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地朝着计划进行,为了保障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小编这里整理了药店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店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1
一、总则
做好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染预防学问,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搞好各项卫生,削减疫情的发生。当发生疫情时,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准时对发生的疫情进行掌握,最大限度地削减疫情的扩散,保障顾客、员工、家属的身体健康。
二、疫情掌握领导小组组成机构及职责
组长:
成员:
三、应急设备、物资
1、消毒药品、消毒器具(过氧乙酸、84消毒液、酒精、喷雾器等)
2、红外线测温仪、口罩、一次性手套、玻璃体温计等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门店入口管理。设立门店入口唯一通道,在门口处设置非接触式测温仪,所以顾客进入药店前均需佩戴口罩和协作测量体温,经过及具体询问登记后,方可进入药店。
2、严格顾客询查制度。门店入口人员对所来顾客进行个人卫生和打喷嚏防护等生活细节宣讲,购药过程要求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询问全部人员有无X省、武汉等疫区人员接触史,同时询问是否有干咳、乏力、肌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无发热、临床症状及相关流行病学史的顾客,在合理防护基础上,正常购药。
五、健康风险判定标准
1、高风险人员,是指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看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看的亲密接触者;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2、中风险人员,是指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有发热,干咳、气促腹泻、乏力等症状的人员;实施居家观看未满14天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解除医学隔离未满14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3、低风险人员,是指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高风险、中风险人员以外的人员。
六、应急处理
顾客购买药品,进行体温测量,若出现体温>37.3℃时,准时停止购药,劝其去医院全面检查。并准时上报彬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和小章卫生院防疫人员,做到早发觉、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出现严重发烧和疑视病例,打“120”恳求早治疗病人,报告疾病掌握中心在管区内做终末消毒工作。根据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全面隔离。
七、加强卫生清洁消毒
1、通风换气。加强营业环境的通风换气,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依据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或安装排风设备,加强排风;也可使用合法有效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2、加强人员管理,全部工作人员、顾客进店均需应当佩戴口罩,交谈、购药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加强环境消毒,对营业场所进行全面消杀工作,使用84消毒液500mg/L浓度进行拖地,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台面、货架、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洁净。
4、医疗废物和污水收集处理,设立废弃口罩等医疗废物处理垃圾箱,并根据有关规定合理销毁。
5、顾客疏导管理。工作人员应准时疏导顾客,避免店内人员密集。提示顾客保持至少1米安全距离,必要时对顾客携带的物品进行酒精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实名购药登记。限制销售退热、止咳、感冒、抗菌素类药物,顾客在购买此类药物时,需供应本人身份证,并对顾客身份信息具体登记在册(但必需确保顾客的信息不能外泄的法律责任),实行日报制度,登记内容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药品名称,体温、测量时间,有无X省、武汉等疫区无接触史等。
八、疑似感染人员的紧急处理
1、一旦发觉顾客有疑似症状,且发热在37.3℃以上,伴咳嗽或者呼吸困难,近期有X省、武汉等疫区旅行史或者感染人群接触史,可能为疑似感染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2、风险评估:
仅有症状无X省武汉及其他疫区旅行史或者接触使者,属于低疑似人员。
有X省、武汉等疫区旅行史或者感染人群的接触史者,属中度疑似人员。
有症状且有X省、武汉等疫区旅行史或者感染人群的接触史者,属高度疑似病人。
3、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首先确认自己的防护措施得当,并与疑似者保持一定距离,对未戴口罩的疑似人员,准时配发口罩,同时疏散其他顾客。
4、信息登记
对于发觉的疑似人员,工作人员应准时登记疑似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症状、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询问近期亲密接触人员。
5、处置措施
首先安抚疑似人员心情,对于低疑似者强调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对于中度疑似者不仅要采取预防措施,还建议在家自行隔离14天并追踪接触史和亲密接触人员,准时上报彬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汇报猎取疑似人员和接触人员信息。对于高度注视者应马上联系彬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和小章卫生院防疫人员,在确保转送安全前提下,尽快将疑似感染者转运到定点的医院。由医院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6、店内消毒
疑似人员离店或妥当处理后,店内工作人员准时对室内全部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死角漏洞。
药店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2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娴熟把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学问、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掌握。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分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支配,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供应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觉隐患,准时改进。发觉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根据有关要求准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预检分诊设置,对进入人员严格落实“健康码+测温+症状询问+流行病学史排查”。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削减患者的拥挤,以削减医院感染的风险。发觉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掌握传播措施,并根据规定对患者的伴随人员和其他亲密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看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准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伴随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学问,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看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掌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加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需根据规定准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协作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气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十一)加强零售药店管理。零售药店要做好人员个人防护,严格实行“绿码+测温+登记”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购药人员的信息登记管理,对全部欲购买药品人员测量体温,发觉发热、咳嗽人员或购买适应症含“发热”“咳嗽”等内容药品的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属地乡镇(街道)、防疫部门。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掌握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分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动身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根据《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把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根据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并准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伴随人员供应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意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根据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平凡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分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觉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准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准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准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详细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的确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