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8篇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并提供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
1. 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守法意识;
2. 让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3. 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弘扬正气,成为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首先,我们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生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预防这些成因。
三、主要内容: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全国约有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约为70%左右。
2.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很大。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且不计后果,其犯罪行为危害极大。例如,曾经发生的绑票案,作案者年仅17岁,由于逃学、赌博和玩游戏机,为了弄钱而绑票索要钱物,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
3. 青少年犯罪具有蔓延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模仿性,犯罪行为和手段相互传播,形成团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个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日益增加,例如绍兴前几年就出现了“东街帮”、“城南帮”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情况。
2.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1) 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根据统计数据,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2)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3)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4) 犯罪的类型复杂,涉及敲诈勒索、盗窃抢劫、聚众斗殴、残害亲人、吸毒等。
3.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知识的成长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从客观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上述成因,应采取的对策
1. 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应该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他们把课余时间的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家长应该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开办“家长学校”,或与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学校是青少年的另一个重要教育场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履行德育教育的职责。学校不仅要关注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还要关心后进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应该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的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力度。同时,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关闭不健康的游戏厅、录像室和网吧等场所,严格管理其他青少年娱乐场所,规范运作。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
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可以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在学校、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两法一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氛围。
其次,我们可以争取社会的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的宣传活动,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辟法律专栏,组织知识竞赛、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2.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和基地建设。
为了顺利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和基地。有关部门可以聘请具有法制教育经验和优秀思想品德的中层干部担任法制副校长,并发放统一的聘请书。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真正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实到实处。
3.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营造青少年维权的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推动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关闭不健康的场所,维护学校教职工和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小公民的方法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法小公民,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是消费者的权益。我们也应该了解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和守法的公民。
2.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法制方面,我们中学生一方面渴望法制健全,执法严明。另一方面,我们却往往无视法律的重要作用,缺乏守法和护法的知识和意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还应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并且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在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我们应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介绍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我们还强调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守法小公民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2
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法治社会”。
二、活动目标:
1、为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教师、家长、幼儿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抓好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施教水平。
三、活动时间:_月_日——_月_日
四、活动组织:
成立“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具体措施:
(一)环境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师生进行法治教育宣传,使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2、悬挂法治教育标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在幼儿园网站上宣传有关宪法知识。
(二)向教师宣传
1、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宪法》中有关法律条文,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
2、要求教师通过网络自学宪法知识,并开展讨论交流。
3、组织全园教师进行普法考试,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普法意识。
(三)向幼儿宣传
1、各班利用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法律意识。
2、各班组织幼儿观看法制宣传的碟片,增加幼儿对法治的认识。
六、活动安排:
时 间 星 期 内 容 备注
_月_日 星期四 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宣传发动。
_月_日 星期五 悬挂法治教育标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_月_日 星期一 1.国旗下讲话向师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2.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宪法》中有关法律条文。
_月_日 星期二 组织全园教师进行普法考试。
_月_日 星期三 各班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
_月_日 星期四 组织各班幼儿观看法制宣传的碟片。
_月_日 星期五 1.幼儿园网站上宣传有关宪法知识。2.教师通过网络自学宪法知识,并开展讨论交流。
七、活动要求:
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活动内容,结合幼儿园实际,发挥各班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切实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
“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3
结合全县教育实际,长丰县教育系统制定了开展“法律进学校”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我们将围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与青少年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宣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二、时间安排
1、启动阶段(20__年_月):在_月底之前,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并进行活动的安排。
2、实施阶段(20__年5-_月):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1+1”活动。
3、总结阶段(20__年_月):对活动进行总结。
三、主要措施
1、各校要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中,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个方面的具体落实。
2、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和《“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的读书活动,组织观看普法教育影片《代号12348》以及相关的DVD光盘。
3、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第_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竞赛试题和答题卡可以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书后找到。请按要求及时将答题卡邮寄到竞赛办公室。
4、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5、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1+1”活动,即:每个班级举行一次普法主题班会,并开展一项特色普法活动。
四、有关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定具体负责人,并按照要求利用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活动的开展。
2、各校活动开展情况每月底需向局法规监察科报告(报表见附表)。报告邮箱:__。
以上是长丰县教育系统开展“法律进学校”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案。我们将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和推进这一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4
为贯彻落实上级通知精神,加强对全体教职工及幼儿的法制教育,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学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推进普法和依法治园进程,为幼儿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法制氛围。
活动主题是让每一位教职工知法、懂法、用法,同时让幼儿“从小守规则、长大守法律”。活动时间为__年_月_日至_月_日。
主要活动内容及形式如下:
1. 幼儿园在显要位置悬挂法制宣传标语和宣传口号,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 教育幼儿从小守规则、长大守法律。通过教育幼儿不乱拨打电话号码等规则,以及以幼儿争抢玩具导致家长发生斗殴致人重伤的教训,教育幼儿和谐相处。各班还通过早谈、主题活动等环节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学习童谣儿歌让幼儿掌握法律法规知识,从小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
3. 通过会议学习、观看法制宣传教育短片等形式,教职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水平。
4. 请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法制专题讲座,重点进行宪法、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5. 以交通安全教育进园为抓手,各年段以班为单位对幼儿进行一次“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势,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6. 积极宣传,家园共育。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达到家园同步宣传教育。
为了组织好这些活动,幼儿园成立了法制宣传周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副园长负责相关工作布置,安全保卫和政教主任负责具体方案制订和资料上报,其他成员负责宣传教育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8篇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并提供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
1. 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守法意识;
2. 让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3. 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弘扬正气,成为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首先,我们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生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预防这些成因。
三、主要内容: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全国约有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约为70%左右。
2.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很大。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且不计后果,其犯罪行为危害极大。例如,曾经发生的绑票案,作案者年仅17岁,由于逃学、赌博和玩游戏机,为了弄钱而绑票索要钱物,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
3. 青少年犯罪具有蔓延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模仿性,犯罪行为和手段相互传播,形成团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个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日益增加,例如绍兴前几年就出现了“东街帮”、“城南帮”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情况。
2.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1) 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根据统计数据,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2)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3)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4) 犯罪的类型复杂,涉及敲诈勒索、盗窃抢劫、聚众斗殴、残害亲人、吸毒等。
3.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知识的成长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从客观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上述成因,应采取的对策
1. 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应该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他们把课余时间的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家长应该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开办“家长学校”,或与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学校是青少年的另一个重要教育场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履行德育教育的职责。学校不仅要关注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还要关心后进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应该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的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力度。同时,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关闭不健康的游戏厅、录像室和网吧等场所,严格管理其他青少年娱乐场所,规范运作。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