都位、场所和区域进行的伴随风险的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就是风险点。
安全风险一般分为1-4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为方便操作,市教育局制定了《梧州市学校安全稳定风险责任清单(试行)》,详见我局于xx年8月21日下发《关于全面实施梧州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通知》(梧教安稳〔xx〕64号)附件,并根据重要程度和安全管理中发生事成的频率等情况,给每个风险点赋了分,一般情况得分在总分的60%(含以下)-69%的可确定为1级风险,70%-79%的可确定为2级风险,80-89%的可确定为3级,90%以上的可确定为4级风险。
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对照《梧州市学校安全稳定风险责任清单(试行)》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自查,确定每一个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建立起本学校的风险清单,要按照风险等级和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将每一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逐一分解到人,明确管控要求,建立风险管控责任清单。
各学校的风险责任清单要上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局直属学校报市教育局。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原学校自查确定的风险清单进行全面复查,对风险等级进行确认,并作出适当调整,然后根据各学校安全风险的总体情况,确定整所学校的安全风险等级。
学校要根据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定结果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对3级的风险点,学校要进行重点管控,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人员进行跟踪管理,督促整改;对安全风险等级为1-2级的学校,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挂牌督办,安排人员进行重点帮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风险等级为1级的学校,市教育局将挂牌督办。
学校安全风险责任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隐患整改情况适时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学校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或学期整体调整一次。
三、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学校违反安企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家在教育教学
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课,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
对排查,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建立隐患整改合账,限期整改,做到定整改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
对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应挂牌督办、建立档案并跟踪整改。
学校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把相关隐患排查情况录入学校安全管理平台,并填写《学校幼儿园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件2),每季度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局直管各学校报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科。
学校应当每季度在单位内部公布事故隐患排查情况,以及整改措施、责任人、资金落实、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开展本辖区范围内的学校安全事故隐惠大排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通知学校纳入安全隐患台账管理,要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报告,挂律督办等制度,确保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负责全市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各学校校长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全体从教职工积极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从防范事故风险的角度,全面评估和改进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息全面纳入防控范畴,科学预防、系统应对、不留死角。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指导,业务科室要切实履行直接监管责任,安全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监管责任,确保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时限。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快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事故隐息模底排查、等级认定和复查确认工作,2019年4月份前要完成全部基础性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调整和整改,建立起按照区域和设施设备危险程度分级管理和按照人员动态风险分级管理的“四色图”,形成比较完整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市教育局将对此项工作的进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在2019年秋季开学前进行全面督查验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以下步骤推进:
1.培育试点,示范引领。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组织实施推进。
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分别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作为本地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试点学校重点培育,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本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突出重点,强力推进。
2019年4月底前,市、县(市、区)逐级逐次完成试点学校建设,将试点学校培育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
2019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全市教育系统领域双重预防体系。
3.扩大覆盖,全面实施。
于2019年9月底前,全市教育系统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面完成,随着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全市安全教育将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4.稳定运行,持续改进。
2020年12月底前,全市教育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实现稳定运行,并不断巩固成果,持续提升水平。
(三)完善长效机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推进事校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
要通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促使学校切实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按照《梧州市学校校园安全风险责任清单》逐项对照检查,且不限于清单内容,还须结合实际,全面排查风险点及安全隐患,完善“四个一”,即“风险分级管控档案、风险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各类应急预案”,并录入学校安全管理平台,推进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全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构建切合实际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四)加强培训宣传。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组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专题培训,普及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隐息排查治理的知识和技能。
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发动全员共同参与,要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典型学校,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学校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将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意见建议及时报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科。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2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的通知》和市、教育局、教育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通知精神,保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预案:
一、领导指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等级划分:
一般事故:房屋发生局部开裂、倾斜现象,有倒塌危险。
重大事故:房屋已经开始压塌或者局部已经倒塌,将会引起大面积倒塌的危险。
三、应急流程:
一般事故发生时,及时广播通知全校处于应急状态,终止上课,启动应急预案。
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立即赶赴教室组织学生进行疏散,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随时关注事故的变化,避免扩大。
流程:警报——疏散——报告——总结
重大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疏散学生(在堂教师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立即赶赴本班教室进行组织。
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警(广播室教师或者电话旁的教师),广播或者长时间的电铃为警报信号,认真做好事故后期处理。
流程:报警——疏散——报告——抢救
四、其他事宜:
1、倒塌事故发生时间如果是下班时间,在校教师和门卫应及时报告校领导,及时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流程不变。
2、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房屋倒塌事故,应把疏散学生放在首位。
3、事故发生后,组长负责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副组长和组员负责组织人员疏散及救助。
4、人员疏散:
学生疏散时要以有序迅速为原则(不带书包、不拖时间);
教师应在最后离开危险区域;
教学楼通道为东西楼梯,由班主任组织有序进行,疏散顺序为:一楼四个班——二楼(东为202、203班,西为301、302班)——三楼(东为401、402班,西为501、502班)——四楼(东为601班,西为602班),临时聚集地点为校外公路旁,指挥小组指定教师进行人员清查和纪律监督。
5、协助疏散:
确保楼梯口的畅通,门卫应及时打开校门;
操场学生应临时组班,不回本班教室;
各班负责人疏散学生后应及时清点人数,报告领导小组,排查遗漏学生。
6、伤病救助:
发生事故后,伤病人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由晓霞老师总负责。
不提倡在警报解除前进入倒塌现场进行抢救,而应在专业抢救人员的指挥下进行。
事故发生后,指挥小组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特别是受困或者受伤学生家长,妥善处理后期事项。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3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安全状况,积极整合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拓安全教育渠道,深入研究教育方法,认真编著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系列教育纳入了校本课程。
我校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二、安全教育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以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品德目标
1.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
2.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3.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
4.珍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6.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三、安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1、组长: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