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确诊阳性后的流程方案最新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确诊阳性后的流程方案1

(一)对已经检测出的阳性感染者按以下渠道就诊

1.重症、老、弱、幼、残、孕、有基础病的阳性感染者到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救治。

2.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轻型、无症状感染者实行居家隔离观察。

3.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轻型、无症状感染者在方舱医院或亚定点医院隔离观察。

4.有其他诊疗需求的阳性感染者就近分级诊疗。

(二)到医院就诊时检出的阳性感染者

1.发热门诊:所有发热患者及有症状患者需到发热门诊就诊。

2.普通门诊:正常就诊,阳性感染者在普通门诊诊疗后需要住院的,通过单独通道到阳性感染者专门病区住院治疗。

3.急诊收治: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视病情留在院内阳性感染者专门病区进一步治疗,不得拒诊、延误。

4.住院收治:根据阳性感染者基础病情收治至院内阳性感染者专门病区。

确诊阳性后的流程方案2

1.检测出现阳性,怎么办?

①核酸检测或自主抗原检测人员

向所在村(社区)和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检测阳性结果。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居家隔离治疗,按照居家隔离治疗人员用药指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症状加重时→由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协助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就诊。

②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

向所在机构(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及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

需暂停工作或学习,在居所进行隔离治疗。

及时前往所在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或者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就诊。

③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

由其家人或者养老机构向所在村(社区)和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

居家老年人按照居家隔离人员用药指引,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医务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宜药物进行居家治疗。

养老机构老年人选择相对独立的房间,按照居家隔离人员用药指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无论是居家老年人还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症状加重时,都应当及时在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下前往二级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2.新冠阳性人员,如何居家治疗?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转诊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或气促;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3.居家隔离期间,如何避免家人被感染?

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4.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居家隔离?

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确诊阳性后的流程方案3

一、生活起居须知

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

同住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康复管理要求。

阳性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

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

单独使用餐具。

房间内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消毒产品、带盖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资。

阳性感染者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

同住人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手卫生。

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房间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

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

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或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每日至少进行1次房间湿式清扫。

卫生间需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

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卫生间、厨房的干湿地漏均需要每天定时注水,注水后盖上盖子,再用注水的塑料袋压住地漏,或采用硅胶垫等封堵。

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

每次清理垃圾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避免出现遗洒,并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

二、自我健康管理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如遇健康问题可向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阳性感染者和同住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等明显加重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

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

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情绪。

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及娱乐,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三、自我医疗服务

(一)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

根据专家临床经验,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为7天左右,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

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为复杂。

(二)结合临床专家意见,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建议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三)阳性感染者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

可直接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选择合适方式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并持续超过2天;

体温35℃及以下;

抽搐;

呼吸困难或气促;

失语或不能行动;

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胸部或腹部疼痛;

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虚弱或脚步不稳;

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妇);

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

确诊阳性后的流程方案4

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为指导有需求人员自主、规范做好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以下简称抗原检测),现提出以下方案:

一、适用对象

(一)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

(三)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

二、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

所有人员均可以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随时进行自我抗原检测。

(一)检测试剂获得。

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二)检测频次。

根据自主意愿随时检测。

(三)注意事项。

自我检测时可以按照说明书示意的要求和流程进行检测和结果判读,也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医务人员,在其远程指导下完成抗原检测。

(四)检测结果的处置。

1.抗原检测阳性。

自主抗原检测人员向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抗原检测阳性结果。

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居家隔离治疗,按照居家隔离治疗人员用药指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症状加重时,由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协助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

2.抗原检测阴性。

可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